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苦难     
作曲家贝多芬堪称人类历史上最值得人称道的音乐家,他一生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正是这些苦难给了他无比的勇气,令他创作出了不朽的交响曲.  相似文献   

2.
苦难     
贝多芬堪称人类历史上最值得人称道的音乐家,他一生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正是这些苦难给了他无比的勇气,激励他创造出了不朽的交响曲。  相似文献   

3.
贝多芬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是巴赫的四十八首平均律以后,钢琴献中的最大曲集。贝多芬从青年时代开始创作,直到他的晚年,在作品中反映了他不平凡的一生。对理想的追求,对苦难的抗争,对生活、对人和自然的热爱,构成了这些奏鸣曲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贝多芬的一生是创作的一生,他通过音乐创作不断地达到自由,一次又一次从苦难走向欢乐,九部交响曲是他这一心路历程的完美体现.虽然康德、黑格尔、席勒等德国美学大师很少提到贝多芬,但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决不是孤立的,尤其是贝多芬的九部交响曲的创作年代基本与德国人审美意识的发生、发展,德国古典美学形成和蓬勃发展时期相一致.因此,贝多芬九首交响曲应该是辨证思维与德国古典美学之间关系得到印证,我们有必要对对他的交响曲的哲学思考加以探究.  相似文献   

5.
《音乐巨人贝多芬》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作为“乐圣”,贝多芬的音乐地位和音乐成就无人能及:作为与苦难命运作斗争的代表,他同样令人崇敬。本文通过“客人”拜访失聪后的贝多芬,真实地展现了贝多芬作为一代音乐巨人,在遭遇不幸时内心的痛苦和与不幸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意志。  相似文献   

6.
旅英华人女作家虹影是一位离散作家,离散的文化意义与虹影及其作品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关系。在她自传体的作品《饥饿的女儿》与《好儿女花》中,我们不仅能够深刻感受到女主人公六六在生命的第一个阶段从无父到寻父进而拒父的的身份的失落,更能从其第二个人生阶段的丧母和送葬的经历中,体会出虹影在多年离散之后理解母亲、从罪人到罪己的救赎心态。父亲是虹影苦难的根源,母亲是集苦难于一身的河流,虹影在间隔十年的两部主要作品中,是否能够穿过命运的河流,渡向光明的彼岸,找寻到人生的意义和幸福所在?本文从她的作品中求解这一答案。  相似文献   

7.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著的《名人传》,共分为《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三部分.作者着力刻画了他们三人为追求完美幸福生活而长期忍受艰难困苦的人生. 贝多芬,悲惨童年,闯荡维也纳,攀登上艺术人生的巅峰后,不久便陨落人世.他“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用苦难铸成欢乐,用痛苦换来欢乐;面对挫折要百折不饶.双耳失聪的他面对如此打击毫不畏惧,最终登上了音乐艺术殿堂的顶峰.  相似文献   

8.
让心灵站立     
让心灵站立,获得身与心的自由,自自然然地生活,是获得幸福人生的唯一途径。在贝多芬的音乐越传越远的时候,他在维也纳邂逅了李希诺夫斯基亲王。亲王发现贝多芬是一块稀有金属。在亲王的真诚邀请下,贝多芬住进了王府。对亲王  相似文献   

9.
让心灵站立     
让心灵站立,获得身与心的自由,自自然然地生活,是获得幸福人生的唯一途径. 在贝多芬的音乐越传越远的时候,他在维也纳邂逅了李希诺夫斯基亲王.  相似文献   

10.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给你们讲了贝多芬的故事,知道了贝多芬是世界上有名的音乐家。他曾经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的人造福。”他还说:“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是多么幸福啊。”贝多芬的一生创造了许多著名的乐曲。  相似文献   

11.
贝多芬创作的32首钢琴奏鸣曲在钢琴艺术发展史中占有独一无二的位置,他把钢琴奏鸣曲这一形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提高了钢琴奏鸣曲的艺术表现力,增加了奏鸣曲的难度。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主题和动机明显、精致,并具有戏剧性因素,在创作中加入了自己的情绪和反抗精神。贝多芬的作品非常富有创作性跟独特性,尤其是他的钢琴奏鸣曲,有着与众不同的形象塑造性.  相似文献   

12.
路遥是一位善于书写苦难的作家,苦难作为一种精神特征贯穿了路遥的大部分作品。但路遥并没有被苦难异化而沉沦于苦难之中,他一直寻求着对于苦难的超越之路,在路遥对苦难的书写中,从承受苦难、淡化苦难到反抗苦难、超越苦难,他为他小说中的人物选择了一条反抗苦难异化的抗争之路。  相似文献   

13.
解读贝多芬     
古老的莱茵河默默地流淌着,历史悠久的波恩城年复一年地迎接一个个黎明……1770年12月26日,贝多芬出生在波恩城中一个宫廷歌手的家里。贝多芬3岁时祖父去世了。他的离开不仅使贝多芬少了一份疼爱,也改变了小贝多芬的命运,“艰苦”成了他童年的代名词。在他的印象中,除了祖父温和的笑容,就是父亲烂醉如泥的样子以及母亲忙忙碌碌的身影。小贝多芬从孩提时起就与音乐相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贝多芬越来越迷恋音乐。他几乎把全部精力和感情都投入到那神奇而美妙的旋律之中去。从1798年开始,贝多芬的听力开始渐渐衰弱。一天,他的耳朵中…  相似文献   

14.
徐晓凤 《中国教师》2013,(Z2):143-143
别林斯基曾在他的一篇论文中写到:"一个诗人不可能由于自己和靠表现自己而伟大起来,他的伟大不是由于表现自己的苦难或幸福。而是因为他的苦难和幸福都是在社会和历史的土壤中扎下了根。"肖邦的思想深深地在他祖国的社会和历史中扎下了根,对祖国热切的思念,对波兰文化深深的爱恋成为肖邦灵感的源泉。肖邦的创作大概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华沙时期、巴黎时期、晚期。降b小调谐谑曲创作于第二时期。此时身在巴黎的肖邦厌倦了欧洲上层社会浮夸的生活方式,把依恋转  相似文献   

15.
管弦乐是贝多芬音乐创作中最重要的领域,其中占有首要地位的是交响乐,他的革命精神及创作热情正是在交响曲中得到了体现。本文仅从英雄主题这一角度来浅析贝多芬九部交响曲在艺术上的特色。从他的音乐中可以体会到贝多芬全部创作的艺术特征和创作中心的重大革新。  相似文献   

16.
贝多芬被誉为“乐圣”,一生创作大量流芳百世的音乐作品。在他笔下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中,第八首《c小调“悲怆”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创作初期的巅峰之作。《c小调“悲怆”钢琴奏鸣曲》创作于1799年,当时的贝多芬听力已经逐渐减弱,作曲家将对社会现状的愤慨和激情、反抗残酷命运与黑暗势力的情感寄予作品之中,力图追求美好理想和幸福的人生。  相似文献   

17.
在欢送实习教师的班会上,大家请班主任说几句祝福的话,他沉吟了一下,庄重地对实习老师说:“祝你们今后不顺利。”“祝你们今后不顺利。”这句似乎不大合口味的话中却包含了无限的深意,不禁让人想到了贝多芬的那句话,“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相似文献   

18.
祝福苦难     
在别人渴望幸福的呼声中,我却要大声地祝福苦难。球王生了个儿子,人们都前来祝贺。有人说:“又一个小球王出世了。”“不,他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但他绝对成不了球王,”球王很认真的反驳说,“他的环境太优越了。”我们听出了球王贝利对苦难由衷的感激。我们要祝福苦难。的严寒造就了松的苍翠,(?)的粗糙砥砺出了剑的锋芒,(?)骆驼的美名,(?)出了离骚……  相似文献   

19.
师 :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是文中从哪到哪写的内容?生 :这个内容是从第二小节到倒数第二小节写的。师 :当时贝多芬已是世界著名音乐家 ,经常到世界各地旅行演出。有一年秋天 ,贝多芬来到莱茵河畔的一个小镇上演出。演出后 ,已夜深人静 ,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板书 :在小路上散步)他一直在小路上散步吗?(不是)他的行为发生了什么变化?生 :贝多芬走近茅屋。(板书 :走近茅屋)师 :他为什么不再散步 ,而走进茅屋呢?生 :因为他听到了断断续续的钢琴声 ,弹的正是他的曲子。〔板书 :(听)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师 :贝多芬听到断断续续…  相似文献   

20.
路德维希·冯·贝多芬,伟大的德国作曲家,也是世界艺术史上伟大作曲家之一.在他的艺术生涯中,钢琴创作也是很有成就的.贝多芬创作了32首奏鸣曲中《月光》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本文从贝多芬的个人经历、时代背景、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对贝多芬的作品特点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