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赵传攀 《广西教育》2006,(3B):27-27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与自己的需要的关系的反映,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它是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根据人的需要或体验。情绪具有肯定或否定的性质。能满足人的需要会引起肯定的情绪——满意、愉快、喜欢、赞叹等;相反,如果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或与人相抵触的,就会引起否定的情绪——不满意、苦闷、哀伤、憎恨等。  相似文献   

2.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或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倾向性主观心理体验与相应的行为反应。需要是情绪产生的基础和源泉,如果需要得以满足,人就产生肯定性质的情绪体验,如喜爱、愉快、满意、振奋等积极的情绪;反之就产生否定性质的体验,如忧虑、悲伤、惊恐、愤怒、痛苦等消极的情绪。  相似文献   

3.
车俊伟 《课外阅读》2010,(12):102-102
情绪是人的自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体验,如喜、怒、哀、乐,易随情境变化。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凡是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凡是不符合人的需要或违背人的愿望、  相似文献   

4.
安琴 《陕西教育》2011,(9):52-52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能满足或符合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积极的态度。使人产生一种肯定的情感。如愉快、满意、喜爱等。反之.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或与人的需要相抵触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消极态度。使人产生一种否定的情感,如:愤怒、憎恨等。情感总是一定客观事物引起的.离开了客观事物,无缘无故的情感是没有的。  相似文献   

5.
情绪、情感是以需要为中介的人对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有的态度体验。那些满足人需要的对象,能引起各种肯定的态度,产生高兴、满意等情绪;反之,就会引起否定的态度,产生厌恶、痛苦、恐惧等不快之感。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情感的作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会使人产生愉怏、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7.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和体验,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积极态度,使人产生一种肯定的情感。反之,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或与人的需要相抵  相似文献   

8.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一般来说,凡符合、满足人的需要的客观事物,往往会使人产生满意、愉快、喜爱等情绪体验;反之,凡不符合、不能满足人的需要的客观事物,则会使人产生不满意、不愉快、憎恨、忧愁等情绪体验,因此说情绪是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基础。初中学生无论在生理方面还是在心理方面都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情绪基础比较薄弱,波动较大,所以情绪的调节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0.
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一般来说,当客观事物符合并满足人的需要时,就会使人产生满意、愉快、喜爱、振奋等情绪体验;当客观事物不符合、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时,就会产生悲哀、忧虑、厌恶、愤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  相似文献   

11.
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情感是基础因素。情感是心理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包括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情感是随着人们的认识过程而产生的,是以客观事物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为基础的。可以说,情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能满足个人需要则心情舒畅(肯定),否则会消极不悦(否定)、情绪低落。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质上也是一种认识过程,情感总是伴随着学生的认识,或者推动认识过程的发展,或者阻碍认识过程的发展,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学指出: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内心体验,当外界客观事物作用于人时,人对待事物就会有肯定或否定的态度.情绪是指与生理需要、与较低级的感觉、知觉等心理过程相联系的内心反映.情绪常有情境性,极易产生,且不稳定,易大起大落.影响情绪的最大因素是环境影响、心理变化、生理状态与认知过程而初中生因年龄的制约,使他们个性不稳定,有随意性、不持久、少自觉性;易冲动有起伏性.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14.
一、情绪、情感的概念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是人心理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情绪、情感的产生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人在认识事物的同时,揭示了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与自身需要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的态度。当客观事物符合人的需要时,就会产生满意、愉快、尊敬、自豪等态度,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求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观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们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当事物符合人们的某种需要,人们便产生肯定的情感,如愉快、满意等;反之违背了某种需要,则产生否定的情感,如厌恶、烦恼、痛苦等。情感的这种表现称为情感的两极性。例如,满意与不满意,愉快与悲哀,爱与恨等。人的情感是在客观事物的影响下,在实践活动中发生与变化的。学生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随着身体练习的各种变化会伴随有烈而鲜明的情感体验,这又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推动或阻碍作用。积极肯定的情感,如爱国主义、责任感等能使人们在艰苦的日常训练和体育教学中战胜精神与肉体的紧…  相似文献   

17.
一、情感是什么《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以需要为中介的人对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的态度体验。这种态度体验有很多种:喜、怒、哀、乐、爱、惧、恨,都是人对现实的不同态度和体验形式。人对那些能满足人需要的对象,就引起各种肯定的态度,如满意、高兴、喜悦、爱慕。反之,对那种妨碍需要得到满足的对象,就会引起否定的态度,产生痛苦、忧愁、厌恶、恐惧、憎恨的不快  相似文献   

18.
情绪指的是人的内心感受,如喜悦、兴奋、痛苦、愤怒等等。情绪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良性情绪。凡是能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肯定的态度,并产生愉快、积极的情绪体验,这种情绪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能起良好的作用;另一类是有损于身心健康的不良情绪。凡是不能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否定的态度,并产生不愉快的、消极的情绪体验,这种情绪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它会使人失去心理上的平衡,出现神经紧张。长期或过度的神经紧张常常会引起有机体中的病变。因此,疏泄不良情绪相当重要。不良情…  相似文献   

19.
<正>新的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情绪是以人的需要和主观态度为中介的心理活动。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肯定的态度和体验,如快乐、满意、爱等;违反人的需要和意向的事物就会引起否定的态度和体验,如愤怒、哀怨、憎恨等。因此那些与人的需要有关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情绪,并依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牛的心理体验.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