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从宋代开始,《木兰诗》的成诗年代和木兰故里等问题就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说法.进入20世纪以来,诸多学者采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发掘各类文献,试图重新解开《木兰诗》年代本事的疑团,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梳理20世纪以来学者们对于《木兰诗》这两个基本问题的研究成果及其研究方法,对《木兰诗》及木兰故事的研究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木兰诗》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代民歌,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一篇“传统课文”,但它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却有种种不同的看法。《开封师院学报》近来先后发表了林春分同志的《论〈木兰诗〉的主题思想》和任崇岳同志的《〈木兰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两篇文章,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这是有必要的。“疑义相与析”。经过讨论,大  相似文献   

3.
《木兰诗》题注源流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兰诗》是南朝陈代以前的作品?或是隋末和唐代的作品?这是一个长期争论至今尚未解决的问题。近来,齐天举先生撰文,从分析各家题注源流入手,多方面论证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木兰诗》题注的不可靠,以此否定《古今乐录》对《木兰诗》的著录,最  相似文献   

4.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木兰诗》采用的是顺叙手法。《木兰诗》紧紧围绕着木兰的形象着  相似文献   

5.
《木兰诗》是我国古代乐府诗歌的杰作,其独具特色的叙事模式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从叙事符号的角度对《木兰诗》进行研究是基于罗兰·巴尔特的后结构主义理论,借鉴其在《S/Z》这部著作中所采用的分析模式,将诗歌文本分割成若干个意义单位,并对其进行符码归类和解释。  相似文献   

6.
<正>《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篇脍炙人口的杰作。古往今来,人们对这首诗推崇备至。明代胡应麟《诗薮》说:“五言之赡,极于焦仲卿妻;杂言之赡,极于木兰。”游国恩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称赞《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是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那么,《木兰诗》为什么受到如此赞赏呢?翻阅近四十年来的各种中国文学史、论说者几乎异口同声地认为《木兰诗》的最大成就是塑造了一位金戈铁马的巾帼英雄形象,这一形象是人民理想的化身,她集中了中华民族妇女勤劳、善良、机智、  相似文献   

7.
《木兰诗》教学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兰诗》是一篇著名的乐府民歌."北朝有《木兰诗》一篇,足够压倒南北两朝全部士族诗人."(范文兰《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522页)《木兰诗》为历代人民传诵,和《孔雀东南飞》合称为我国民间文学史上的"双璧".(一)对《木兰诗》一些问题的争论,历来很多.一、关于木兰其人的问题历史上有无木兰这个人,并无确切的史料可作依据.对木兰的籍贯,有各种说法.有的说  相似文献   

8.
《木兰诗》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同学们在学习了《木兰诗》之后,对北朝民歌粗犷、豪放、直率、朴素、刚健的风格和其中描绘的战争生活已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再和同学们具体谈谈。  相似文献   

9.
《木兰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优秀作品,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关于《木兰诗》的研究成果很多,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诗歌创作的背景、创作的意义、成诗的年代以及木兰本人的真实性等。下面依据史书记载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相关问题作一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木兰诗》的思想内容、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写作的意图几方面论述了《木兰诗》的要害是宣传“孝道”  相似文献   

11.
女性主义视阈下的花木兰形象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木兰这一女性形象不仅出现于文学作品中,也见诸戏剧舞台和荧屏(幕)内外。文章试以《木兰诗》、《四声猿》、《隋唐演义》、豫剧《花木兰》和迪斯尼动画电影《花木兰》五种作品为例,将花木兰这一女性形象纳入女性主义视阈下进行分析,揭示出花木兰形象演变的四个阶段:女性主义的蒙昧、萌芽、成长及成熟。  相似文献   

12.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3.
汉代《诗》学是我国《诗经》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界已在多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但这些研究的叙述方式多是纪传体式的,对汉代《诗》学进行编年体式研究的著作还暂告阙如。由于编年体研究与纪传体研究相比具有"事实的陈述先于评价分析,客观的呈现先于价值判断"的特点,因此对汉代《诗》学这一失传较早,存留材料零散的研究对象来说编年体式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九叶诗派在充分借鉴中西意象理论,并且有机结合本国新诗创作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诗歌美学观念的核心应当是“意象”。他们认为意象是思想和情感互为表里的凝合,并就意象与人类潜意识、意象与意义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九叶诗派根据意象发展的精神特点,将意象的发展归纳为自觉意象、悟性意象和凝合意象三个阶段,并对意象运动的二种范式及其动力来源作了详细阐释。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诗坛,九叶诗派的意象理论无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如何使古老的文学名著在现代文化语境中焕发出新的时代特色与文化内涵,这是我国艺术界包括影视编导在内煞费苦心的文化课题。把我国北朝民歌《木兰辞》、迪斯尼改编的商业动画电影《木兰I》、2009年上映的马楚成版的《花木兰》为比较文本,通过符号学理论对三者的叙事符号和意义生产进行解读,我们认为《木兰辞》体现出为当时统治阶级和男权社会所认可的思想才能够千古流传;《木兰I》的内容灌注了以个体本位的西方文化核心,使原故事焕发出了新的时代特色与文化内涵,实现了意义再生产,使原文本经由改编成为了"美国电影";《花木兰》虽然增加了很多元素,情节也复杂了许多,但由于文化观念的保守和时代精神的欠缺,没有实现意义再生产。  相似文献   

16.
历来都认为汉代的诗歌创作成就很低,尤其是四言诗的创作更是处于衰落之境.从两汉四言诗的传衍方面着手来阐明四言诗体在其他文体中的运用,发现大量四言的韵文韵语存在于辞赋、骈文以及颂、赞、铭箴、碑诔等应用文体中,各具特点并影响着汉以后许多文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诗入乐”是唐诗歌曲的主要形式,在运用时又有“撰写合乐”与“选诗合乐”之别。这种歌曲形式之所以盛行于唐代,是由于燕乐的高度发展,为“以诗入乐”提供了最为丰富的乐调源泉。  相似文献   

18.
《文心雕龙》的"文之枢纽"五篇是著者刘勰设置的阐述全书文学理论纲领的五个着眼点,五篇是一个整体,由"原道"至"辨骚"依层递述,完整地阐述了作者"依《雅》、《颂》,驭楚篇"的创作主张。对"文之枢纽"的理解,不能停留在某一点上,而应该从五篇之间的整体构成上最终提取全书的论文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9.
宋代是一个经学变革和创新的时代,宋儒在探寻和辨正《诗经》的本义方面取得了重大收获。宋儒把先秦经典和诸子的用《诗》之义与《诗》本义区别开来,不信毛、郑"迂滞"之说。宋儒在阐释方法和阐释依据上寻求突破,变"据序言诗"为"据文求义",并注意《诗经》抒情、象喻和讽谕的文本特点,批驳前人,解决疑惑,能做到"置心平易",以"情""理""道"等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这在经学发展史上是个重大突破,并惠及后代的《诗经》学者。  相似文献   

20.
魏晋时期诗人阮籍的《咏怀诗》因其意旨隐晦遥深而历来注解众多,但解读阮籍诗歌不能绕开他曲折抒发心志而大量使用的兴寄意象。飞鸟作为组诗中较为突出的意象类型引人注目,透过飞鸟意象可以深入管窥阮籍的复杂心态和精神活动,了解诗人身处魏晋易代之际的伤时忧世的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