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
一 "媒体审判"一词出自美国,指新闻报道形成某种舆论压力,妨碍和影响司法独立与公正的行为.西方学者认为,"媒体审判"是一种不依据法律程序对被告或犯罪嫌疑人实施的非法的道义上的裁判.实际上,"媒体审判"就是那些违反"观棋不语"游戏规则的棋迷(媒体)指手画脚,最终取代棋手(司法审判),亲自上阵.  相似文献   

2.
"媒体审判"对建立法治社会是不利的.媒体审判的出现有着复杂的原因,一是深层次的宏观的社会转型原因,二是中层次的法制的不健全,三是浅层次的信息传播和媒体自身原因,如政府信息公开不及时、透明,导致媒体做出误判等.从这三方面看,其弊端是十分明显的:加剧了媒体与司法机关之间的张力,对社会共识造成产生冲击;干扰司法审判公正,并产生长期性的影响;对于法治社会的冲击,带有偏见的舆论压力,造成了新的社会不公.  相似文献   

3.
禁止媒体审判已经成为国际共识,但媒体审判有其自身的真实含义。在我国,对媒体审判问题的认识出现明显泛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将媒体对司法案件的正常舆论反应泛化为媒体审判;将正当舆论监督特别是对司法机关的舆论监督泛化为媒体审判;将民意对案件的正常表达泛化为媒体审判;将媒体侵权泛化为媒体审判。本文认为,解决媒体审判问题的根本途径是继续深化司法改革,坚持法院审判的独立性,只有这样才能最终防范和消解媒体审判。  相似文献   

4.
"媒体审判"是近年来国内学者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以往学者评判是否形成"媒体审判"主要从效果来分析,而本文从舆论监督权利的防卫性本质出发,以权利的启动是否具有合法性,运用是否有正当性作为判断"媒体审判"的标准.舆论监督权利一旦异化为进攻性权力则可能形成"媒体审判",这一全新的视角可望为评判"媒体审判"提供较为清晰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传统媒体如何避免被“网络审判”绑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增 《新闻实践》2009,(6):69-70
"媒体审判"指的是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对司法机关正在办理,但尚未定论的民事或者刑事等案件的事实和性质,抢先作出带倾向性观点的大量报道,从而对司法机关客观公正依法处理案件产生不良影响的媒体行为.  相似文献   

6.
"新闻审判"(trial by newspaper),也叫"媒介审判",是指"新闻报道干预、影响审判独立和公正的现象"。原是西方媒体中的一个概念,这两年在中国国内不断被人们提起。新闻审判意指新闻报道超过法律规定,干预、影  相似文献   

7.
“媒体审判”是“媒体舆论监督权”的滥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闻记者》今年第7期发表了刘太阳先生的《“媒体舆论监督”有悖法治精神吗 ?———与魏永征教授商榷》一文 ,大意是 ,“媒体审判”实为媒体舆论监督的一部分 ,并不有悖法治精神。我觉得他混淆了“媒体审判”与“媒体舆论监督”的区别 ,没有搞清媒体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关系 ,在实践中是有害的一、“媒体审判”是违法行为“媒体审判”一语出自美国 ,指新闻报道形成某种舆论压力 ,妨害和影响司法独立与公正的行为。1965年 ,美国法院推翻了一起指控诈骗案的判决 ,其理由是 ,在庭审过程中所作的电视录像 ,对被告作了含有偏见的宣传 ,损…  相似文献   

8.
庞海峡 《新闻知识》2012,(10):99-100
面对"媒体审判",司法应有更多反思。单方指责媒体对"媒体审判"的责任,或过分夸大媒体对司法的影响力,并试图通过控制媒体报道和公众舆论的方式去解决"媒体审判"问题,无异于头痛医脚,隔靴搔痒。司法把"更高的法官素质、更多的司法公开、更强的判决理由、更好的沟通互动"作为努力的方向与应对的突破口,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媒体与司法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9.
《新闻与写作》2003,(9):48-48
7月23日北京日报第13版“教育周刊”以《媒体报道案件,无权进行“审判”》为题,对普遍存在的“媒体审判”现象进行了分析,是一篇概念清楚,分析透彻的好文章。 审判是法院的专属权利。文章将媒体对未审结案件发布有倾向性的报道定性为“干预司法”。指出,媒体有新闻报道权,但无“审判权”。某些媒体的行为不仅干预了司法审判,而且侵犯了当事人的合法权利。文章指出,即使是犯了重罪的  相似文献   

10.
余妍 《报刊之友》2013,(9):154-155
近些年医患纠纷事件频繁发生,愈演愈烈。虽然导致纠纷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媒体或正面或负面的报道对医患关系产生了越来越重大的影响。媒体在报道医患关系时存在着报道失实、刻意炒作和媒介审判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纠纷事件的报道中,媒体应该提高专业素养、尊重客观事实、正确报道纠纷事件。  相似文献   

11.
内容提要:"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传媒全面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亦与司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有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相同目标,但媒体监督"度"的掌握极其重要,媒体监督过"度"便会演变成媒介审判,而媒介审判会对司法的正常运行和司法公正造成干扰和破坏.因此需要把握好媒体监督的"度",使媒体监督与审判独立两者平衡发展,进而共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2.
黄俊华 《新闻界》2012,(5):31-33
媒体审判在发挥着监督价值的同时,也会干扰司法审判过程。越来越多的媒体审判事件出现,使得人们开始从媒体审判转向审判媒体,理性反思媒体引导公众舆论现象。正确处理媒体与司法的关系,要转变理念、坚持新闻专业主义以及优化网络时代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3.
“媒体审判”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放 《记者摇篮》2006,(10):52-52,47
新闻舆论监督正改变着中国新闻传播业的形态,对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对司法工作的监督,促进了公开司法,弘扬了社会正义。然而如果运用不当,又可能造成“媒体审判”。一、何谓“媒体审判”“媒体审判”一词出自美国,指新闻报道形成某种舆论压力,妨碍司法独立与公正的行为。英美法系国家的审判实行大陪审团制度,陪审团由普通公民组成,如果媒体在开庭审判前就对案件做过多的渲染,就会影响陪审团的公正投票,从而影响判决的公正。“媒体审判”与“罪刑法定”原则相悖逆,然而媒体越俎代庖的情况却时有发生,其原因何在呢?二、“…  相似文献   

14.
叶芳 《东南传播》2015,(2):102-104
本文以"老人摔倒"新闻为例,对媒体在该类报道中的新闻框架、媒体审判、沉默螺旋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媒体应不断提高专业水准和职业修养,主动承担媒体责任,彰显社会主流价值。  相似文献   

15.
赵琳  陈熹 《新闻前哨》2022,(3):26-27
年终报道历来是各媒体比拼实力的"竞技场",是媒体融合发展水平、采编水平、创新能力的一次集中展示.而值得注意的是,年终报道多为同题报道,如何做到"与众不同"?本文通过对湖北省及中央主要媒体的重点策划和产品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年终报道提供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媒体有舆论监督权,但是在实践中,媒体自身在行使这一神圣权利时,往往忽略了媒体与普通公民个人在舆论制造上的区别,于是便出现了在国家司法部门(一般指法院)还没有对案件进行宣判之前,媒体便已经对某事件或某人进行了“审判”,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媒体舆论审判。  相似文献   

17.
张曦尧 《记者摇篮》2006,(11):43-43,64
真实、正义、公开、平等、理性是新闻从业人员的准则,充满激情、敞开良心、尊重自由、甘于牺牲和时刻保持清醒是新闻健康发展的保证,这正是媒体作为第四种权力的基础。一些对媒体的不信任和批评,相当一部分是由个别媒体人员个人价值观和个人喜好的偏差导致的,媒体权力会因为媒体从业人员放弃对媒体价值的坚守而沉沦。因而,时事编辑在每天面对大量的国内国际新闻进行选择的时候,应该时刻记住时事版面不是体现个人兴趣的阵地。一、新闻倾向与个人倾向所谓倾向性是指人们的阶级立场和政治观点在言行中体现出的方向。新闻倾向性是指新闻工作者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分析了维权报道中的媒体责任,认为新时期的新闻媒体维权报道应当具有社会判断力与历史责任感,避免陷入媒介审判的法律意识,并且还需要具备为民请命的公益责任。立足于媒体责任,对新闻媒体在维权报道中应采取的策略展开分析,包括深入调查、立足高度以及重申立场三个部分,以期引起同行人员重视。  相似文献   

19.
张志杰 《今传媒》2011,(7):54-55
所谓的"网曝"式报道是指从网络上寻找新闻线索,不经调查核实就把网友曝光的信息当做新闻搬到新闻纸上的报道模式。如今,这种报道方式逐渐成为一种舆论监督的新文体。本文结合两则"网曝"式新闻报道实例,分析探讨了这种报道模式违背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对媒体公信力是一种危害,以期呼唤法律法规对"网曝"式报道的监管。  相似文献   

20.
赵刚 《中国记者》2012,(1):115-117
作为美国最高司法机关,美国最高法院审理这类案件已经有长达两百多年历史,它思考了一系列问题:什么内容的案件报道或审判报道可能影响审判?如何认定作为审判者的陪审员受报道影响,事先形成了偏见?……在法律层面上回答了"媒体审判"的认定判断标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