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闻窗     
教导员向全营宣讲函授教材本刊讯于世鸡报道:为了让官兵过一个有意义的周末,向全营普及新闻写作知识,某集团军三营教导员裴望儒用两个小时为全营官兵宣讲军报函授中心编发的(新闻写作学简明教程),受到官兵们的热烈欢迎。会后,不少从未写过新闻的同志也喜欢上新闻写作,跃跃欲试。山东莱阳举办宋维亮摄影展本刊讯姚锋报道:五五二八一部队政治部宣传科干事未维亮,刻苦自学新闻摄影技术,近年来先后被各报刊采用稿件350余篇,其中有20余篇作品获奖。近日,莱阳市文化局和部队政治部联合举办了来维亮摄影作品展。此影展,受到军内外摄…  相似文献   

2.
2001年7月13日军报第三版“战士视点”栏目,发表了我在军报的处女作《班长,请注意批评方式》。这篇近两千字稿件的发表,不仅圆了我的军报见稿梦,而且打破了所谓的“没有关系就别想在军报上稿”的传言。作为一名基层连队的新闻爱好,从没见到过军报记长啥模样的一个普通战士,能在军报发表这么长的稿件,这向战友们证明了一个真理:只要稿子写得好,就一定瞎不了。“多琢磨稿子,少琢磨编辑。”也成了我新闻路上和战友共勉的一句座右铭。  相似文献   

3.
我是15期函授学员,参加军报新闻函授学习一年就让我尝到了甜头。且收获颇丰:在中央级报刊上稿14篇。其中在2005年11月3目《解放军报》三版刊登了一篇《为老兵制作“军旅光碟”》的稿子.在省市级报刊电台上稿70余篇。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军报新闻函授中心把我从一个“门外汉”拉进新闻的“殿堂”的。于是.在15期函授学习还未结束时.我又迫不及待义无反顾在10月份报名参加了16期的函授学习。  相似文献   

4.
我是15期函授学员,参加军报新闻函授学习一年就让我尝到了甜头,且收获颇丰:在中央级报刊上稿14篇,其中在2005年11月3日《解放军报》三版刊登了一篇《为老兵制作“军旅光碟”》的稿子,在省市级报刊电台上稿70余篇。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军报新闻函授中心把我从一个“门外汉”拉进新闻的“殿堂”的。于是,在15期函授学习还未结束时,我又迫不及待义无反顾在10月份报名参加了16期的函授学习。取得一些成绩后,支队政委李安成对我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我在感谢身边战友帮助的同时,又在全支队战友当中宣传参加军报新闻函授中心学习的种种好处,并把…  相似文献   

5.
隆冬中原,到处寒风凛冽。然而济南军区某师的军营里却洋溢着盎然的春意。1月中旬,正逢第九届军报新闻函授招生之际,这个师的官兵表现了极大的热情,积极报名参加学习。至此,已有150余名干部战士报了名。新春伊始,该师政治部就把培训报道骨干,参加军报新闻函授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政治部李光明主任是个“人才迷”。为了激励广大官兵报名参加学习,该师政治部实行优惠政策,凡参加军报函授的官兵,单位报销一半学费。通知下发到各团后,渴望成才的战士异常欣喜。某团政委张耀荣接到通知后,批示每个连队要有一名官兵参加学习。学习期间…  相似文献   

6.
海装广州局新闻函授学员成绩斐然本刊讯函授学员凌青报道:近日,海装广州局报道员陈亮打电话给局政治部,称自己又有3篇稿子被《柳州日报》采用。至此,该局自年初所有报道员报读军报第11期新闻函授班以来,半年内已在各类报刊发表稿件33篇。该局90%的干部是技术干部,平时埋首业务,对文字工作存在畏难情绪,也影响了撰写专业论文的热情。局党委决定,以抓新闻报道为突破口,提高大家的文字表达能力。措施之一就是规定各单位的报道员必须参加军报新闻函授学习,局政治部为大家办理了报读手续,并要求学员认真学习函授教材,按时完…  相似文献   

7.
我是第三次参加军报新闻函授学习。说起来惭愧,论发表的稿件,我加起来才10来篇。虽说收获不大,毕竟自己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由一个“火头军”到通讯报道员的转变,是我参加军报新闻函授学习两年来的最大收获。为了提高新闻写作水平,今年我参加了第16期函授学习。记得第一次参加第11期军报新闻函授学习的情景。当时我在连队当通信员,机关的郑干事见我写的演讲稿有点文字功底,就鼓励我参加军报的新闻函授学习。那时,我对函授学习也热了一段时间。收到教材后,我把大部分的业余时间都用在函授学习上,后来有一篇“豆腐块”在当时的《新闻与成才》(…  相似文献   

8.
1982年1月12日《解放军报》第二版头条刊登了我写的消息《连长申春生春节探家让别人》,这是我业余写稿登报的第一篇稿件,也是我们单位连续几年在军报发表的首篇稿件,领导和同志们看后都很高兴。那是1981年春节前,我们在连队调查采访时,干部们纷纷反映:战士们要求在春节期间探家的太多,由于探家名额有限,不能满足大家需要,思想工作比较难做。恰巧指挥连几个干部对我们讲述了他们连长申春生入伍后,每年都在连队过春节这件事。一边是争,一边是让,两相比较,反差鲜明,我立即意识到这件事具有新闻价值。果然,稿件发出后,很快被《…  相似文献   

9.
贺仁平 《军事记者》2002,(12):61-61
在基层搞新闻报道,时常听到不少报道员埋怨:“现在在军报上登一篇稿子真难啊!没有关系你就甭想,即使投的稿件再多也是白搭。”因此,不少报道员对在军报上稿信心不足。军报上稿果真这么难吗?非得有关系才成吗?我的经历对这一问题作了彻底的否定回答。今年“五一”前夕一天,我们部队政治部陈主任不经意地对我说:“小贺,今天报纸上有你一张照片。”于是,像往常一样,我立即找来当天的《人民军队》报,翻了个底朝天,竟看不到半点照片的影子。心想:难道是主任看错了?不会是《解放军报》?我随手打开《解放军报》,二版中间熟悉的训…  相似文献   

10.
尊敬的老师:适值2002年元旦,敬祝军报新闻函授中心的全体老师新年快乐。2001年2月,我报名参加了军报新闻函授学习。我边学习边实践,先后采写新闻稿件50余篇,有10篇在军内外报刊发表,其中《空军报》6篇(3月15日二版《王大妈摘桃符》,9月27日二版《情牵弃婴》,11月1日一版《孟站长买书送书》,12月18日二版《精心维修》,12月20日二版《95596部队飞行一大队践行规范,坚定飞行事业心》,12月25日《某飞院二团心理教育和疏导有声有色》);7月份,我协助西安电视台拍摄了为纪念建军74周年…  相似文献   

11.
我是济南军区某合同战术训练基地政治部新闻报道员,军报新闻函授中心第11届、13届函授学员。去年。在函授中心全体师老师的帮助指导下,我荣幸地被评为第13届优秀函授学员,年上稿量有近百篇之多,仅中央级稿件就被报纸、杂志、电台用稿32篇,荣立了三等功,被军区前卫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三等奖,被军区直工部评为先进新闻工作二等奖。  相似文献   

12.
连续两年持之以恒地参加军报新闻函授学习,心中早有目标,那就是通过刻苦学习,努力工作用手中的笔去打开《解放军报》和《火箭兵报》的大门,实现在两报上稿零的突破。98年入伍的我,就非常珍惜军旅生活,能有一种自豪的心情去阅读军报,并且养成军报每日必读的习惯,平时还爱阅读剪辑收藏,就连过了年头的老军报都爱掸去尘土拿来欣赏,从中感受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也萌发了学习新闻写作的想法。两年的义务兵生涯,军报新闻函授一直未能招生,无法参加学习,带着失望的心情只好以军报为师,《新闻与成才》《军事记者的前身》为友,走自学…  相似文献   

13.
我叫陶传国,是解放军报新闻函授中心第十二期函授学员。回顾自己一年来参加解放军报新闻函授的历程,真的感慨万千,可是不管怎样,我都要以非常愉悦的心情向函授中心的老师们汇报:正是因为参加了军报新闻函授,我才从一个新闻报道方面的门外汉走上了新闻报道工作之路,一年来我经过努力,先后在《中国青年报》、《军事记者》、《前进报》等多家报纸杂志刊稿25篇,这是我想都没有想过的成绩。因为在这之前,我从来就没有在报刊上发表过任何稿件。记得我开始不停地向函授中心投稿而又屡屡不中时,我的心情是非常痛苦和郁闷的,周围的同志也…  相似文献   

14.
新闻窗     
德州军分区党委忝员带头参加军报新闻函授本刊讯尹延桥刘希盂报道:山东省德州军分区党委成员已连续两年带头参加(解放军报)新闻函授学习。委员们人人结合本职工作带头搞报道,已在军内外各级报刊见稿数十篇,从而带动了分区的新闻报道工作,使其名列山东省军区之首。某师注意提高兼职新闻干事素质本刊讯牟善高报道某师党委针对兼职新闻干事业务素质低的特点,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兼职新闻干事提高业务素质。师政治部刘同福主任亲自给兼职新闻干事上课,讲授新闻写作知识,师宣传科还组织兼职新闻于事下连进行采写练习。通过一系列的培训,…  相似文献   

15.
1990年11月,我报名参加了1991年的军报新闻函授。每次教材一到手后,我都细细地读上好几遍,边读、边看、边写、边想、边领悟。“成才之路”、“成才足迹”、“通讯员园地”等栏目,时时用名人的话来激励自己,鞭策自己。渐渐地,我通过学习,弄清了什么是新闻的5个要素,怎样选好新闻的角度,怎样写好新闻题材,怎样写好通讯、消息。慢慢地,我开始尝试写一些新闻。由于有一定的基础和新闻知识,所以,我自己写的第一篇新闻稿件“一弹四中”,在《人民军队》头版头条刊用。当我拿起第一份散发着墨香的新闻稿件时,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热泪。…  相似文献   

16.
新闻窗     
某师出台措施鼓励 官兵参加军报函授学习   本刊讯 王林清、孟祥林报道:北空导弹某师针对新闻骨干普遍采访能力较差、文字功底较弱等实际问题,今年年初他们把参加军报第十一届新闻函授学习当作提高新闻骨干业务能力的契机,广泛发动基层新闻报道员、信息员和喜爱新闻写作的官兵报名学习,并出台一系列“优惠”措施:“师、团报道组成员 2001年在省级以上报刊每发表一篇文章,给予 30元函授学习经费补助,发表 7篇以上者,报销全部学费;参加函授学习的营、连报道员及其他爱好新闻写作的同志 2001年在省级以上报刊每发表一篇文章的,给予…  相似文献   

17.
郭峰 《军事记者》2007,(10):71-71
这两年,在解放军报新闻函授班老师的辅导和帮助下,我的写作水平明显进步,多篇稿件先后被《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刊用。这些成绩的取得,应归功于军报函授班的老师们。同时,我们连队指导员李松峰教我如何抓"活鱼"也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8.
当兵近二十年,养成一种习惯:天天看军报。如果哪一天看不到军报,就像少了点什么。这个习惯不但使我长了知识,还使我学会了写稿。早在1984年,我在家休假。一天在县武装部看到军报发表了一条消息,是军委要求各级领导做好离退休老干部工作的通知,当时我便采访了我部老干部与五个直属连挂钩,开展“老干部为直属连讲传统,直属连为老干部送温暖”的活动,写了一篇《某军干休所与直属分队挂钩,两代人共建精神文明》的稿件,很快在军报头版发表,并配发了“编后”。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我都天天细读军报,结合工作实践学着给军报写稿,…  相似文献   

19.
吴大永 《军事记者》2004,(12):64-64
去年,我还是个新兵,总是喜欢涂涂写写,又看到别的许多人都报了军报的新闻函授,又在《解放军报》、《前卫报》发表了不少章,心里羡慕得不得了。正当我盘算着去报名学习时,不知怎的后来我心里就冒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平常训练那么紧,哪有时间去学习?并且,身在基层看到的听到的都是一些小琐事,又有什么可写的?因为这个问题作怪,到底是没报成军报的新闻函授。  相似文献   

20.
空军战斗英雄杜凤瑞是中华民族的空中英才,是故乡方城县百万人民的骄傲。我作为县人武部的专职通讯干事,在近10年间,紧紧围绕着杜凤瑞写出了30篇新闻作品。 1990年初,方城县各界群众集资23万元兴建杜凤瑞纪念馆,我把这件事写一篇短消息送到《解放军报》,第二天,就在军报头版登了出来。这篇短文能上军报就因为写的是杜凤瑞,能登上头版,有句话起了关键作用。那就是:“这笔资金中包括全县6万余名少年儿童的捐款2.4万元。那是孩子们从父母给的零花钱和压岁钱中节省下来的”。 在英雄牺牲33周年的1991年10月,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