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侵犯采访权的法律责任--从记者被打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曾被媒体称为是“记被打年”,上到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下到地区性媒体,引起过较大反响的记被打事件不下数十起。而刚刚过去的2004年记被打也不是什么新闻:1月14日,正在浙江临海市采访的新华社记遭20多人殴打,身上多处受伤;7月1日,另一位新华社记在采访现代汽车长沙经销商时被打伤住院。4月29日,《三秦都市报》《华商报》两记在西安市采访不法销售商时,被打成颅脑轻度损伤,等等。  相似文献   

2.
王瑞良 《青年记者》2007,(14):39-39
揭露性报道,即深入揭露隐藏在公共机构、企业、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舆论监督。现在,很多媒体把它当作“经营媒体”的一条捷径。那么,对于众多媒体来说,这条捷径是不是都能走得通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王瑞良 《青年记者》2007,(14):39-39
揭露性报道,即深入揭露隐藏在公共机构、企业、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舆论监督。现在,很多媒体把它当作“经营媒体”的一条捷径。那么,对于众多媒体来说,这条捷径是不是都能走得通呢?  相似文献   

4.
张峻 《视听纵横》2004,(4):67-68
前些天,看了媒体上有关金华毒火腿案的一些报道后,除了对火腿厂老板的缺德做法深感痛恨外,对揭露此次事件的某媒体记的采访方式,心里隐约还有几点疑问,不吐不快,请各位行家、老师指正。  相似文献   

5.
龙运荣 《军事记者》2004,(12):58-59
《力报》既是共和国成立之前的一份重要报纸,也是一支抗日反蒋的嘹亮号角,是它第一个公开揭露了汪精卫投日卖国的消息。它的进步立场和在湖南的影响,受到周恩来、徐特立的赞赏。它的创始人之一——严怪愚,是我国第一个揭露汪精卫卖国投日的新闻记。  相似文献   

6.
本刊上期发表了《反腐倡廉著檄文——记者陈宗立揭露杨小民重罪轻判内幕始末》,文中提到:“为了维护党的威信,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为了主持正义,我党的两位高级干部就这样离开了人世,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我们费尽周折,找到了去世的老干部张耀同志的子女,他们写下了此文。这一往情深的短文,不仅是对张耀同志的怀念,也是对所有在纠正不正之风第一线上做出特殊牺牲和奉献者的敬意。  相似文献   

7.
达文 《青年记者》2005,(8):33-35
严怪愚先生不畏强权、忠直敢言、独来独往的胆色与人品,一直为人所仰慕和钦佩。抗战期间,他是第一个在全国揭露汪精卫叛国投敌的新闻记。1946年冬,范长江陪着严怪愚到南京梅园中共代表团驻地拜望周恩来。周恩来称赞:“《力报》确实是一张不简单的报纸,是一张坚决抗日的报纸,严怪愚先生确实是一位有勇气的记。”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哈根达斯再次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但这一次不是说它那些美味的冰激凌蛋糕,而是被媒体揭露出来的“黑作坊”以及那份忽视中国消费利益的致媒体函。作为这件新闻的发现和首发媒体,我和我所在的深圳晚报全程向读介绍我们所亲眼看到的事实,讨论读所关注的问题,直到最近哈根达斯公司负责人终于再次向消费道歉,比较真诚地向中国消费说自己做错了。  相似文献   

9.
舆论监督是党的新闻事业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新闻媒体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批评揭露,都是实施舆论监督。然而频频不断的新闻官司,却使媒体陷入了两难境地。据悉,全国的新闻官司10年间已达到7500起,媒体败诉率达35%以上。新闻媒体因刊发批评报道吃官司甚至败诉,不仅削弱了批评报道的战斗力,而且损害了新闻记和媒体的信誉,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那么,怎样才能在实施舆论监督时避免“吃官司”呢?  相似文献   

10.
一位小学女教师飞身挡车,勇救学生,她在一个瞬间的生死抉择感动了许多相识和不相识的人。敏感的记们获知这一消息后就立即从他们的编辑部出发,据说全国各地先后有六七十家媒体的200多名记,纷纷走访英雄教师的同事、领导、学生、学生家长和亲人,都想从他们那儿“挖”到独家的报道。于是乎,有关英雄教师的一句话、一个细节、一件往事,目击和当事人都不得不向记们讲述N遍。  相似文献   

11.
综观调查报道类新闻,其重头戏在于揭露性或者批评性,不过,由于揭露性报道的急剧增多,媒体出现了揭露性报道泛化的现象,一些媒体过度热衷于寻求刺激性的新闻题材。本文暂且不论及媒体负责与新闻人责任的话题,而是从经营媒体的角度来探讨揭露性报道正负两方面的效应,进而阐述处理揭露性报道应该把握的“度”以及媒体做揭露性报道时应遵循的原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如果要评选2003年内地娱乐圈最大丑闻,“女歌星与皇阿玛的性交易”当之无愧。从6月28日女歌手周璇声泪俱下揭露演员“皇阿玛”向她提出“性交易”的要求,至戏剧化地声称自己“从来没有告诉任何人张铁林对我有性要求”,上演了一出十足闹剧。然而更加令人费解的是,许多娱记对此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使出浑身解数狂挖小道消息,媒体更是不吝版面大炒特炒。澳大利亚一家媒体指出:  相似文献   

13.
刘晓程 《新闻前哨》2006,(10):102-102
刘晓程在今年第17期《青年记》发表章说,在刚刚召开的第三届中国报业竞争年会上,杜邦公司一位先生发言说,在2004年7月到8月,媒体关于该公司的报道有8000多篇,而真正采访过的媒体不到100家。多数报道是靠“扒”别人的东西,然后添枝加叶或稍作评论,堂而皇之成了“自己的报道”。  相似文献   

14.
一、突发社会新闻事因探究:新闻“完整价值”的体现 目前,社会新闻特别是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已成为市民报的重要一翼。那么,媒体之间比拼什么?随着各媒体新闻热线的开通,此类新闻线索的独有性越来越难,往往是几家媒体同时接到报料,记均到了现场,现场情况多“大同小异”。最能体现记报道水平与能力的,就是背景原因探访。  相似文献   

15.
中国媒体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假。 展江教授认为:谎话,哪个国家都有,美国有,中国也有。但是谎话出现之后,要有人揭露它。尤其是媒体,不能散布谎言。  相似文献   

16.
媒体首先要积极传播真善美,另外就是对假丑恶进行揭露。但现在的媒体正面报道做得怎样呢?总体情况还不错,但量不够,贴近性不够,真正能引起震动的、得到大家认可的、引起社会反响的还不多。其实,揭露假丑恶目的也是为了弘扬真善美。但有一些媒体人非常喜欢为揭露而揭露,通过这些事来吸引眼球。假丑恶  相似文献   

17.
"新闻民工"现象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资料介绍,中国目前约有近百万新闻工作或媒体从业人员,其中约43%的人没有与所服务的媒体签订劳动合同,当然也就没有“三保一金”。许多人甚至没有工作证、记证,有的人为媒体干了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正常的工资待遇等合法权益却得不到保障。由于这个群体人数比较多,且一些人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进而造成在工作中缺乏忠诚感和自豪感,成为颇受争议的一个社会群体。  相似文献   

18.
胡四海 《新闻三昧》2005,(11):55-56
一位老通讯员为一名新手改稿子时,指出稿中某些地方说得有点儿过,这样就不真实了。可这位年轻人却不以为然地说:“不这样写发表不了”。在基层通讯员中,持这种想法不少。一位朋友告诉笔,某单位经济效益好时,媒体记经常光顾,每年在各种媒体上刊(播)新闻报道上百篇,老百姓读了说“好的不多,报道与事实有出入的不少”。原因是个别通讯员忘记了自己的责任。不自觉地成了鼓吹当地“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宣传员。  相似文献   

19.
南文 《青年记者》2005,(3):38-40
南方日报的改革.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本期《传媒骄子》介绍南方日报改革的领军人物——杨兴锋。成为“名编”、“名记”、多出好作品.是每一位编辑记的愿望。而要实现这个愿望.除了自己的努力.还需要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因为一个媒体.一个新闻业务部门的业务研究能力、新闻策划能力以及部门的风气等等.都影响甚至决定着编辑记的眼界和追求。本期《新闻茶座》,与大众日报经济新闻采编中心的同志们就此问题展开讨论。时值”三八妇女节”.本刊“三八节特辑”特约三位女传媒人谈谈她们对职业.对人生的感悟.并祝愿新闻界所有女同胞节日快乐!  相似文献   

20.
尽管打记行为屡屡受到舆论声讨,可打记事件仍然有增无减,殴打记的人更是想出手时就出手。打人也不再都是那些无知“无畏”的不法之徒,而是开始向那些“化人”蔓延。近日《千机变》剧组在云南殴打《中国广播影视报明星》摄影记冯科、朱振华,《云南信息报》记郎启波就是一例。据报道,该剧组的七八名大汉不仅公然围殴3名记,而且还将其中一名记踹进冰冷的河里。此举在国内娱乐记中引起强烈反响,有50位媒体记以个人名义联合发表声明,声援被打同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