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人们对现代知识客观性以及建立其上的教育行为的批判和反思,这种教育价值观受到质疑,现代教育跨向新的转型期。其一,在教育价值追求上,从追求教育的工具价值转向重视教育的人本价值,在寻求通过教育使人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同时,强化教育对个体生命和文化提升的意义;其二,在人的发展上,从追求以知识记忆与应用为标志的外在发展转向以知识判断和批判为标志的内在发展,强调知识的个体意义。  相似文献   

2.
析符合性知识教育与批判性知识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符合性知识教育与批判性知识教育是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范畴。随着当代社会和教育的发展,符合性知识教育愈来愈暴露出其有碍于人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种种弊端。当前,我们需要在反思符合性知识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建设批判性知识教育的价值理念和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3.
知识具有个体属性,个体对知识的建构和生成过程千差万别,然而,在我们的知识教育中,“知识”常常是外在于个体的,普遍的,客观的,价值无涉的,知识的丰富内涵及其个体属性不显。为此,在知识教育中,应对知识的个体属性重新给以定位,凸显知识的境域性、默会性和价值关涉,正确认识“掌握知识”,关注知识的个体生成,实现知识教育生活化。  相似文献   

4.
教育知识具有一定的价值是无可争议的,但教育知识的价值问题在理论上仍然值得探索。根据价值的内涵,教育知识的价值问题可以转换为对以下问题的理解:谁是教育知识的需要者;教育知识具有哪些潜在的功能;怎样才能实现教育知识的功能和教育知识需要者的连接。研究教育知识的价值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可以起到为教育认识的必要性进行论证的效果,从而加强人们进行教育知识创新的动力;二是表明教育知识的价值问题是教育知识论的有机构成。  相似文献   

5.
现今高校需要紧抓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价值教育,依托于思政课方面价值教育培育出更多国家社会真正需求的优秀人才。而思政课实际价值教育其本质上建立在信仰教育以及知识教育两方面,换句话来讲,就是由信仰以及知识两种教育共同形成了价值教育,两者缺一不可而又相辅相成。因此,当前众多的思政课教师需要在信仰以及知识两种教育之上展现出思政课内在价值。基于此,就思政课价值教育基础即知识教育展开分析,之后对思政课价值教育高目标即信仰教育进行研究,然后探讨思政课价值教育从知识教育向信仰教育的升华,最后阐述思政课价值教育从知识向信仰教育升华的内在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教育与知识的哲学相关。在介绍知识的哲学历程后,结合历史上三个产业时代,讨论知识的价值,由此映射到教育的三个面向。联系到面临的网络时代和知识经济的教育改革,提出教育对未来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周彬 《教育科学》2002,18(5):9-14
舒尔茨揭示了教育具有经济价值,但对于教育经济价值的基础何在,以及教育如何发挥其经济价值没有相应的答复。从这两个疑问出发,揭示出教育的经济价值必须基于一定的知识储量,当积累在自然人身上的人力资源有条件受到物质资源的支撑时,教育的经济价值将促进个体的收益大幅度的增长;同样,当社会的知识储存到一定的程度,且能受到社会物质条件的支撑时,教育的经济价值将促进社会呈几何级的发展。对我国来说,人力资源的储量与社会知识的储量相比来说仍然很低,却只是才开始有条件受到物质资源的支撑,而这正说明教育的经济价值的潜力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是知识教育,更是价值教育、信仰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教育有两种展开方式,即形式的价值教育和实质的价值教育。前者属于知识教育范畴,后者属于信仰教育范畴,当然这个划分不是绝对的,因为知识教育本身就是在一种信念的预设下进行的,而且知识的接受或改变本身就是一种信仰的确立或调整。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不仅要将知识教育与价值教育、科学性与价值性有机统一起来,而且还要坚持知识统一于信仰、知识教育统一于价值教育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知识教育正遭遇着知识失业,一种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潮正在对学校教育产生着消极影响。本文从历史的角度论述了知识价值观变化及其在教育上的反映.分析了知识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价值.探讨了实现知识教育价值的学校策略。  相似文献   

10.
关于知识教育价值观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知识教育价值观的探讨王坤庆关键词教育价值,知识教育价值观所谓教育,在一定意义上可理解为是借助知识的传授,将人类所积累起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内化为新生一代的文化心理素质,并通过操作和训练,去养成受教育者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模式。可以说,离开了知...  相似文献   

11.
论教育知识的实在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根本价值上讲,知识不是为自身而是为人的实践而存在的。教育知识的实在化,就是把教育知识变为新的教育实践。客观真实性使得教育知识取得了实在化的资格,但要真正地实在化,还需要求助于教育,他们是教育知识实在化的实际承担。教育知识的实在化,在操作意义上,是教育知识从静态走向动态、从思想形态走向行动形态的基本运动。具体表现为:1、教育知识以传播或认识的方式被教育理解、掌握、这是教育知识的类机械运动;2、教育知识在教育的头脑中转化为观念,这是教育知识的心理运动;3、教育把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这是教育知识的社会运动。  相似文献   

12.
在大学教育质量评价的问题上,我们往往局限于“有形”的量化指标体系,而忽略“无形”的价值理性层面,存在着重技术教育,轻价值教育;重知识性教育,轻创造性教育;重改革形式,轻改革内容等误区。鉴此,只有清楚地认识到大学教育质量评价的复杂性,才能走出误区,对大学的教育质量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  相似文献   

13.
知识教育遭遇知识失业,一种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潮正在对学校教育产生消极影响。本文历史地认识知识价值观变化及其在教育上的反映,论证知识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价值,探讨实现知识教育价值的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价值教育智慧是教师对教育的属性满足自身需要的关系的合理评价,其样态表现为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信仰。教育情感是价值教育智慧的基础,教育意志是价值教育智慧的动力因素,教育信仰是价值教育智慧的最高追求,三者有机统一于价值教育智慧中。教育知识转化为价值教育智慧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教师通过构建教育知识的理想形态和运用教育知识正确地评价自己,能够化教育知识为价值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15.
根据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教育也是一种生产劳动,教育劳动的产品是受教育者因受教育而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劳动能力。教育产品也具有商品的一般属性,即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两重性。教育劳动产品的价值实现可以通过建立教育产品市场,调节教育产品供求,体现教育劳动产品的价值,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智慧     
智慧的教育需要教育的智慧。当我们的教育停留在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时候,教师的知识是最重要的;但当我们的教育已经发展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智慧的时候,教师的智慧无疑就和教师的知识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了。当然,智慧和知识是紧密相连的,但智慧毕竟有别于知识。我们的教育必须摆脱对知识的灌输和对智慧的淡忘,从而保有教育的核心价值。我们的教师也必须以高智慧应对时代对教育的挑战,才能完成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7.
人类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演变的,其演变大致可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期,知识观的不同,往往直接影响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价值取向。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应树立“知识是探究,知识是建构,知识是运用,知识是多元”的教育理念,并在教育中处理好适应与超越,科技与人文,知识与智慧和德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价值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关涉事项值得追求和践行的教育,对中小学生的关键性价值教育内容由三大板块组成:一是人的价值的教育,二是教育价值的教育,三是知识价值的教育。第一部分探讨人的价值的教育要借助人性教育、道德品质养成教育和生命价值教育来完成。第二部分教育价值的教育提出"教育为何是无用的"的另类教育价值之教育主张和"教育为何是有用的"的正统教育价值的教育之主张。第三部分讨论知识价值的教育,提出知识价值教育历来更强调知识的功利价值,进而认为知识价值的教育要体现培养学生爱好学问的兴趣,让知识的价值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19.
王忠艳 《教书育人》2013,(12):52-53
自古以来,学校乃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场所。然而时至今日,学校教育却更多的停留在了知识教育上。知识教育并没有错。如果没有知识教育,就不会有现代科技文明。问题是,当传统教育转到知识教育以后,我们却丢掉了"传道"即价值教育的真正内涵。如何将价值教育补充进知识教育,从而构成完整的国民教育,是我们现在不能回避的,更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今日盛行的国学教育,即传统文化教育,正是中国价值教  相似文献   

20.
试论知识观的演变与教育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不同时期的知识观的演变及其对应的教育价值取向。重点提出: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应树立知识是探究、知识是建构、知识是运用、知识是多元的教育理念,并在教育中处理好适应与超越、科技与人文、知识与智慧和德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