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含氧燃料碳酸二甲酯在柴油机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发展柴油机新型清洁含氧代用燃料,试验研究脂类含氧代用燃料碳酸二甲酯(DimethylCarbonate,DMC)对柴油机废气排放以及气缸内燃烧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DMC作为柴油添加剂能有效改善柴油机的碳烟和NOx排放,碳烟和NOx排放量随DMC含量的增加而明显降低;添加DMC有利于提高混合气形成质量,缩短燃烧持续期,改善柴油机的燃烧性能;DMC是1种优良的可再生含氧代用燃料.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发动机燃油的雾化质量对可燃混合气的燃烧和排放的影响,试验搭建了一套高压共轨喷雾定容测试系统,利用高速摄影技术对柴油/正丁醇/汽油混合燃料(ID70G30、ID70B30、B15G15和D100)在喷射压力为60MPa、环境背压为3MPa下的喷雾过程进行瞬时拍摄,分析对比了混合燃料的宏观喷雾形态.研究表明:在柴油中掺混少量的汽油或正丁醇会改善燃油喷射的雾化质量,从而可以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相似文献   

3.
气体燃料发动机的主要特点是缓解能源危机和降低有害物排放,按使用燃料的特点可分为单一燃料、两用燃料和双燃料发动机。双燃料发动机是气体燃料使用的主要方式,综述了国内外双燃料发动机技术的研究进展和现状。分析表明:研究生物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燃烧和排放特性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船舶柴油机气体NOx 排放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并介绍了MARPOL73/78/附则VI作出的限制船舶废气中有害气体排放的规定 ,阐述和讨论了降低船舶柴油机废气中NOx 排放的技术  相似文献   

5.
为降低船舶柴油机对环境的污染,在装配电控高压共轨系统的MWMTBD234V6船用电站柴油机上,研究喷射系统参数对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油提前角是影响柴油机燃烧及排放的重要因素,当喷油提前角较大时,生成的碳烟在高温下充分氧化,从而柴油机的排放量较少;喷孔个数及孔径影响柴油机的排放;喷射夹角大则油耗和排温...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控制船舶柴油机废气排放的必要性和相关法规,介绍了国内外船舶柴油机废气排放控制的主要技术和方法。综合评述了它们的特色和使用情况,并对今后的技术发展作了一些预测。  相似文献   

7.
为计算船舶柴油机黑炭排放的具体数量,评估船舶柴油机黑炭排放的现状,必须准确地测量出各种船舶发动机在不同燃油条件下的黑炭排放因子。利用船用二冲程柴油机台架,对柴油机尾气排放物进行监测,研究黑炭排放因子的测量与计算方法。对硫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0.5%、0.1%的3种燃油条件下的发动机黑炭及其他污染物排放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不同燃油对各污染物排放的影响。计算得出3种燃油条件下船舶黑炭基于做功的排放因子分别为9.12、7.51、1.34 mg/(kW·h),基于燃油消耗的排放因子分别为47.56、38.34、7.53 g/t,为船舶柴油机黑炭排放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船舶柴油机排放的NO_x中各成分的主要生成机理,基于6135Aca型柴油机,利用AVL Fire建立仿真模型,探究掺混生物柴油在不同负荷下对NO_x成分之间转换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柴油机排放的NO_2主要通过HO_2氧化NO生成,且高温和氧质量分数会影响NO_2的生成,其中高温会抑制NO_2的生成,氧质量分数增加会促进NO_2的生成;掺混生物柴油和增加负荷会使喷雾贯穿距增大,高温区域增加,从而抑制NO_2生成;掺混生物柴油使得燃烧室内氧含量增加,进而HO_2量增加促进NO_2生成;掺混比例较小时,NO_2主要受高温区域影响,当掺混到达一定比例时贯穿距不再增大,这时NO_2主要受氧含量影响。本文得到的NO_2生成机理,对降低NO_x中NO_2的排放比例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双燃料发动机燃油系统运行特性,以曼恩8L51/60DF双燃料发动机为研究对象,运用流体力学和插值算法,针对双燃料系统的三种工作模式(柴油模式、燃气模式、备用模式),建立柴油系统、燃气系统、引燃油系统综合数学模型.基于天然气的物理、化学性能与液体燃油不同,燃料油系统高压油泵凸轮模型对系统影响大等特点,对传统共轨柴油机模型中凸轮的弹性模量进行改进,以适应双燃料系统模型的建立.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对建立的系统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实现对柴油系统、燃气系统、引燃油系统的动态仿真和特性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系统模拟出的双燃料发动机燃油系统的运行特性与实际相符.该模型可应用于双燃料发动机控制系统的算法设计.  相似文献   

10.
燃料乙醇的分子结构使得乙醇汽油具有一定特性和优点,分析清楚产生特性的机理和对汽车排放性能的影响,有利于推广使用乙醇汽油。  相似文献   

11.
大型低速共轨电喷船用柴油机排放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船舶柴油机的防污染问题,依据《MARPOL 1973/78》附则VI对船舶柴油机排放物的最新要求,对船用某大型低速二冲程十字头共轨电喷柴油机进行排放测试,分析排放物(THC,NOx,CO2,CO和O2)随负荷变化的排放特性,得出按推进特性运行时THC,NOx,CO2,CO和O2的排放规律.结果表明:该型柴油机在各负荷下运行时,缸内燃烧过程充分;按经济理念设计的降速运行可获得经济效益;与传统柴油机相比,该型柴油机在NOx和CO2排放上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柴油机燃烧系统参数匹配对柴油机动力和排放性能的影响,利用AVL_BOOST和AVL_FIRE建立4190ZLC-2型船用柴油机整机模型和缸内燃烧高压循环模型,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进行柴油机进气系统参数、喷油系统参数和燃烧室结构尺寸参数的仿真。利用模糊数学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并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模糊分析可以得出燃烧系统参数对4190ZLC-2型柴油机性能的影响主次顺序。将柴油机NO_x排放和指示功率作为评价指标,并设置其权重分别为0.6和0.4时,优化后的参数为:喷孔直径0.30 mm、喷油提前角24°、油束夹角160°、涡流比0.4、喉口直径135 mm、凸台高度6.6 mm、凹坑半径18 mm。对应的指示功率为54 kW,与原机仿真值55 kW接近;NO_x排放质量分数为0.009 86%,比原机仿真值0.022 50%低了56.02%。说明该优化方法在保证柴油机功率不损失的情况下可大幅降低NO_x排放。  相似文献   

13.
由于船舶机舱空间狭小,船用二冲程柴油机SCR反应器及其管路布置较为困难,利用CFD对柴油机100%负荷工况下SCR反应器前混合段内雾化后的尿素溶液与排烟的混合过程进行模拟。通过模拟得到6S35ME-B9船用柴油机SCR系统在混合器叶片角度为15°、导流器扩展角度为75°时可以实现短距离内还原剂与排烟的良好混合,且整套系统压降控制在1 400 Pa以下。对6S35ME-B9船用柴油机全尺寸SCR系统进行100 h台架试验,在中国船级社NOx排放指南要求的E3推进工况下,实现原机NOx比排放量由18. 15 g/(k W·h)减少至3. 17 g/(k W·h)。本设计为实船SCR系统的配备提供了理论和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14.
针对船舶柴油机排气管道钢架结构,充分考虑机舱现实情况,采用结构单元模型,建立精确的排气管道钢架整体有限元模型.在均布载荷和非均布载荷下采用ANSYS软件对其进行空间结构静力分析和模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船舶柴油机排气管道钢架满足设计要求,不需局部加固.研究成果可为船用钢架以及其他类型的大型特种钢结构的强度分析和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船舶电控柴油机燃油共轨系统的动态性能以及各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以7RT-flex 60C柴油机为研究对象,研究燃油共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建立系统主要部件的数学模型,采用SIMULINK编写燃油共轨系统仿真程序,对系统升程、压力和流量特性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研究相关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高压油泵的转速越高,供油率的变化越快;相同喷油脉宽下,共轨压力增加,喷油率增加;中间储油器、共轨管的容积对共轨压力波动有较大影响.建议在满足柴油机起动性能的基础上,选用较大的缓冲器容积或分段式共轨管.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压共轨喷油系统所特有的工作过程和部件结构 ,建立了系统各部件综合的数学模型 ,并采用有限容积法对方程进行了离散 ,对系统的压力特性、电磁特性和控制参数等进行了仿真 ,为系统的参数设计、标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较全面地分析了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仿真计算的影响因素,给出了仿真计算的基本数学模型。研究并分析了传统和电控喷油系统仿真计算的特点,分析了现有计算模型的现状及部分缺陷,并就其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