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巨人.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一块丰碑.他以求实的精神为中国的文学增添了不朽的色彩,以至于他的名字曾一度成为一种"符号"、一种"象征"、一种"伟大"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2.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与此相联系,他还是一个伟大的编辑出版家。鲁迅一生的文学活动,他一生的呐喊和搏击,都与编辑出版工作紧密相联。几十年间,他常为此“弄得终日忙碌”,“费去生命不少”,直到他逝世前一天,还在关注着几种书刊的编辑出版。据粗略统计,鲁迅在从事文艺活动的三十多年中,编辑和参与编辑的各种书籍(除他自己的著译及辑录整理的大量古籍不计之外)就有76种,丛书11种,自费印行13种,  相似文献   

3.
鲁迅以其在文学领域的非凡创造,成为20世纪中国的文化巨人。其实,鲁迅还是一位成绩卓著的编辑、中国现代媒体事业重要的参与者,但他作为媒体编辑家的贡献时常为现代新闻出版史著作所忽略或缩小。  相似文献   

4.
亲近林辰     
林辰先生不但参与了十卷本和十六卷本《鲁迅全集》的编辑出版工作,而且是其中不可替代的“核心人物”。他把自己一生最宝贵的年华和时光,都奉献给了关系到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建设百年大计的鲁迅著作的编辑出版事业。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鲁迅先生不仅以其“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文风著名于世,而且在其发表时所用的笔名,也如他“匕首”般的杂文风格一样,让人叹为观止,堪称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大奇观。  相似文献   

6.
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三姐妹,是现代中国的风云人物。三姐妹的父亲宋耀如一生资助孙中山革命。 年轻时他曾留学美国,最崇拜解放黑奴、拯救美国的林肯,于是便给三个女儿分别取名为“爱琳”、“庆琳”和“美琳”。“琳”与“林”同音。1904年,宋爱琳陪父亲去拜访97岁的沈毓  相似文献   

7.
20世纪的中国,鲁迅的影响是巨大的。他渊博的知识、深刻的思想受到当代知识分子的普遍尊崇。书籍在鲁迅一生的思想发展和思想文化深刻性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书籍造就了这位世纪的文化伟人,伴随了他的一生,“书与生命相伴”,这一概括鲁迅而言是再适合不过了。广泛涉猎,无所不读是鲁迅读书生涯的鲜明特点。有人形容鲁迅的全部著作,是中国近代的百科全书,斯言甚是。他从幼年开始,一面从正统的教育中,获得中国古代经典的训练,打下了关于中国文化知识的基础,一面还不拘于正统经典的学习范围,从古代文人的杂览、野史、笔记中获得更丰富的知识与思想素材,为自己开拓了吸取知识和思想文化营养的博翰书籍空间。青年时代的他,有机会东渡日本,在异国感受到西方近代思想,并投身在西方近代学海中,吸收了有用的知识和思想,哲学、文学、历史、政治书籍他无所不窥;广博充盈的知识,古今中外思想文化的交汇,使他的知识意蕴深广与丰富,无所不包,这一切是鲁迅一生博览群书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李中法 《出版史料》2006,(4):101-103
在我国现代出版史上,曾经有过一位人物:当他作为北新书店创办人和自始至终的实际负责人时,人们会记起他为出版史写下的闪光一页;而当他作为鲁迅先生与北新书局的“版税事件”中的一方时,他又常常受到人们的贬责。他———就是李小峰。在30年代,北新书局曾经最早地把鲁迅、郁达夫、冰心、苏雪林(笔名绿漪)、柳亚子、蒋光慈、周作人等重要作家的许多作品推向读者,使它们成为中国新文化的宝贵财富。这诚然应该归功于作者们,但作为北新书局编辑部的负责人,李小峰也为它们倾注了自己的心血。这证明李小峰不仅仅是一位出版家,还曾经是脚踏实地而又…  相似文献   

9.
张小鼎 《出版史料》2005,(2):111-122
鲁迅是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界的伟人,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杰出作家。他生活在风雨如磐的旧中国,却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一支“金不换”的毛笔为锐利武器,向着帝国主义与一切封建黑暗势力进行顽强的韧性斗争。他在文化战线上“大呼猛进”,冲锋陷阵,奋战一生,撰写了数百万字的著译,为我们民族留下了一座绚丽辉煌的文学宝库。自他1936年10月辞世,迄今近七十年间,在各个历史时期,曾先后编辑出版过许多卷数不同、版本相异的《鲁迅全集》,但就编校质量与流传影响而言,在鲁迅著作出版史上堪称里程碑的,当首推以下三种各具鲜明特色、留有时代印痕的全集版本:即1938年二十卷本; 1958年十卷本;1981年十六卷本。  相似文献   

10.
高信 《出版史料》2004,(4):36-39
六十多年前,中国现代出版史上第一部《鲁迅手册》以中华编译馆名义在上海出版。编者署名曹聚仁。其实,写一部《鲁迅评传》才是曹聚仁的初衷。曹聚仁曾回忆说:一九三三年冬,鲁迅先生到他家吃晚饭时,在他的书房里见到种种自己的作品和一大堆资料卡,于是鲁迅先生问:“曹先生,你准备替我写传记吗?”“我是不够格的,因为我不姓许。”曹聚仁的回答,自然有点玩笑意味。众  相似文献   

11.
从7月15日开始,连续7个周末,北京三联韬奋图书中心举办“文史悦读消夏读书会”专题讲座。讲座涉及“曾国藩和他的湘军”“美国自由主义”“现代中国的文人与学者”“作为艺术家的鲁迅”“思想史与每个人相关”等主题。讲座期间。同时推介精品文史读物。还举办征文活动。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报刊史上,有这样一位报人:他有着宽阔的前额,炯炯有神的眼睛,略微矮胖的身躯,上唇蓄着一排短髭,下巴留着一撮山羊胡,面目和善,总是笑嘻嘻的。他就是孙伏园(1894-1966),浙江绍兴人,因其一生大部分时间用于副刊编辑工作,且贡献较大,创意尤多,故人称“副刊大王”。“五四”时期名的《晨报副刊》就在其主编下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戈公振先生对其评价道:“以言副刊之精彩,举国无其匹也。”  相似文献   

13.
2001年,曾经叱咤风云、改变了中国现代历史走向的张学良将军以101岁高龄去逝,超过百岁,堪称人中之瑞。然而,他的“生命”却是短暂的。在人生之途渐近尾声时,他回首一生不无悲怆地说道:“我的事睛是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真是36岁。从2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选址东湖岸边的珞珈山 20世纪的民国初年是一个多事之秋,王世杰在这个期间做了许多关乎他人生的大事情,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他早年参加了民主革命,涉及很多领域,一生在政界、教育界、法律界、学术界身居要职,在中国大陆和台湾都曾经担任过很重要的职务,曾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国民参政会秘书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台湾“总统府秘书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前后任职60年.与此同时,他还参与了20世纪中国许多重大的事件,对近现代中国的教育、政治、外交、国共两党和海峡两岸关系等,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先生是一位“有学问的革命家”。他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真理,辛勤读书,献身祖国,钻研学问。他所以能成为一代文化巨人,主要是由于他具有先进的世界观、战斗不息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革命品质,还和他永远手不释卷的学习精神是分不开的。用先生自己的话来说“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许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1918年在教育部任佥事的时候走近了“大内档案”,于1927年他又写了一篇杂文《谈所谓“大内档案”》,1928年被收在《而已集》中。时间虽然过去很久了,但它仍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钱锁桥教授的新作《林语堂传:中国文化重生之道》是一部关于林语堂跨文化人生的智性传记,通过把林语堂立为与鲁迅、胡适并列的中国现代思想的坐标,重估了林语堂留给现代中国的知识思想遗产。林语堂之所以能够在20世纪中国众多优秀的人文知识分子中独树一帜,与他长期游走于中美两国之间的跨文化经历密切相关。林语堂留学和在海外定居的经历是中美两国“共有的历史”(shared history)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现代学史上.鲁迅和周作人二兄弟联袂走上坛。其成就可以说创造了一个奇迹。鲁迅和周作人.按其各自在学上的贡献.被称为中国现代学史上的“双子星座”.然而这两位亲密无间的兄弟最后却反目成仇.走向决裂.令人叹惋。关于周氏兄弟失和的缘由.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19.
高虹 《编辑之友》1996,(6):29-31
中国现代编辑楷模的十大精神高虹沈阳一、对祖国无限热爱的精神一名优秀的编辑应当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这在近现代出版史上有许多典型的事例。鲁迅、邹韬奋、郑振锋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他们对于哺育他们的土地、养育他们的人民,怀着深深的爱恋。他们对践踏祖国领土、蹂躏...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不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启蒙思想家,而且还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图书馆学家.先生一生重视对大众的启蒙,他在启蒙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图书馆实践活动对中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正是选取图书馆事业发展这个角度,力图从另一个侧面来丰富鲁迅的启蒙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