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5 毫秒
1.
探索与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是支撑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质量、数量开展,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的保障.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在研究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要点的基础之上,结合学院自身条件,探索了以二级学院为基础构建平台的平台建设模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平台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学院在校大学生的实践参与率、专业相关率、项目存活率均得以显著提升.平台建设成果得到学校领导的一致认可.院校两级平台合作、共享,共同支撑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育人思路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2.
构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造激情、团队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关键。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由创业活动平台、科研训练平台、学科竞赛平台、实践活动平台、基础创业平台五部分组成。加强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完善师资队伍、增加经费投入、加强监督与科学评价是构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3.
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充分发挥高校工科实践教学平台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激发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针对地方高校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了综合实践平台在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依托学校工程训练中心"设备、师资"等资源优势,为工科大学生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综合实践平台,并采用"打造平台文化建设、深化实践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管理模式、完善创新激励机制"等多项举措付诸实施,全面提升了大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实践证明,建设综合实践平台是促进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构建,对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思维的培养有着极其关键的作用。论文基于"互联网+"背景,探讨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平台建设的不足,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创新创业一体化实践平台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实践与创业实践在教育对象、目标、功能、性质等多方面的存在共性,应将两者统筹考虑,协同发展,构建创新实践、创业实践与专业实践、校外实践深度融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一体化实践平台。一体化实践平台的基本模型包括大学生创新实验平台、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等"两硬一软"三个子平台,其运行与管理过程中,应积极探索具有特色的创新创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以及提升大学生综合技能素质的重要环节。要针对物联网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平台存在的问题,结合本科院校物联网专业建设特点,以科技竞赛为核心驱动力,在"一个核心、两个平台、三个建设、多方合作"的指导原则下,搭建适合物联网专业的多维实践教学平台。要通过实践教学平台全面辐射整个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出优秀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学生,满足社会对物联网专业人才不断扩大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大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设计专业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有着个性突出、时尚感嗅觉强、动手能力强、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专业优势,艺术设计专业专业涉及面广,创业潜力大,研究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创业特点,并针对其特点提出创业课相应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培养动科、动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结合北京农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的实践探索,从人才培养方式改革、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搭建第二课堂平台等方面,提出动科、动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创新创业教育是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加强实践平台建设有助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在充分利用学校学科资源和优势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思想,对构建大学生赛车实践平台开展研究,创建“肯赛”“吉速”“吉智”三大平台,并鼓励学生勇于开展创新科研实践。通过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制定创新创业大学生赛车实践平台管理制度,实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综合方案,使大学生赛车实践平台成为集教学实验、技术开发、实践检验于一体的多维度、多效益综合平台,应用该平台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综合实践能力开展针对性训练,在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竞赛获奖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于培养新工科背景下复合型人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实现学校办学效益与自然保护区核心价值互相提升的重要载体,围绕多方联动体制机制创新,发挥行业办学优势,以广东林业职业教育集团为主体,学校牵头,探索政府、学校、行业、骨干自然保护区等多方协同共建、共管、共享基地的建设模式,探讨协同育人平台、教师成长平台、互联网+移动学习平台、工匠精神质量提升平台、创新创业平台等基地项目平台建设路径,实现参与方的互补共赢,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实践教学是决定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达成的关键环节.此研究基于布迪厄的实践理论,构建高校实践教学"双循环"支持模型.即通过信息支持、服务支持、智力支持、操作支持、转化支持五个方面构筑实践教学的"场域",让学生在"场域"中调整和提升自己的"习性",将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人才需求统一于"双循环"支持模型中,为高校实践教学提供操作性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高校实践教学工作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体系是相对完整和相对独立的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对高校管理而言,一要建立新型的实践教学模式,二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三要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四要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五要建立新型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师范教育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强化师范生教育实践技能,适应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为保证其顺利实施,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必须全面改革。本文从实习价值观共赢化、实习过程体系化、实习基地多样化、实践课程设置全程化,探讨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习基地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实训基地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已被职业教育工作者所认可。如何建设和管理好实训基地 ,获得最佳的使用效果 ,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从实际出发 ,拟定了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方案 ,并在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顶岗实习是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所需高层次实用型化工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分析了传统化工生产实习模式存在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基础上,对如何提高新建本科院校化工类实践教学质量提出了采用顶岗实习模式的建议,一是建立稳定的顶岗实习基地;二是制订适于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大纲;三是健全刚柔相济的顶岗实习管理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课程《认识实习》的建设实践,通过构建模块化标准化认识实习内容体系,提升认识实习过程中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认识实习项目式教学模式,增加中药饮片认识竞赛单元,加强网络资源的建设和使用,改进考核形式,建立课程督导反馈机制,建设双师型团队等方面,使本课程形成鲜明的制药工程药学应用和生产实践教学目标相融合的典型的特色课程,达到学校应用型示范课程要求。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途径和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践教学对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理论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弱,实践教学内容设计难度大,组织难度高等原因,实践教学仍然是许多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必须要建立和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强化实践教学管理;要建设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要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人才的政策法规,提高产业界和企业界在人才培养中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8.
生物学科相关专业的实习教学是其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如何加强领导,规范管理;更新观念,全方位进行实习教学的研究与改革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采取得力措施,建立稳固的校内外实习基地,保证了实习教学的基本条件,出现了与企事业单位联手,合作双赢的局面。这些成果与经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获批试办翻译本科专业学位,翻译教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然而,就翻译本科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而言,目前国内(大陆)的现状不容乐观.因此,有必要基于现有的翻译本科实践教学研究成果,通过对这些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以便对翻译本科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网络专业工程化教学改革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强在枝学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构建以工程应用为背景的实践性教学新体系,是职业院校“工程化”教学的根本任务。在计算机网络专业工程化教学改革中,应建立以网络工程实践内容为中心的课程教学体系,建立以工程集成技术为核心技术的实验中心,开发具有完备Internet环境技术要求的实验仿真平台,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工程化授课方式。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促进产教研结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