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应用甲氧基聚乙二醇马来酰亚胺修饰甘薯β-淀粉酶获得新型修饰β-淀粉酶,探究新型修饰β-淀粉酶酶解甘薯淀粉对制备高麦芽糖的影响.采用HPLC法分析新型修饰β-淀粉酶酶解淀粉产物,并优化其酶解甘薯淀粉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新型修饰β-淀粉酶酶解甘薯淀粉时,最佳酶解参数为:酶解pH为6.0,酶解温度为55℃,酶添加量为150 ...  相似文献   

2.
低聚异麦芽糖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淀粉为原料,采用三种麦芽糖生成酶和α-葡萄糖苷酶进行了低聚异麦芽糖制备研究。考察了麦芽糖生成酶和其组合方式,以及糖化转苷配合方式对低聚异麦芽糖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5.0,60℃下合用β-淀粉酶,普鲁兰酶和真菌α-淀粉酶(加入量均为0.1L/t淀粉)先部分糖化,再加α-葡萄糖转苷酶(加入量为1L/t淀粉)进行转苷反应,有利于生成更多的低聚异麦芽糖,且总糖化转苷时间短(30h)。在此基础上优化出了制备低聚异麦芽糖的工艺流程,并试制了低聚异麦芽糖,产品中的功能性成分异麦芽糖达到18.7%,潘糖达12.3%,异麦芽三糖达8.0%,质量达到了日本同类产品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几种酶的功能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士彦 《生物学教学》2006,31(12):65-66
1.1淀粉酶 淀粉酶有两种,即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α-淀粉酶是内切淀粉酶,其作用部位是直链或支链淀粉。可以把直链淀粉切成麦芽糖,也可以直接从商链淀粉切成葡萄糖。对于支链淀粉,α-淀粉酶可以把它水解为葡萄糖、麦芽糖和α-极限糊精(仍然由许多葡萄糖分子构成的物质)。而β-淀粉酶是外切酶,直接作用于直链或支链淀粉,从淀粉的末端每次切下一个麦芽糖单位。  相似文献   

4.
以菠萝蜜种仁淀粉为原料,采用β-淀粉酶(酶活为91500U/g)单酶法制备麦芽糖浆,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最佳工艺条件确定为:淀粉乳质量浓度20g/100mL、按质量分数加酶8%、pH5.5、(糖化)水解温度54℃、糖化时间8h。结果表明,在此条件下得到的产物淀粉转化率为41.6%,麦芽糖得率为47.5%。粗产品再经浓缩,得到的麦芽糖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质量分数)为75%,色泽淡黄、体态均一透明、粘稠,具有麦芽糖香味,适合作为食品和食品辅料。  相似文献   

5.
以水解度为优化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考察酶解温度、pH值、时间等因素对鱼蛋白水解的影响,利用中心组合试验方法优化酶的添加量和蛋白质浓度.结果表明,复合蛋白酶水解蓝圆够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酶量2700U·g^-1蛋白、蛋白质浓度1.56%、水解温度60℃、反应体系pH7.5、反应时间8h.在此条件下,水解体系的氨基酸态氮含量达1.27mg·mL^-1,水解度为50.98%,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为0.032mg·mL^-1。  相似文献   

6.
生淀粉糖化菌的选育及发酵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523原生质体为对象,经激光、紫外线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选育出高产生淀粉糖化酶突变株黑曲霉NL-3,其生淀粉酶活力为156μ/ml.产酶最适培养条件为:起始pH4.5,30℃,72小时.K~+、Mg~(2+)对NL—3产生淀粉糖化酶有促进作用;Z_n~(2+)对产酶有抑制作用.酶的最适作用条件为:以玉米淀粉为底物时最适温度50℃,最适pH4.5;以甘薯淀粉、马铃薯淀粉为底物时最适温度60℃,最适pH4.0—4.5.酶在60℃保温15分钟,玉米淀粉为底物的酶剩余活力80%.甘薯淀粉、马铃薯淀粉为废物的酶剩余活力98%.  相似文献   

7.
以河蚬为原料,水解度和氮收率为指标,筛选出适合河蚬酶解的蛋白酶,利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建立水解度与加酶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的数学回归模型,确定河蚬蛋白酶法水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固比3:1,混合酶(Neutrase/Alcalase)组合比例3:1,pH值7.O,加酶量1.3%。酶解温度53℃,酶解时间261rain,此时水解度为46.1%,氮收率81.2%.  相似文献   

8.
以玉米淀粉和十二烯基丁二酸酐为原料制备酯化淀粉,讨论了反应体系的pH值、反应温度、淀粉乳的浓度以及反应时间对产物取代度的影响,并得出最佳工艺条件:30%淀粉乳,反应时间为7h,反应温度为35%,pH值为9-10,制得产品的取代度为0.01380。  相似文献   

9.
胰蛋白酶在近江牡蛎的酶解工艺中酶解温度、加酶量、底物浓度和pH等因素对水解度影响较大。通过正交试验和从能源、节省时间和操作方便性等角度出发,确定牡蛎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45℃,加酶量1.2%,底物浓度1:2,pH7.0,酶解时间5h。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高温α-淀粉酶处理浓度和时间对中性洗涤纤维(NDF)的影响,为准确测定NDF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玉米、豆粕、玉米秸秆和黄豆秸秆为原料,开展5批试验,每批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在每批试验中,分别用0、0.5、1.0、1.5和2.0 g/L高温α-淀粉酶对其在75℃处理24 h,研究高温α-淀粉酶的浓度对淀粉消失率和NDF测定结果的影响;用2.0 g/L高温α-淀粉酶在75℃对饲料原料分别处理0、12、24、36和48 h,研究高温α-淀粉酶的处理时间对淀粉消失率和NDF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随着高温α-淀粉酶的浓度升高,玉米、玉米秸秆和黄豆秸秆的淀粉消失率分别线性提高(P0.05),但对豆粕的淀粉消失率影响较小(P=0.401)。玉米和豆粕的NDF测定结果分别线性降低(P0.05),但对玉米秸秆(P=0.300)和黄豆秸秆(P=0.144)的NDF测定结果影响较小。随着高温α-淀粉酶处理时间的增加,玉米、豆粕、玉米秸秆和黄豆秸秆的淀粉消失率分别线性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玉米、豆粕、玉米秸秆和黄豆秸秆的NDF分别线性降低(P0.05)。结论:添加高温α-淀粉酶能够有效降低饲料原料中淀粉含量,淀粉酶添加量越大或处理时间越长,对淀粉含量降低效果越明显,饲料原料的NDF测定结果就越准确。在本试验中,用于测定饲料原料的适宜α-淀粉酶的浓度与时间分别为2.0 g/L与24 h。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毕赤酵母重组菌GS115-Ch—Glu菌种进行发酵脱毒条件的优化,为大规模发酵重组毕赤酵母获得高表达目的蛋白奠定基础。方法:以毕赤酵母重组菌为实验菌株,分别以葡萄糖、乳糖、玉米淀粉、蛋白胨、甘油、玉米淀粉+甘油为碳源,研究不同碳源对菌株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毕赤酵母重组菌的最适碳源为玉米淀粉,最适浓度为2.5%。  相似文献   

12.
α-溴代富马酸二甲酯(α—BrDMF)的合成分为两步:以冰乙酸为溶剂,富马酸二甲酯(DMF)与溴发生亲电加成反应生成富马酸二甲酯二溴化物(α—BrDMF);d—BrDMF与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除反应可得α—BrDMF。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佳反应条件。加成反应最佳工艺条件为:当DMF与溴的摩尔比为1:1.1,在4℃下反应10h,产率为70.6%。消除反应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物料摩尔比为1:1,在60℃下反应2.5h,可得灰白色固体α—BrDMF。皮肤过敏性测试表明α—BrDMF无明显致敏性。  相似文献   

13.
60Coγ为辐射源,在氮气保护下对海藻酸钠/钠化累托石(SA/Na+REC)复合物和丙烯酸(AA)进行共辐射制备海藻酸钠/钠化累托石接枝聚丙烯酸(SA/Na+REC-g-PAA)。利用IR、XRD及SEM对产品结构及形态进行分析。考察了辐射条件对产品接枝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REC质量分数为2%,丙烯酸与SA/Na+REC质量配比为8,辐射总剂量为9.0kGy,甲醇与水的体积比为8:2时,产品接枝性最好其接枝率,接枝效率分别达130.8%、82.4%。SEM表明辐射引发可得到多孔疏松的产品。初步探讨了辐射接枝机理。  相似文献   

14.
荷叶离褶伞摇瓶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摇瓶发酵法对荷叶离褶伞(Lyophyllum decastes)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荷叶离褶伞菌丝体生长的最适碳源为玉米面;最适氮源为麸皮;最适碳氮比为16:1;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玉米面200g/L,蔗糖15g/L,麸皮35g/L,酵母膏1.5 g/L;最适发酵条件:pH值7.0,温度26℃,接种量10%,转速160r/min;稳定生长期为接菌后6-8d.  相似文献   

15.
以一氯乙酸为醚化剂,在水相中制备了低取代度(DS)的羧甲基淀粉。在淀粉乳浓度29%,投料比n(ClCH2COOH)∶n(淀粉)=0.15∶1,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10h的条件下,羧甲基淀粉的取代度为0.027 9。以此取代度的羧甲基淀粉作为抑制剂对红铁矿进行浮选实验,当用量为220g/t原矿时,精品位可达66.02%,回收率可达80.15%。  相似文献   

16.
以玉米为主要原料,采用现代酶工程技术生产玉米饮料.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玉米饮料最佳酶解条件,即酶用量0.4%,料水比1:4,时间60min,温度90℃,DE值可达2.76.由该方法生产的玉米饮料最大限度的保留了玉米的色、香、味,组织状态均匀,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7.
麻栎叶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提取麻栎叶总黄酮,设计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液浓度、提取时间和固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浓度和提取时间对麻栎叶总黄酮提取率有显著的影响((0.01< P<0.05)),而固液比对提取率影响不显著。麻栎叶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60%,提取时间为每次60 m in ,固液比为1:20。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淀粉与苯乙烯在Ce^4+ — S2O8^2-复合引发剂存在下的悬浮接枝共聚,并用红外光谱证实了接枝产物,讨论了淀粉预处理方式、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淀粉与苯乙烯配比等因素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接枝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悬浮接枝聚合,产物保持原淀粉的颗粒状,后处理简单,最高接枝率可达47.4%,接枝效率可达78.0%。  相似文献   

19.
用正交试验法探索SY6000小型喷雾干燥仪用于制药教学的实验条件和参数。建议用于教学的条件为:实验材料为淀粉,样品浓度为75 g/l,进料量为60%,进风温度为160℃。并为喷雾干燥教学提供了指导理论和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