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诗具有简洁、抒情、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往往给读者留下许多值得深思,可以浮想联翩的艺术“空白”,让读者去联想、补充、创造,以构设想象中的图画。古人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即指古诗的这种特点。古诗教学可以给我们一个发挥想象能力,进行艺术再创造,发展创造思维的有益契机。学生在读古诗时,对诗中描绘的各种形象大都见过,然后学生利用想象根据诗意把大脑中记忆的各种意象进行再造组合,这样学生就在大脑中创造了一个新的画面,对诗意的理解就深刻了。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利用古诗教学,充…  相似文献   

2.
庄雪丽 《福建教育》2007,(12):27-27
古诗文语言精练含蓄、跳跃灵动、意趣无穷。常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妙,须“高声朗读,以畅其气;低声漫吟,以玩其味”。一个有智慧的语文教师,教学古诗的最好途径是让古诗自己感染学生,让学生与古诗零距离接触。古诗活跃在学生的诵读里,诵读保护了古诗的存在。因此,我们在古诗教学中应提倡诵读。让古诗在诵读中生动起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读正确、读流利”的问题。而是对诗的深刻尊重和理解。古人写诗,往往都是在“诵”的过程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3.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小语古诗“藏情”艺术例谈□刘岩波诗歌的“藏情”艺术,历来为我国古代的诗家词人所推崇。唐司空图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北宋梅尧臣说:“含不尽之意,见意于言外”。凡此种种,都说明诗词的写作十分讲究“藏情”艺术,意在言外,伏采潜发,...  相似文献   

4.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只传授知识,不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是不完全的教师。”而古诗的语言是凝炼的,在教学时教师就有必要引导学生想象,丰富学生的感知.这样可以再现诗人当时的形象思维,对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那么,在古诗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想象呢?  相似文献   

5.
教学理念:以前教学古诗,总要把诗句一个字一个字对应地“直译”成白话文,特别是那些“带点”的字,更要精心译准,只因为考试必定要考古诗的解释。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厌烦,全然没有一点“吟诗弄月”的情趣。古诗教学,如何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6.
一、在空白点上探究 大凡文质兼美的文章总是会留下许多空白之处,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这些空白之处,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想象、去探究。如教学《孔乙己》一文,文中最后一句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教师可让学生思考:孔乙己死了吗?你的依据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古诗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语意含蕴较深的词句,学生理解难,教师讲授也不容易。如《山中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一句,其中“弄”字的意境似乎只给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微妙感觉,学生很难体会其中的韵味。为了教懂这个“弄”字,我不是以词解词,而是创设一个语言环境,给学生造成一种“意象”,让学生由此而展开想象。教学时,我问学生:“大家看看,这个‘弄’字是不是可换成另外一个字?”这一问,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换成“戏”好,有的说换成“浴”字更好,还有的说用“嬉”字最佳。对于学生们的议论,我没置可否,而进一步启发道:“来,我们大家都闭上眼睛,回忆春天山中的景色。你们说,春天一到,山中的鸟儿怎么啦?”“叽叽  相似文献   

8.
我认为古诗鉴赏的关键就是要学会体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体悟语言古典诗歌的语言注重凝炼、含蓄。古人做诗特别讲究“炼字”“炼意”。佳句、警句如石中之玉、水中之珠,自有其特殊的作用。学生平时的学习,往往停留在翻译古代汉语的字词之上,或仅仅死记硬背下来,不能真正体会字词句的意蕴。“‘红杏枝头春意闹’,一著‘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王国维)可见人们对诗歌中“字”的品味、感悟十分重要。体悟语言应分两步:首先初步体味,认识作品描绘的形象。“晴空一鹤排云上”(刘禹锡《秋词…  相似文献   

9.
“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此诗句是中国山水画里空白艺术的写照。在文学艺术中,也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说。美国艺术心理学家阿里海姆把它们解释为“知觉补充”,意思是说一个“待补”的“缺口”是能勾起欣赏者的想象的。在语文教学中,挖掘教材的空白艺术,激活学生的想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文章的空白艺术有多种,情节空白、情感空白、思维空白、背景空白、立意空白、选材空白、描写空白等,都是其具体表现。 情节空白它是指作者根据文章精炼含蓄的要求而进行的“意在形断”的处理。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思维策略(如发散想象与逻辑推理相结合),可促进“空白”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比如《凡卡》一文  相似文献   

10.
<正>所谓留白,原指中国画为了画面构图的需要和主题思想的表达,对画面空间进行有效分割而留出的空白,它以虚空传递丰盈,于不著一字中表达着无尽的风流。它无不深深体现着一种独特的中国美学精神。而如今的古诗教学,无疑是全盘授予,不同的教学理念,变化的教学潮流大量充斥其中,更像是一幅浓墨重彩的西洋油画。过多的技巧、烦琐的设计,常使教师教得不胜其烦,我常常思考,能否将这美术中的"留白"和古诗课堂来个通感呢?为古诗课堂留出想象和体验,留出交流和变化,用"留白"开辟古诗教学的一片美丽天地。  相似文献   

11.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小语古诗“藏情”艺术例谈刘岩波何谓艺术创作的理想境界?古代文论家们对此多有论述。宋严羽在其《沧浪诗话》中云:“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冒寒山在《葚原说诗》中也强调“诗肠须曲。”而魏晋南北朝的刘勰则认为“隐也者,文外之...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古诗《早发白帝城》时,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以“还”字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从而理解了全诗,现将教学过程记录如下:生:我不明白题目“早发白帝城”是早上从白帝城出发,还是早上出发到白帝城去?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极了,读了古诗也许你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自由读古诗。)师:你现在认为是从白帝城出发还是到白帝城去呢?生:应该是从白帝城出发,因为诗中写道“千里江陵一日还”。从这个“还”字中可见他是到千里以外的江陵去,而不是去白帝城。生:我从“辞”也能看出来,“朝辞白帝彩云间”就是早晨辞别云霞中的白帝城,“辞”就是…  相似文献   

13.
《杂诗》是新编入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9课中的一首古诗。诗人用向故友探询乡情的口吻,表达怀念故乡的深情。诗意简洁明了,情景交融。在教学中,我启发学生想象,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新授前,我先介绍作者王维,着重强调了他既是诗人,又是画家。有人曾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为后面的教学活动打下基础。这首诗,作者是从叙家常的角度写的,学生容易理解。教学时,我先解释重点词:“绮窗”、“著”、“花”、“未”,比较多义字:“君”、“应”。然后我表情朗读全诗,让学生根据字词初步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为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我根据这首古诗的特点,着重引导学  相似文献   

14.
根据古诗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审美规律,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一、展开想象,感知形象美小学生的思维往往以形象为支柱,而古诗具有“文约而意丰”的特点,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文字中理解丰厚的内容,必须依靠想象,开拓广阔的思维天地,唤起和重组学生记忆中的表象,进而“看见”或“听见”诗中所绘或所述。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启发诱导,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有层次进行。如《寻隐者不遇》,教师在疏通字面时,要激发想象:是什么人问童子?“松下问童子”说明是什么地方问的?为什么要特别说“松下”?可能问了些什么?可能回答了什么?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21世纪的接班人,必须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上下功夫。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循循善诱,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从空白点去思考。许多优美文章总有许多空白之处。正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让读者意犹未尽,这就是创作的“空筐艺术”。在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这些空白之处,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思考、想象、创新。  相似文献   

16.
在古诗教学中,挖掘古诗的意境美,是培养学生古诗鉴赏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古诗的意境是诗人用极为凝炼的文字创造的,是由作者主观感受和客观景象融合而成的。在古诗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入“境”,又要启发学生会“意”。而“意”往往蕴含在“境”之中,那么,我们就要随流溯源,引发想象,进而悟出其中的意境美,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课前准备:给每个孩子发一张备用白纸.   本课教学采用以画配诗的形式,为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提供丰富鲜明的表象.先由学生读诗,据字猜测画面的内容,从而达到领会诗意的目的;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勾勒古诗所描绘的画面,进入诗的意境.……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占了一定的比例,而在古诗中,写景状物的尤占多数。古诗写景状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诗中有画,画中寓情。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古诗教学中来了一个“返朴归真”,引导学生将诗中的“画”用口语描绘出来。如教《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的“日暮苍山远”一句; 师:诗句中描写的“太阳”是什么时候的太阳? 生:是傍晚的太阳。 师:诗句中哪个词告诉我们此时的太阳是傍晚的太阳? 生:诗句中的“暮”字。  相似文献   

19.
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应当说古诗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古诗教学,并力求探索出教学古诗的新思路。然而在传统的古诗教学中,我们似乎在走模式化的道路,“释题目,知诗人;解难字,译全篇;悟情感,齐背诵。”似乎已成为古诗教学的万能钥匙,…  相似文献   

20.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没有对话就没有沟通,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学。”优秀古诗是集语言、意境、情感为一身的语言模块,是语文教学的极好资源。古诗教学能让学生在整体感知、领悟、储存这些感性语言模块的过程中,让学生与古诗的作者直接对话,从中得到古代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诗,这首诗情景交融,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是一篇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那么,怎样激发兴趣,发展想象,引导学生与“古诗文本”对话呢?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