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赵福涛 《考试周刊》2011,(11):166-166
正确理解"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经济生活收入分配与公平框题的重点和难点。要解决这一重点和难点,首先要正确理解居民收入、国民收入、劳动报酬、初次分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近十年来,我国劳动者报酬不断降低的非正常现象,加剧了国民收入分配向资本所有者倾斜的趋势,这是初次分配不公的结果与反映。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要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是经济发展新阶段,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一个极具深远意义的方针。  相似文献   

3.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过低,是当前我国贫富差距过大的直接原因。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而“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劳动者收入”又是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环节,是推动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对于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由此引起的社会矛盾、彰显社会公平正义、激发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造成我国贫富差距过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所占的比重过低,因此,我党提出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促进我国的社会和谐发展,缓解我国的社会矛盾。然而,要提高初次分配的劳动报酬比重,必须对我国的分配制度进行改革,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公平的分配结构。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经济学教科书中,"国民收入的分配"没有作为一个知识点专门讲述,但是在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里,既说到初次分配中要提高劳动报酬的比重,更说到再分配要更注重社会公平,并明确指出,再分配主要是通过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实现的。因此,在教学中给学生补充国民收入分配的知识很有必要,让学生理解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而对于老师来说,更全面掌握国民收入分配的知识是必要的,如第三次分配、最终分配。如果有学生问到,则可以做出全面解读。  相似文献   

6.
《中国教工》2009,(11):45-45
《中国青年报》发表署名文章说,国民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如实兑现劳动价值。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再次提出“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7.
我国获取劳动报酬的主体是科学文化素质较低的普通劳动者,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较低,主要原因之一是劳动力要素素质偏低,参与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的能力较弱,主体作用未发挥出来.必须通过创造劳动者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能力,增强其在初次分配领域的要价能力等途径,才能充分发挥劳动力要素在初次分配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教工》2010,(1):46-46
《中国青年报》发表署名文章说,国民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如实兑现劳动价值。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再次提出“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9.
劳动者报酬是劳动者维持、发展和延续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基本费用,也是劳动者能否实现“劳有所值”的集中体现。我国劳动者报酬存在水平低、增长慢、分配不公等问题,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因此,提高劳动者报酬应该树立公平分配的思想,不断健全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制度,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10.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按要素贡献进行的分配,但结合近年来劳动和资本要素及C-D生产函数进行微分的方法计算出中国要素对产出的贡献情况,以及初次分配中各要素的比重情况,发现劳动要素的贡献明显大于劳动要素的报酬,初次分配中资本要素侵占劳动要素。结合收入分配理论,这种侵蚀主要源于劳动力市场的不均衡,而改变这种侵蚀必须提高劳动力在收入分配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劳动报酬份额一直偏低,同公有制企业相比,非公有制企业劳动报酬偏低问题突出,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的劳动报酬迫在眉睫。基于劳动价值论和缩小贫富差距论证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劳动报酬的合理性,通过对两个比值(职工劳动报酬增长率与增加值计算的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比值和职工劳动报酬与企业总成本的比值)偏低的分析,论证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劳动报酬的可行性,进而提出非公有制企业劳动报酬的提高路径。  相似文献   

12.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恶意拖欠工资状况的蔓延和愈演愈烈,已对经济秩序和社会生活造成了多重损害,对交易秩序的破坏和诚实信用原则的违反尤甚。《刑法修正案(八)》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入罪非常必要,十分及时。分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特征和构成要件可以为司法机关正确适用法律提供保障。惩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有助于经济生活秩序的良性化;执法部门和企业建立防范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相关制度,综合运用劳动行政法律手段,最终引导劳资之间平等法律关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在设计基本薪酬体系时,企业应该遵循服务于发展战略、激励员工、节约成本等原则。工程咨询企业的基本薪酬体系,以岗位价值为依据,通过职位评价、薪酬调查、薪酬结构确定等步骤,可以建立一个具备公平性和竞争性的基本薪酬体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从现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计发办法入手,分析该计发办法的优点与不足,提出改革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计发办法的必要性,以及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实施新《劳动合同法》对高校后勤服务用工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高校后勤用工数量很大,但工资待遇偏低,而新劳动合同法的特点是着重保护劳动者一方的利益,贯彻新法将大幅度提高高校后勤用工成本。因此,高校领导必须转变观念,促进后勤服务完全社会化,将用工法律责任交给企业承担,或加大对后勤服务的投入,提高劳动者的工资待遇,否则,将会面临极大的用工违法风险。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简约回顾,分析了目前基本养老保险改革的现状和特点。重点阐述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改革进程和养老金计发政策规定,揭示计发办法的潜在不足,并遵循“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对养老金计发办法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不断发展,可选用的电子支付方式也越来越多。选取当前使用频率较高的第三方支付、网上银行支付、POS机支付、移动支付、电话支付等几种支付方式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对各种支付方式的特点、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等情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区间收入差距问题的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统计数据看,中国各地区间收入存在较大差距。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设计一个关于地区间收入差距的模型来解释。在这个模型中,我们假设有两个地区,这两个地区只有一个行业,并假设资本不能进行地区间的相互流动,从而表示出两个地区间的人均收入差距。于是就有了地区间人均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及消除地区间收入差距的条件。分析结果表明:地区间的禀赋差距和劳动力缺乏流动是中国地区间收入差距产生的主要原因;政府的转移支付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对消除地区间的收入差距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提供生态环境公共产品是岷江上游民族地区在区域分工中的任务。生态环境产品具有利益外溢的特点,财政手段可以有效解决生态环境外部效应问题。本文从建立流域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税制、财政投融资向环保产业倾斜几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力求财政在生态环境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开发商拖欠建设工程价款的情况,我国合同法确立了一项崭新的制度——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制度,这一规定应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由于该条规定的过于简单笼统,这一制度并没有成为解决工程价款拖欠问题的利器,反而在司法实践特别是民事执行案件中出现很多不同意见和相差甚远的处理结果,这损害了司法的统一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