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经济报道中的矛盾法则李桂庚我从事新闻工作16年,采写的大多是经济方面的稿件。深感到,应用矛盾法则,认识经济生活,指导经济宣传,深化经济报道,十分必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经济生活更是万象更新。就经济体制改革而言,就包括计划体制、财政金融体制、价格...  相似文献   

2.
浙江科技报近年来开设了《现代经济》、《市场纵横》等经济类专版,以强化经济报道。通过实践,我们的经济报道得到了新闻界和读者的好评。总结起来,我们认为,根据科技报的特有属性,在做经济报道时应突出三个方面,即注重科技含量,扩大信息容量,提升服务质量。 用科技知识写经济 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推动了生产力的大发展。科技报的经济版面,应体现用科技写经济的优势,用“科技眼光”去观察经济活动,剖析经济现象,研究经济问题,从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动态过程中发掘新闻,体现自己经济报道的新思路,从而有深度、有力度、有广度地报…  相似文献   

3.
拓展经济宣传视野,提高经济宣传质量,发挥经济宣传在经济工作和经济生活中前瞻性的导向作用,创作经济报道的精品,这是经济宣传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近年来的经济报道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要把经济宣传推向更高的境界,必须把握宏观经济大局,高起点立意,同时多层面切入,深层次挖掘,这样才能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整个经济工作与经济生活,才能发现独特的视角,让经济宣传发挥最佳效果。如果说获得1996年全省优秀广播新闻(评论类)一等奖的系列述评《希望在工业》有一些成功经验的话,我们就是按照这一思路在策划、采访、创作过程…  相似文献   

4.
经济领域异彩纷呈,市场经济如火如荼,经济生活丰富多彩,经济改革风起云涌,这些都为我们的经济报道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何把握好经济报道,使其更具生动性、可读性、灵活性和深刻性?结合自己的实践,笔者认为写好经济报道必须睁开“两只眼”,以开放的视角、动态视角去报道经济现象和经济生活。  相似文献   

5.
经济电台节目要突出经济特色湖南经济电台彭福元经济电台如何突出经济特色,突破综合台的传统模式,是当前很值得探讨的问题之一,本文就此问题谈点浅知拙见。经济广播电台,顾名思义就是以宣传报道经济,反映经济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电台。我国大部分经济电台都坚持了以服务...  相似文献   

6.
经济报道,特别是重大主题经济报道。是党报的重型武器,是其权威性的重要体现:但目前不少报纸媒体的经济报道,单纯从经济工作角度出发,就经济谈经济,呆板、乏味,远离读和群众:如何搞好经济报道?笔认为,确立百姓视角,从生活的角度拓展经济报道视野,不失为增强报道可读性的一种好形式。  相似文献   

7.
论点辑录     
●长期以来在经济报道中比较强调经济报道的政策性、指导性,而对科学性重视不够。其实要发挥经济报道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就必须坚持经济报道的科学性。──经济报道的内容科学化,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评价科学化,以经济规律要求为评价经济事实的根本依据,做到是非清楚。对合乎经济规律的人类经济活动加以肯定,反之则加以否定,决不能把合乎经济规律的活动当作错误的来批评,而把违背经济规律的活动当作正确的来宣传。这是经济报道科学性最基本要求。──分析科学化,用经济科学分析经济事实,揭示蕴含在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8.
如何写活经济新闻,是长期以来新闻界探讨的话题。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或经济活动与百姓日常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人们的经济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多地关注经济生活,更多地关注经济活动,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搞好经济报道,越来越显得紧迫。  相似文献   

9.
人民日报国际部近年来就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世界经济报道作了积极的探索,主要做法是:①世界经济报道要为国内经济建设中心服务,积极配合,介绍可资借鉴的做法与思路;②紧紧抓住读者高度关注的世界经济“热点”问题,高屋建瓴,释疑解惑;③密切跟踪世界经济的走势,及时传递经济信息,正确把握经济形势,准确分析经济现象,提高报道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高晓霞  王昕 《采.写.编》2001,(1):21-22,25
经济新闻是党报工作的一个重点,在报道中,让党的经济政策具体化,可操作化是经济新闻具有的指导性职能,而指导性经济新闻的显著特点就是针对性与可借鉴性,有针对性,经济新闻就能具体化,有借鉴性,经济新闻才能有可操作性,针对性和借鉴性正是党报经济新闻服务性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经济建设的巨大发展,大量的经济报纸应运而生,掀起了经济信息的革命浪潮,这般浪潮同时推动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报纸作为以报道经济新闻、经济信息为主的经济献形式,它的发展是受社会经挤的发展所制约的,因此,它的发展状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世界经济及国内经济形势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并由短缺经济变为过剩经济,且经济发展和改革又面临一些比较复杂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这既赋予经济报道以新的内涵,也对经济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笔者认为:经济报道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应当在以下四个方面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3.
经济报道介于经济政策和现实经济生活间,既有传播前沿知识之功效,又有释疑解惑、评点经济现象之义务,由此也就决定了经济报道有别于一般的新闻报道,经济报道如何既保持一般新闻报道的共性,又能走出因偏专、偏深、偏宏观而难以吸引普通读者的误区,真正做到深入浅出,经济  相似文献   

14.
见物不见人,见过程不见人、见数字不见人,这是经济新闻枯燥乏味的重要原因。要把经济新闻写得引人入胜,写出经济活动中人的思想、行为和情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人的活动应成为经济新闻报道的主体 经济新闻是以经济活动、经济生活和经济现象为报道内容的新闻。说得更确切些,经济新闻“是关于社会生产方式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反映、服务和引导社会经济生活和人民群众经济生活的新闻”。①既然如此,经济新闻报道的主体应该是经济本身,何以至人呢?人之所以应成为经济新闻报道的主体,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经济活动说到…  相似文献   

15.
随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经济宣传就一直是新闻宣传及新闻工作者大显身手的主战场,因而“深化经济宣传改革,提高经济宣传质量”必然成为新闻宣传的重要任务。要高质量地完成这一任务,不仅要摒弃旧的经济报道模式,改革经济报道的内容,改进经济报道的形式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大局。这样,才能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登高而望远”,拓展经济宣传视野,形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气势,给人以鼓舞、振奋和启迪,发挥经济宣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前瞻性的导向作用,并且创出…  相似文献   

16.
经济台,在系列合中率先诞生不是偶然的.它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是经济规律和广播宣传规律的客观反映.经济合,作为系列台中首先推向听众的专业自,就因为它定位在“经济”上,是为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经济建设服务的,是为市场经济服务的.经济台从它一出现开始,就以经济宣传为己任,经济宣传是经济台的主旋律.而有些经济合虽然在办合宗旨中开宗明义写有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市场经济服务,可在节目设置上却大而全,生旦净末丑,神仙老虎狗,一应俱全,诸如“健康节目”、“体育节目”、“谈心节目”…  相似文献   

17.
经济领域异彩纷呈,经济生活丰富多采,经济改革风起云涌,……这些都为我们的经济报道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何搞活经济报道,使其更具深刻性,生动性,可读性?结合自己的实践,我们认为经济报道要把握好三个视角。  相似文献   

18.
从文化视角报道经济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洪 《记者摇篮》2005,(7):14-14,20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文化”已经与“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融汇在一起。经济中蕴含着文化,文化中蕴含着经济.这是我们记者在采写经济报道时所必须正视的一个新课题。也就是说,记者在搞经济报道的时候,既要从纯经济的视角人手.还可以从文化的视角人手,进而在“文化经济”与“经济文化”现象的交叉点上发现新闻,挖掘新闻,报道新闻。从文化的视角去认识经济规律,去报道经济现象,实现“经济现象”和“文化视角”在新闻上的联姻,就会使经济报道的贴近性进一步增强.影响力与感染力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新闻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涉足面越来越广,其对经济行为的舆论监督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在事关国计民生的经济新闻报道中,一方面,经济新闻就最新的经济动向,向广大受众做出信息传达、消费指导等;另一方面,经济新闻尤其是批评性报道,由于未把握好正确的经济舆论导向,导致企业破产、市场低迷、消费利益受损的严重后果。去年10月以来,媒体关于“豫花”牌面粉的报道,就是对经济新闻报道失范的又一次警告。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经济报道在新闻宣传中的主体地位也被越来越多的传播工具和受众群体所关注。如何运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视角,把握地方经济新闻的编采方向,成为从事地方经济报道记者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一、分析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态势,努力走向地方经济报道“自由王国”从新闻背景分析来看,世界经济力量多极化出现在SO年代初,从以美国为首的世界经济格局,走向了美国、西欧和日本三级相互竞争的局面。在这个过程中,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开始增强。由于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