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继续教育与创业教育(以下简称继创教育)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具有重要地位与作用。一、继创教育课程优化的指导思想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性是人的本质的最高体现。教育是人类特有的发展工具,它应当把发展完美人性作为天职,千方百计地唤起人性、培养人性、传播人性,促进人性的成长。当然,我们所讲的人性,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以及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发展要求的人性。教育要履行这一天职,就应具有人性的特征,就必须以“人”为本。继创教育将一定社会对于人的要求具体体现在各种各样的课程中。人则在学习各种各样的课程中,积累知识,掌握本领,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一项伟大的事业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天使。为了生存,我们需要同心协力,将人类所有的认知融会贯通为一个整体:我们必须努力将各种各样的知识糅合在一起;必须将各种各样的语言汇聚成一种巨大而清新的交响;必须将各种各样的人性投入熔炉以浇铸出一种新的人性。请记住,我们的需要并非是任何私人的需要——并非是我们之中任何一个个人的需  相似文献   

3.
一、主导面与多侧面我们常说:文学是人学.既是人学,就要写人,写各种各样活生生的人.写各种各样人的各种各样的活生生的精神世界,进而反映出各种各样生动复杂的社会生活.人,是在社会上生活的,就不免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发生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有多么复杂,人的精神世界就会有多么复杂.我们不但要张开艺术想象的翅膀,写出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多样性;还要开拓艺术视野,塑造出千姿百态、各呈异彩的人物性格.凡是栩栩如生的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教育要注重学生情感意志的培养,重视学生灵感、创造力的启迪和诱发,塑造健康高尚的主体人格。而这个主体人格的培养和确立,既与社会大环境有关,又与家庭的熏陶、影响有关,更与我们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诱导和使用的主导方向不同的教材相关。所以,真正学好新教材,从实质上理解新教材,灵巧自如地、科研型地使用新教材,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要教好新教材,最根本的一点是必须明确区分新、旧教材的不同,然后才能谈到理解、掌握和实施。新教材的最大特点是尊重人性、理解人性、提倡人性、顺应自然规律,主张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5.
姜芳 《小学生》2007,(1):32-33
快乐与人分享,快乐增加一倍;痛苦与人分担,痛苦减轻一半。敞开心扉,真诚交往,让我们的快乐多一点,多一点,再多一点……  相似文献   

6.
烦恼排排号     
《小学生》2007,(9)
快乐与人分享,快乐增加一倍;痛苦与人分担,痛苦减轻一半。敞开心扉,真诚交往,让我们的快乐多一点,多一点,再多一点……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2007,(10)
快乐与人分享,快乐增加一倍;痛苦与人分担,痛苦减轻一半。敞开心扉,真诚交往,让我们的快乐多一点,多一点,再多一点……  相似文献   

8.
快乐与人分享,快乐增加一倍;痛苦与人分担,痛苦减轻一半。敞开心扉,真诚交往,让我们的快乐多一点,多一点,再多一点……  相似文献   

9.
烦恼排排号     
《小学生》2007,(12):26
快乐与人分享,快乐增加一倍;痛苦与人分担,痛苦减轻一半。敞开心扉,真诚交往,让我们的快乐多一点,多一点,再多一点……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是对以往人性论的伟大变革。这一变革的主要内容是:一,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人的社会本质的理论;二,阐明了人的本质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三,注意并提出了人的本性的可变和不可变属性的关系,即“一般人性”和被每一历史时期“改变了的人性”的关系;同时,还论证了抽象人性和具体人性的辩证统一。可是,长期来,“人性=社会性=阶级性”命题,在我国被认为是不容争辩的。因而使得我们对于人性的研究明显地落后了。所以当前,人性问题上的拨乱反正,首先要从研究马克思主义人性学说基本内容做起。下面我们就人性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阶级性之间的共性和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说一点意见。先说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关系。有些同志常常引证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以此推断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是否定人性包含着人的自然属性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马克思上述论断是针对费尔巴哈排斥人的社会属性而言的。费尔巴哈在论证人的本质时,除了“理想化了的爱与友情以外,他不知‘人与人之间’还有什么其他的‘人的关系’”。(《马恩选集》第1卷第50页)事  相似文献   

11.
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健康"最基本的界定是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不能培养健康的人,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扼杀了人性,就是不人文、不人道、不人性、不人情的,与教育的根本目的背道而驰。在这样的管理体制之下,学生无法成人,焉能成才?  相似文献   

12.
烦恼排排号     
《小学生》2007,(7):54-56
快乐与人分享,快乐增加一倍;痛苦与人分担,痛苦减轻一半。敞开心扉,真诚交往,让我们的快乐多一点,多一点,再多一点……  相似文献   

13.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再次保留了曹禺的经典篇目《雷雨》,并把它编入“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这个专题。当探究讨论“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之隋到底是真是假”这个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时,很多人的看法会集中到周朴园身上的“阶级性”,认为周朴园坏得没有“人性”。“周朴园身上是‘人性’多一点,还是‘阶级性’多一点”成了—个新的争论点。  相似文献   

14.
刘飒 《文教资料》2006,(14):167-168
本文以音乐二重性为切入点,写音乐与人性关系,音乐作用于人性,也被人性所作用,并对这一现象提出一点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人文精神的培养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珍惜生命、富有爱心已成为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让我们的学生从经典名片中领悟到他们成长所需要的人文精神。让我们的课堂里多一点有人性的温情的东西,多一点珍惜生命、让学生有爱心的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主体是人,教育的目的是"成人",实现教育培养理想人性的目的,首先要从本质上认识人,了解人性。如此,人性是教育之本,是教育之始,亦是教育之终。面对目前早期教育存在的、已在脱离"人性"的道路上迷失方向的种种问题,我们不得不反思早期教育人性缺失的原因,思考教育回归人性的路径与方向。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的最终追求是: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教师同新课程一同成长。因此,学校的管理要摒弃传统的管理模式:控制人。学校管理应从规范化向自主化、个性化和特色化突破,实现激情管理、温馨管理、浪漫管理,让管理多一点人性色彩。  相似文献   

18.
好交往     
《小学生》2007,(10):24-25
快乐与人分享,快乐增加一倍;痛苦与人分担,痛苦减轻一半。敞开心扉,真诚交往,让我们的快乐多一点,多一点,再多一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人性以两面性或二重性的方式对立统一地存在着。人是"关系人",人性在关系中生成与实现。当代人的关系境遇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人性表现方式也有差异。教育必须直面人的关系存在方式与当代人的关系状态。"关系人"的人性观有丰富的教育意蕴:一是对关系"场"作用的认识使我们获得一种教育智慧;二是教育目标与内容的设定要指向"关系人"的完满实现;三是道德教育要重视培养人的"关系"意识。  相似文献   

20.
表扬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深深地明白这一点.于是,在新课改大力推进的今天,我们不约而同地拿起了表扬这个简单而又有效的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