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雕刻时光     
正自古以来,剑川木匠以精湛的技艺,雕刻了不可胜数的木雕作品,使剑川木雕成为世人认识剑川的一张名片。而在剑川的木匠队伍中,今年64岁的施鸿训就是一位名气不小的剑川木雕艺人。难忘木器厂岁月剑川是电影《五朵金花》中大理白族青年"阿鹏"的故乡,是名闻中外的"木雕之乡"。剑川县木器厂是许多剑川木匠的"摇篮",只要说起剑川木  相似文献   

2.
张笑 《大理文化》2012,(1):97-105
剑川木雕充分体现了白族人民的心灵手巧和智慧创意,每一件木雕饱含着木雕艺人们无尽的心血和汗水,乃至人生的悲欢离合。在木雕艺人的生活经历中,有坚毅的艺术创造精神,有无私无畏的开拓胸襟,更有无所不在的对真善美的呵护及对假恶丑的鞭击。这些,激活了木雕艺术的生命,构成了木雕匠艺人才的价值人生。  相似文献   

3.
张瑞  李纶 《大理文化》2006,(5):48-51
白族木雕是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经历了漫长历史的发展与检验,形成了今天以剑川木雕为主要代表的白族木雕工艺。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需求的日益变化,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审美水平不断更替,加之科技、工艺的不断发展,这就要求从将民间工艺与工业设计相结合的角度来发展和创新白族木雕工艺。  相似文献   

4.
剑川山水     
正水是剑川的灵魂,山是剑川的精神,山水毓秀的剑川是大理的文献名邦。剑湖、沙溪、玉津河、金龙河、海尾河、白石江、弥沙河、象图河……水把剑川滋养成了一朵朵美丽的"金花";石宝山、老君山、千狮山、金华山……山把剑川支撑成了一个个顶天立地的"阿鹏"。剑湖湿地剑川县坝子,海拔二千多米,是位于滇西北的高原水乡。车一进剑川坝子,我立刻就看见了一个很大的湖泊,漾在蓝天白云下,漾在青山怀抱  相似文献   

5.
对剑川县城金华镇西门民居建筑进行考察的过程中,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一本在剑川已失传近200年的书名为&;lt;秋宵噫语&;gt;的古籍.书名字体为隶书,书的右上角有“杨守园先生著“的字样,左下角则有“张现书签“的字样,均为楷书.书宽10cm,长18cm,为鹤庆绵纸线装本.……  相似文献   

6.
景风公园在我的家乡大理剑川,金华山景区作为北大门上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一粒明珠,是你一生不能不游的地方。景风公园是金华山景区的第一个景点。公园内的景点有八个,在剑川是一个人文内涵极为丰富的景点之一。它反映了剑川作为"文献名邦"的文化特质,浓缩了剑川作为"匠艺之乡"的建筑风  相似文献   

7.
张斌 《华夏文化》2013,(1):56-59
缘分是很神秘的,不仅人与人之间的联接,在无形之中、无意之间、偶然之间,产生一种必然的相遇,必然的亲近而又说不清楚是什么原因,一个人与某一位神,某一座庙,某一种民间的文化也有一种缘分。这种缘分可能是偶然的一句话,偶然的一件事,偶然的一个行为,不由自主的使一个人走近了某一位神、某一座庙、某一种民间文化。缘分是可以生情的,因缘而生隋,我就是在这种缘分之中走近了泗王庙,并对以泗王庙为代表的汉江水文化如醉如痴。  相似文献   

8.
张笑 《大理文化》2011,(12):100-112
木雕探源在一个贫困的边远民族地区,形成自己独有的民族手工艺术产业,这与那里的自然地理状况、民族经济发展、历史文化渊源有着相当紧密而又直接的联系。过去的剑川木雕艺术是怎样走过来  相似文献   

9.
剑川作家杨益均老师说,当年徐霞客来到剑川古城,北门外一老人接待他.没有让他去吃大鱼大肉,而是带他到剑川各地吃平常小吃。没想到吃得徐霞客赞不绝口,一一给他吃过的菜取了名字。如今菜名已无法考证。但这些徐霞客赞不绝口的菜却一直是人们最喜爱的。如果你来到了剑川,也可跟他一样,深入剑川大街小巷,尝尽剑川美味。  相似文献   

10.
小地名     
一、剑川1998年的秋天,我来到了剑川。这是一个偏远狭隘的小城,它的狭隘表现在很多方面,最突出的是它的范围很小。可能是在某一天,它突然间意识到了自身的狭隘,它开始几乎疯狂地朝四周扩散。因此,这里所说的偏远狭隘,是几年以前(至少是五年前)的剑川。我电说不清楚,现在提它的偏狭,还有多少意义?这座边远小镇的扩散史,与我的成长史有层  相似文献   

11.
在世界上,中国最早发明了活版印刷术。这就是北宋庆历年间(1041年—1048年)毕升发明的胶泥活字。其后经过二百七十年,元朝的王祯于延祐元年(1314年)用木活字刊印了自己的著作《农书》二十二卷。书的附录里详细地记述了木活字的雕  相似文献   

12.
正一大理向北,可以抵达地理意义上的剑川,从心灵出发方可攀援灵魂意义上的剑川。假如仅为游山玩水,不愿从思想深处来解读剑川,那么你将永远无法真正认识它。因为单从表面看,剑川真是没什么可称奇的地方。这座处于大理与丽江之间的小城,虽然也是"文献名邦",但其名气远逊于州府大理和近在咫尺的丽江。大理和丽江天然的存在似乎造就了剑川的尴尬处境,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13.
一、石钟山石窟的第一个拓荒者 "众生是有缘而来,切莫宝山空手."这是曾受到毛主席和江总书记称赞的晚清剑川白族学者赵藩题咏石钟山的联句.如果要说缘分,那么宋伯胤与剑川石钟山石窟是最有缘分的人了.  相似文献   

14.
忆苏 《大理文化》2014,(3):88-89
正琢木郎,听起来极像一个靠琢木为生,有一手纯熟雕花琢木技艺的汉子的代称。这名字,带来一股原始的,远古的,苍茫的气象,让人想到遮天蔽日的林木,彪悍强壮的汉子此起彼伏的歌谣,热火朝天的劳作,伐木,制作,雕刻……由名字而来的想象,总是如此旷远而神秘。其实,琢木郎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群人的代称,她是巍山一个彝族小山村的名字。名字的由来如今已无从考证,也许是一个偶然的时间,由一个偶尔走进小村的汉人音译而来,也许就是一个本村彝人外出与汉人交流时用自己本民族语言特有的音调说出的一个美丽的音节而已。  相似文献   

15.
初识剑川     
正最美莫过于最初的相见,初识剑川我便倾倒在那里的古典雅韵和清秀景致里。沙溪印象沙溪位于剑川西南部,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是一个青山环抱的小坝子。乘车刚进入剑川坝子,第一次来,定不能错过这个令我一直向往的地方。路两边一排白桦树绿意相送,让人颇感清爽。西行20余公里即  相似文献   

16.
赵勤 《大理文化》2003,(1):48-49
寇元勋出生于鲥川县的一个白族世家. 剑川是大理州的文献名邦,人才辈出.寇氏家族,世居风景如画的金华山下西门街.寇家在清代便出过寇浚、寇璜、寇珩三位举人和多位教书育人之师.寇家在剑川算是一个书香门第的"教育世家".  相似文献   

17.
张笑 《大理文化》2016,(4):103-112
正剑川古城地处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并流区之南,历史以来三江两岸各少数民族一直都是沿着峻岭深谷来到剑川古城中与白族群众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远在大理国时期,剑川节度下所设的"义督睑"就是今天的剑川。"义督"一词即纳西语对古代剑川今地的称谓,其含意即:"南边的大门。""睑"为行政机构名称,相当于郡、县,很形象地说明了其防守和监督的军事意义。明代,剑川建立古城,这是三江并流区南边独一无二的  相似文献   

18.
无为 《大理文化》2014,(5):85-87
为了解剑川县白族学会工作情况和介绍剑川旅游.2014年1月23日,大理州白族学会赵济舟会长,和生弟、赵润勤副会长以及白族诗人李公一行来到剑川。他们到剑川的第一站行程是剑湖边。  相似文献   

19.
张笑 《大理文化》2011,(1):101-112
剑川海门口文化与白族原始宗教大凡讲到云南的历史,讲到白族的原始宗教,可以说无不与剑川海门口文化相关联。文化人类学专家罗康隆先生讲过:"对任何一个民族来说,它一定占有一片特定的自然空间,这片自然空间中所有自然特性就构成了该民族特有的生存环境"。罗先生还特别谈到:"生存于不同生境的人们共同体,创造出了自己  相似文献   

20.
著名作家李准慕名前往剑川石宝山游览之后,曾在州文联举行的座谈会上说:“到剑川我忽然发现对联那么好,真是全国第一呀!我走了多少省没有见过这么高的水平。”的确,在剑川古城逛老房子,读老房子上的楹联,称得上一大乐事。而读楹联,赏如诗如画的美景,西门外是绝佳胜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