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认知语言学读本》集合了认知语言学各个研究领域自肇始至今的代表性理论和观点、研究方法和理论应用。作为基础性文献,《认知语言学读本》是一本相当好的基础性教材,对认知语言学初学者及研究人员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提高认知水平对于英语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影响和启发翻译者的翻译思路。为获得良好的英语翻译效果,翻译者必须具备英语文献的研究与理解能力,结合文献作者的不同认知进行翻译。认知语言学在英语翻译中的应用可以为英语翻译者提供有效方法,充分探究英语翻译过程,不断了解文献创作者的实际表达意图。鉴于此,从认知语言学及特点的分析出发,探究认知语言学在英语翻译中的应用特点,提出正确把握篇章、段落及语句的主旨,挖掘作者意图和语言本义的关联性等认知语言学应用要点,以及英语被动语态翻译中认知语言学的应用、英语隐喻翻译中认知语言学的有效应用等应用对策。  相似文献   

3.
认知语言学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语言学在语言学研究中已经占有一席之地,但由于它与哲学、心理学结合紧密,因此比较晦涩、难以理解。所以,这篇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起源、研究方法等方面简要地介绍了认知语言学,对一些初学者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80年代初认知语言学的诞生,到1990年国际认知语言学协会成立,再到本世纪十年来认知语言学理论对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广泛研究,表明了认知语言学是语言研究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研究翻译,为我们展现了有别于传统的翻译理论的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综述了认知语言学理论与翻译研究这一课题在中国的研究状况,分析了其研究范围、相关课题、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首先通过Web of Science数据库平台SSCI来源数据库对1987-2016年间国外发表的有关认知隐喻研究的文献进行检索,然后使用CiteSpaceV可视化分析软件对检索得出的1325篇相关文献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最后通过可视化手段梳理国外相关研究30年现状,如主要发文国家、机构,核心作者群及其高引频文献,热点词汇等情况。研究表明:(1)国外认知隐喻研究相关文献呈现出向心理学、语言学,以及跨学科方向发展的趋势;(2)主要研究热点包括语言、认知、概念隐喻、语篇、认知语言学、修辞等;(3)美英等经济发达国家对认知隐喻研究的重视程度更高。研究结果认为30年国外认知隐喻研究的主流为相关理论的建构,今后该研究应更多地采用多元化的研究范式,探讨如何更加有效地培养隐喻能力,推动实证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为习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近些年来国内学者开始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习语进行研究。论文总结了1997年以来大约20年间国内学者对习语的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成果,认为认知视角的汉语本体研究将是未来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并对国内习语的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认知社会语言学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笔者介绍了认知社会语言学的起源、发展和现状,给出了认知社会语言学的定义,评速了国内外在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方面的工作,并讨论构建系统的理论框架,确定研究方向,开展应用研究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第七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CCLC 07)将于2011年7月8—9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举行。大会议题为:1)认知语法、构式语法;2)认知语义学、概念隐喻、概念整合理论;3)认知语言学与语言哲学;4)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5)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英汉对比研究;6)认知语言学应用研究;7)认知语言学与其他认知科学分支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以降,认知语言学从诞生之日起,不断反思和批判生成语言学理论,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日趋走向成熟.对语言的语音、音位、词汇、句法、语篇、语义、语用等各个层面进行了研究,展示了其强大的解释力.以《认知语言学》期刊2009年刊载的论文和评论为数据,综述认知语言学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阐述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现状,探析当下的研究热点问题,展望可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具身认知:语言认知研究的跨学科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身认知是第二代认知科学兴起后出现的一种认知方式.从哲学认识论、认知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等角度对语言认知的研究正是这种方法的体现,彰显出极大的应用价值,拓展出广阔的研究空间,并且在认知理论研究、认知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或者英语教学三个方面为语言认知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研究方法对一门学科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调查国内七种主要语言学和外语类刊物2004-2009年间所登载的认知语言学论文,利用Excel数据处理软件对这些文章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发现尽管认知语言学在我国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但研究方法与国际认知语言学研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定性研究比例过高,实证研究所占比例过低。这种状况不利于该门学科的健康发展,国内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应逐渐转向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2.
关于交际教学在我国的适用性问题争论不断。基于对中国知网1994年以来发表在国内部分外语类核心期刊以及其他一些期刊上的主要相关文献的分析,提出认知交际法比较适合我国国情,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一定的语言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并具体给出了"知、练、用"三层次的认知交际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从修辞学角度出发,对"门"的本义、空间意蕴及其空间转喻进行了分析,并运用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对"门"的范畴化与再概念化予以了阐释,试图勾勒出其认知图景。最后本文讨论了"X门"修辞结构的修辞动因。  相似文献   

14.
量词的用法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认知语言学的引入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本文通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并结合汉字字义的溯源对量词"双""对""副"的用法作了系统的分析与辨别,力求给出充分而合理的解释,以期对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的”字结构在现代汉语中使用广泛,也是我国众多学者和专家们在过去50多年来普遍关注的研究重点之一。我们从结构主义、生成语法和认知语言学等视角对国内该方面的主要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且提出目前研究的方向,以期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ICM(理想化认知模型)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术语,被广泛而有效地应用于文本理解的研究中。以文本理解为基础,创新性地将ICM理论应用于隐显翻译中,指明隐显翻译研究不能局限于表层的语码转换研究,而应深入到探知其认知本质,挖掘文本的“物境”、“情境”、“意境”和“象境”。通过ICM理论在隐显翻译上的创新应用,为ICM理论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应用空间,并为隐显翻译探索了一条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知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7.
隐喻是思想的修辞手段,与身体经验紧密联系。笔者对汉语、英语中有关“吃”的概念隐喻,从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的角度对其做了讨论分析;通过阐述它们的体验特点,支持了隐喻具有体验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到”是汉语里的高频词,其语义从表达空间位移逐渐演变为其他领域的移动,经历了具体到抽象的虚化过程。以往研究多从传统语法角度对其词性和语法功能进行讨论。本文结合认知语言学理论,从认知心理层面出发对其词义演变过程做出系列推拟和归纳,着重对其语法化过程中的虚化机制和特征进行探讨。本研究结合历时与共时研究,以期对其语义扩展过程进行综合呈现。  相似文献   

19.
在认知语言学中,“有界”和“无界”是人类“一般认知机制”的一部分和基本的认知概念。“有界”“无界”从自然界的自然属性反应到词语语义中,在句法中也有两者的对立区别。谓语动词的有界性成分是从结果、程度、状态、时间、空间、次数等方面对谓语动词进行限制。这些有界性成分还可以进一步分为两种,其中一种是和谓语动词紧密结合的、模糊了词汇边界的成分,包括结果补语、体标记、重叠式等。本文主要探讨了汉语谓语动词这几种“有界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