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3 毫秒
1.
人教版高中教科书《中国近现代史·下册》有一幅“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形势示意图”(教材第49页),图中黄河经山东入渤海,是东北流向。但是,黄河在1938年花园口决堤至1947年堵口复归故道期间应为东南流向,仔细分析此图所示均为1945年的历史内容,这显然是历史时空不符。一、黄河决口与复归故道的时间历史上黄河曾多次改道,自从1855年黄河改道经山东入渤海,一直保持东北流向。1938年5月,日军发动对徐州地区的进攻……6月,国民党政府下令在郑州花园口炸开黄河大堤,以洪水阻敌前进,掩护国民党军队的撤退。黄河遂由原来的东北流向改为东南流向,大部…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的黄河以善淤、善决、善迁闻名于世,其在历史上的重要改道对于当地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商丘就属此例。以商丘为主体,以时间为线索,可以把历史上黄河在商丘的迁徙分为三个阶段:黄河波及商丘、黄河河道在商丘的形成以及黄河河道离开商丘。黄河在商丘的改道给商丘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3.
孙恒振 《历史学习》2005,(12):22-22
现行高中统一教材《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标出黄河流向的地图共有35幅。在这些图中,最明显的是黄河入海口的变化,北宋之前黄河的入海口均在渤海,北宋以后至1855年在黄海(古代称东海),到1855年又回到了渤海。初中《地理》第三册曾提及“历史上,黄河就曾多次迁徙改道,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却对黄河改道的流向没有说明,那么黄河改道的具体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呢?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称,向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黄河上中游行进于高原峡谷中,水流急迫,泥沙难以积存。因此,古今河道变化不大。黄河的改…  相似文献   

4.
一明初,黄河下游的河道,大致维持着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道后的原样,在今河南、封邱、兰考间分成两大支流:南流往兰考、商邱,流向今江苏砀山东南,侵夺泗淮水道,由徐州、宿迁、淮阳、涟水转向东北入海。这是黄河的主流。北流会合北清河(济水故道,亦即今黄河),经今山东濮县、济南,在利津东北入海。黄河北流的地势比较平衍,河水在封邱东南的铜瓦厢形成一大弯曲,趋势很自然地奔向  相似文献   

5.
正说到徐州,很多人大概只知道这是苏北的一座普通城市,但说到彭城,有一点历史知识的人,就知道这是一座历史之城:我们所熟知的上古人物蚩尤、黄帝,以及汉文明定鼎老祖刘邦、霸王项羽……都和这座城有着密切的关联。因为洪水泛滥、黄河屡次改道的缘故,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被一次又一次深埋于地下。徐州城的感官风貌,是完全现代化的,不过这并不影响徐州人对历史的认知,毕竟,"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  相似文献   

6.
肖茂红 《中国德育》2014,(10):49-53
说到徐州,很多人大概只知道这是苏北的一座普通城市,但说到彭城,有一点历史知识的人,就知道这是一座历史之城:我们所熟知的上古人物蚩尤、黄帝,以及汉文明定鼎老祖刘邦、霸王项羽……都和这座城有着密切的关联。因为洪水泛滥、黄河屡次改道的缘故,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被一次又一次深埋于地下。徐州城的感官风貌,是完全现代化的,不过这并不影响徐州人对历史的认知,毕竟,"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相似文献   

7.
黄河濮阳河段是黄河下游河道变迁最重的地区之一。周定王五年,宿胥口河决,黄河下游发生有历史记载的首次大改道,黄河始穿濮阳境;宋代,因频繁决口,导致濮阳河段变化剧烈;清末铜瓦厢改道后,黄河再穿濮阳境。究其原因,除社会因素和落后的生产力制约外,主要是该河段为泥沙堆积的主要部位所致。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的黄河曾多次改道。1855年铜瓦厢决口改道是距今最近的一次。这次改道!奠定了今天黄河的流势,同时也引发了晚清历史上咸、同、光三朝三十余年的河政之争。本文认为频仍的黄河水患是河政之争的主因,黄河流向是河政之争的焦点;河运兼治是河政之争的目的,由于清政府的腐败,社会的动及治河方法的不当,终使河政之争争不决。  相似文献   

9.
清代以来黄河水患不断发生,由于清政府管理黄河体制弊端丛生,治理黄河的理念不当,使黄河频繁改道。黄河改道带来的灾情严重,受灾范围广。利津原有的漕运、商业中心日益凋敝,经济产业结构发生了调整,并进一步催生了近现代黄河三角洲的形成。因此黄河改道与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变迁的关系尤为密切,特别是黄河利津段河道尾闾的变迁,引发了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的嬗变。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与实地勘察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1128—1855年黄河南泛对柘城县的城址变迁、防洪系统的修筑以及水域变化的影响。1542年黄河决堤直接导致柘城县城址由北向南迁移,1554年在旧城南关筑新城并沿用至今,原城址成为如今的"北旧湖",可见黄河南泛对柘城县城态的影响深远,通过该研究可为历史时期黄河影响下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演变的系统研究提供示范案例。  相似文献   

11.
清代顺治至嘉庆年间,徐州是黄河流经的重要地区,黄河的决口导致徐州水灾频繁发生.自然气候因素是导致黄河水灾发生的重要原因,但人为、社会因素也同样不容忽视.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致使徐州地区的黄河水灾呈现出季节性和区域性的特点,不同时期水灾次数的变化也反映出国家水利政策和社会环境对水灾次数及水灾防治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水权交易是用经济学方法来解决环境问题的一种手段,通过建立健康的水权市场可以使水资源优化配置并起到保护水源的作用。基于环境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介绍了我国有关水权分配和水交易市场研究现状。通过分析构成黄河兰州段水权交易市场主体、市场客体、水权交易类型和水权交易方式等水权市场的要素,总结建立由流域向市级和市级向区县级两级水权分配的水权交易市场模式,提出该段水权市场的运作机制模式,可为黄河流域兰州段水权市场管理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从生态环境危机的角度论述了生态文化出现的意义,提出全面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的主要内涵,从先进文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角度分析了构建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了中国古代生态文化思想是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建设的主要借鉴,从七个方面重点论述了建设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地区古为广平卑湿的大陆九河之域 ,今属黄淮海大平原水力资源不足最为严重的地区。为此 ,国家确立了南水北调工程。此工程方案 ,有其可行之处 ,但应作较为全面的考察。如古代黄淮之间的鸿沟水系及江淮间以巢湖为中心的水路通道 ,历史上为沟通南北的主要路线 ,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当前即应予重点研究考察。  相似文献   

15.
略论黄河史研究:——关于黄河文化生态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即是一条自然的河,又是一条文化的河,一部黄河史,不只应当记述黄河的自然变迁,还应当阐明黄河的文化内涵,黄河在漫长的岁月中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黄河人,而黄河人同样在漫长的岁月中为黄河贯注了精气与灵魂,黄河与黄河流域的人类,将决定着黄河与黄河人的命运,已经流淌了百万年的黄河还将在地球的东方流淌下去,我们期待在新的世纪中,人类与黄河一道用更加协调的笔调,谱写出后续的篇章。  相似文献   

16.
北宋时期,尤其宋初,黄河的漕粮运输曾一度占据重要地位。此后,伴随着陕西等地经济、军事等形势的变化,加之黄河水道自然运输条件的恶劣,黄河漕粮运输逐步趋于衰落。  相似文献   

17.
政府环境责任已成为黄河三角洲开发中的重要课题。政府环境责任的科学谋划和落实不仅是黄河三角洲开发中赋予政府的无法回避的历史使命,而且是黄河三角洲开发中要求政府必须履行好的一种社会责任;不仅是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的一种方式,而且是黄河三角洲开发中促进和加强政府有效社会管理的一种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不仅是促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腾飞的动力源,更是确保黄河三角洲高效可持续开发及其区域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相似文献   

18.
北宋时期,地处黄河下游地带的河北地区,在黄河水灾的不断冲击之下,其水文环境也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在此期间,除了大量的湖泊被淤填或冲毁外,黄河水患的频繁发生,也对河北境内的水道运输造成了严重损毁。这种局面的长期发展,导致河北境内的水文环境进一步恶化,并由此造成诸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清代人民在二百多年治理黄河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治河技术,但也有沉重的教训值得深思和借鉴。通过对清代黄河治理的思考,提出了当今黄河治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政策协调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进入了国家战略层面的推进阶段。加强政策法治环境建设,优化发展环境是实施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战略的必然要求。通过区域内的政策协调,解决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一些制度障碍和发展难题,是保障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顺利进行的必要手段。为此,建议要尽快建立保障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合作的法律法规;大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改革现行的区域发展协调机制,提高推进区域合作的效率;制定区域协调发展"公约",推动区域的协调发展;整合区域政策,完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共同市场;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干预,加强市场引导、管理和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