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中国瓷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聪慧睿智的匠师将同样是国粹的中国画引入其中,极大地增加了瓷器的美感。恽南田、八大山人等古代国画大家的作品,均为绘瓷样式而被大量复制模仿,使瓷器身价陡增。在现代绘画中,被古代文人视为“匠者所为”的瓷器,与剪纸、皮影、年画等均受到画家重视并被吸收借鉴。  相似文献   

2.
杜艺 《华夏文化》2008,(3):56-57
凤翔古称雍州,位于关中西部,北枕千山,西扼秦陇。这里曾是周室发祥之地,赢秦创霸之域,人文荟萃,物华天宝,民间工艺闻名退迩。剪纸、刺绣、彩绘泥塑、木版年画、草编制品、焰花纸炮历史悠久,名扬海内外。凤翔剪纸是陕西地区古老的民间美术之一,它体现着纯朴而真实的乡土之美,具有浓郁、原始的自然风情,是三秦大地上一朵艺术的奇葩。  相似文献   

3.
清代的戏出年画王树村中国的戏曲艺术即以作为一种艺术品类,具备歌舞表演于舞台者来说,也有千余年历史了。但以往的戏曲演出,多在都城首府,或城镇庙会上,广大乡村、山区的平民百姓则很难有经常看戏的时间和经济能力。而民间美术里的戏出年画,却能使平民百姓一饱眼福...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间剪纸是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的并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作结合自己剪纸艺术的实践,在论中阐述了现代剪纸首先必须传承长期沿袭下来,约定俗成,形成特定的“剪纸语汇”,这是依据。其次,民间剪纸是反映人民生活的最质朴的艺术,所以它的时代性和地域性较强,就要求创新,这是剪纸艺术发展的灵魂:在当代既要注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还要注意把现代科技融入剪纸艺术中,放眼全球,把我国特有的剪纸艺术推向全世界,使被联合国科教组织肯定的世界化遗产的瑰宝更加璀璨。最后.简述了剪纸艺术的化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乔晓光会长曾在北京世纪艺苑美术中心举办个人剪纸艺术展,展出了他的《太阳·老人》、《吉祥的喜马拉雅》、《巴赫的弥撒》和《向博尔斯致敬》等30幅新作。乔晓光的现代剪纸作品摆脱了以往平面剪纸的局限性,追求一种融东方古代和西文立体派艺术为一体的全新艺术风格,其艺术表现力更为生动和丰富。因此,评论说乔晓光的剪纸是一种崛起于民间艺人“窗花”意义上的全新的剪纸艺术形式,实不为过。而他的这种诠释,则使古老的中国剪纸成为释放现代气息并可与世界相通的高雅艺术。乔晓光的剪纸艺术,大多…  相似文献   

6.
年画成藏界“宠儿” 年画,是中国民间特有的传统美术形式;年画。以通俗的人们喜闻乐见的绘画语言。表达人们佳节喜庆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7.
“侠”与中国文化□张旗“侠”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曾是中国历史宏伟乐章中的一阙插曲,但没有成为历史主潮。侠符合中国文化心态,其在悠悠岁月里嬗变成一种精神象征。这种象征在维系中国文化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本文试通过“侠”管窥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  相似文献   

8.
由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与刘海粟美术馆联合举办的“迎新春木版年画展”于1月18日~2月14日在刘海粟美术馆举行。此次展出的80幅年画是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收藏的,系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等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创作的原拓或手绘年画。木版年画是指用传统的木版水印方法印制的年画。木版水印年画作为重要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自清乾、嘉至解放前曾盛极一时,流传广泛。木版年画风格多样,题材丰富,一般在过年或喜庆节日时张贴使用,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良好愿望。在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上,经过漫长的历史延伸,形成了各地区不同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9.
典故词语与历史文化王玉鼎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的语言文字,其中包含着大量的历史故事、名人掌故、典籍词语以及许许多多的民间神话传说。这些历史文化对中华民族文化心态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从典故词语来源的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有关历史与文化的书写和话语表达中,大量充斥着的是对帝王将相、英雄伟人的塑造与描述,而往往忽视了历史与现实中真正鲜活而繁复存在着的平凡大众,也有人不断在质疑人类文化视野与文艺创作中的历史是“帝王将相的大历史”,而真正隶属于民众的“平民生活的小历史”一度处于缺席状态。文化表达又何尝不是?在当今许多文艺作品中,  相似文献   

11.
释名两则     
周宗旭 《寻根》2010,(6):87-89
<正>"筷子"命名新考"筷子"缘何而名?论者历来皆以明代陆容《菽园杂记》卷一所载"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之说为底本。其后所有论者皆以"箸"与"住"同音,行船忌讳  相似文献   

12.
『女娲陵』和『中华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繁仁 《寻根》2002,(5):4-6
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艺术形象,也是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她的主要活动舞台是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  相似文献   

13.
林河 《寻根》2001,(2):61-63
“虎食人卣”是商代青铜艺术中的精品,出土于洞庭湖畔的湖南宁乡县。造型是一只张着大口的猛虎搂抱着一位少女,好像要吞吃那少女的模样。一些学认定是“虎在吃人”,于是,这件青铜器便被命名为“虎食人卣”。  相似文献   

14.
刘社刚 《寻根》2010,(6):117-121
<正>虢国是西周早期分封的诸侯国,其开国君主是周文王的弟弟虢仲、虢叔。虢叔被封于今陕西宝鸡一带,后人称西虢;虢仲被封于今河南荥阳一带,后人称东虢。公元前767年,东虢被郑国所灭。西周晚  相似文献   

15.
楊天石 《中国文化》2006,2(1):23-38
抗戰時期,蔣介石在公開談話或與日方的秘密談判中,曾以“恢復盧溝橋事變前原狀”作為條件或“抗戰到底”之“底”。部分學者對此的解讀 是,蔣準備放棄、出賣東三省,因此他們對蔣在抗日戰爭中的作用持嚴厲批判態度。但是,批判者實  相似文献   

16.
2007年和2008年,在河南许昌灵井约10万年前的地层中出土了两批古人类头骨化石断块,化石经复原可成为一较完整的古人类头骨,这是世界范围内除非洲以外的其他地区第一次发现这一时期的古人类头骨化石,被评为200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相似文献   

17.
“民族走廊”的概念自1979年费孝通先生首先提出后,学术界对概念本身以及与之相关的具体内容的研究尚不充分。作对“民族走廊”的产生、定义及其历史作用和意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依据历史上有关民族活动的情况,结合地理方位,认为“民族走廊”的全国格局,为“二纵三横”的构架,“二纵”即南北纵向的“藏彝走廊”和“土家一苗瑶走廊”,“三横”为东西横向的“壮侗走廊”、“阿尔泰走廊”和“古氐羌走廊”。  相似文献   

18.
王全营 《寻根》2007,(5):116-121
一"谢"是十分古老的姓氏,得姓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南北朝时,谢氏将相迭出,铸就了家族的辉煌,"旧时王谢堂前燕",至今仍常为人们吟咏。两千多年来,谢氏后裔播迁各地,螽斯繁衍,瓜瓞绵绵,如今人口已达千万,在中华姓氏前百位中排行第24位。  相似文献   

19.
池氏概述     
池国富 《寻根》2007,(1):123-123
池氏为我国开姓较早的姓氏之一。从全国而言,其起源主要有二。[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别姓探源     
别凌 《寻根》2004,(3):103-107
宋代所编<百家姓>共收录504个姓氏,别姓在其排序中列322位.据<最新中华姓氏频度表>载,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中,随机抽样1436个姓氏,别姓排序为566位,显示频率为一万人中有别姓14人,为一罕见姓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