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墨家的社会政治目标是“兴利除害”,“兴利”是正的目标,而“除害”是负的目标。本文认为,墨子从“除害”出发,以否定和消极的视角论证如何获取功利的思想,可以称为“消极的功利观”,具体包括非命、节用、节葬、非乐、非攻五项。这五大主张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共同构成了墨家的作为整体的“消极的功利观”。  相似文献   

2.
刘媛媛 《考试周刊》2009,(44):72-73
墨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理论的精华,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以“亲知”、“闻知”、“说知”为灵魂的知识观的奠定独具特色。如何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培养现代技术应用型人才。一直是高职高专院校关心的重点。本文通过作者对墨家教育思想中的知识观的思考,阐述了其对现代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诸环节的借鉴和启示,从素质教育的视角分析了墨家知识观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学术界,把中国逻辑学奠基者的荣誉归之于墨家。墨家逻辑可以说是集先秦逻辑思想的大成,是中国古代一家比较完备的逻辑。在墨家逻辑中,思维的基本形式被称为“名”,“辞”,“说”,相当于今天讲的概念,判断,推理。本文仅就墨家关于“说”的理论,作一概略的叙述。一、“说”的本质墨家在《小取》篇里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逻辑命题:“以说出故”。墨家所谓的“说”是“说知”。《经上》云:“知:闻,说,亲。”《经说上》云:“知:传授之,闻也;方不 ,说也;身观焉,亲也。”墨家认为,人的知识的获得,分为闻知,说知,亲知三种。说  相似文献   

4.
陈军 《上海教育》2013,(31):66-68
从知识论上看,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伟大贡献就是他的“述”与“作”。他对“六经”的整理,首先表现了他对中国先贤思想的敬重,以先人之“知”为“知”,这是了不起的。墨家教弟子只习墨经,只注重自家一家之言,养成自家的学者。而孔子教弟子遍学六经,以天下“知”为“知”,所以其弟子各有成就,绝不一律。其次,表现了他对中国先贤思想的应用。孔子的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5.
高硕 《文教资料》2010,(33):110-112
儒家和墨家是先秦两大显学,但是汉代以后.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而以墨子思想为代表的墨家思想却成了“绝学”。此种现象从二者的“天人观”分析看,孔子的畏命、知命思想既为统治者戴上了神圣的光环,又给予平民百姓精神上的安慰:而墨子的“天志”、“非命”思想却既没有让统治集团满意.又不能为人民大众提供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6.
<正> 春秋战国时代,思想界有所谓“显学”、“隐学”之别。被称为显学的除后人皆知的孔子儒家外,还有后来失传的墨家。墨子思想基本上反映了墨家精神。这一精神,孟子曾用一句话精确地概括道:“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墨家精神,其主旨和儒家一样,怀抱济世之志,视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追求正义,崇尚兼爱,并身体力  相似文献   

7.
通过问卷调查445名理科大学生对科学知识与非科学知识的区别、科学证据与经验及权威的区别以及科学与迷信的区别,同时对部分理科大学生进行了追踪访谈,发现理科大学生在理解科学本质时折射出注重和谐、整体和功利结果“天人合一”的思想,且他们对科学认知还处于科学与非科学未分化的阶段.因此,我国高等理科教育在提升大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目标应该优先注重大学生理解“客体”和“客观”,将大学生对“主体”和“人心”的关注转移到对“客体”的关注,突破“天人合一”思想.其教育内容应该以经典实证主义科学观为重点,而非后现代主义科学观.  相似文献   

8.
王镇生 《文教资料》2011,(35):119-120
陶行知教育思想中有许多墨家思想的痕迹,本文通过“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爱满天下”、以教人为己任、关于知识的来源、重视生产知识和应用技术、从创造实践到创造理论六个方面对墨家思想与陶行知教育思想进行多方面的对比分析,旨在说明两者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9.
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劳动观是我国劳动文化得以延续的基石。儒家的“重义轻劳”、墨家的“重农重劳”和中国佛教的“农禅并重”是中华传统文化对劳动态度的三个基本维度。儒家提倡道德至上;墨家重视劳动,主张劳动人本论和劳动精神论;中国佛教提倡的“农禅并重”,主张劳动与修行二者统一。挖掘中国传统劳动观的优秀思想内涵,能够为坚定农民主体地位提供文化支撑,为推动劳动教育提供思想资源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0.
春秋战国,周文不兴、礼坏乐崩,"道术将为天下裂"。诸子百家相继而出,皆欲开出治平天下的"良方",司马谈言"儒、墨、道、法、阴阳、名,皆务为治"。虽有"治国"之"同归",然多囿于一家之见,又"多得一察焉以自好",故思想"殊途",天下"百虑"论说不休,争鸣不已。在此天下无道,以力称雄,交相言利的乱世,功利问题自是各家争论的焦点所在。本文分别以孔子、墨子为例,着重对儒家、墨家的功利思想做了一番简要比较,就是希望能够以小见大,管窥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概貌。  相似文献   

11.
《墨子》中的“非命”思想对儒家的“命”观进行了激烈的批判,认为儒家的“命运论”于人、于社会都是不利的.本文试图全面把握墨家“非命”思想对儒家“命”观的批判,并指出其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墨子     
墨家在先秦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韩非子·显学》中曾经谈到“: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吕氏春秋》中也曾说当时“:孔、墨之后学显荣于天下者众矣,不可胜数。”从这些记载当中,我们可以想象出墨家学说流布天下的盛况。但到后来特别汉代以来,墨家悄悄地退出了思想与历史的领域,以至于绝迹。一荣一枯,对照如此明显,其原因何在呢?这个原因恐怕要先从墨家学说的自身找起。墨子,名翟,战国时鲁国人(或说宋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据学者孙诒让考证,墨子生卒年在公元前468至公元前376年左右。墨子可能是一…  相似文献   

13.
墨家的科技思想以自然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践对经验、技术进行总结提炼,构成了实验发现技术,技术总结经验,经验概括为理论,理论又指导实验的科学方法。墨家通过实验向世人证实了科学的普遍性,进而给当时的中国提供了一个可能发展近代科学的契机。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技术快速发展时期,墨家的科技思想对于社会改革、发展经济等有启示作用,借鉴其思想对当代教育发展有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14.
“类”、“故”、“理”这三个范畴,是先秦科学方法论的高度概括和浓缩。墨家最先提出“类”、“故”、“理”三个范畴并以之作为推类的逻辑法则。古代中国人重“实”,突出地表现为强调用实践效果或实际效用来证明某种思想、理论或知识是否为“真理”。这种“效验”论,实质是中国古代的科学证明论,其逻辑方法就是墨家提出的“效”式推理。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功利、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功利观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重新审视“功利”概念,客观评价“功利”观念的地位及意义,努力在大学生功利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6.
墨家科技思想以独立的外在自然作为科学活动的对象,注重实践经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人道主义与科学精神相结合,在其学者与工匠两种知识传统的背景下进行科学实践,展现了中国古代科学另一种发展路径。然而,墨家"兼爱"与血缘宗法社会的人情心理不相容,"尚贤"主张是对传统宗法等级思想的否定,"非攻"军事思想得不到认可,这些都使墨家科技思想走向衰微。墨家科技思想所富含的科学精神可为我国当代科学文化建设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7.
求虚与务实的价值追求、感性与理性的价值评价、包容与功利的价值选择表现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冲突与矛盾,而老庄道家“知常无为,行不言之教以治道;见素抱朴,效万物为师以治身”的教化观将能够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调适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众多深邃的生命智慧。从伦理学的角度,儒家重视生命,认为生死由命,注重人生命的社会价值;道家从“道”的视角认识生命,认为生死自然,重其“生”之个体价值;墨家则从科学理性的角度看待生命,反对“宿命论”,提倡“非命观”。这些思想对当代生命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有助于学生更加关爱生命、珍惜生命,树立积极健康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19.
清末以来,西方各种思想学说迅速传入中国,但很多发生了"转变"和"调适"。梁启超的功利观也是如此。梁启超的功利观是一种基于"群己和谐"的功利观,但是在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盛行的清末,其功利观明显强调"集体利益",是一种以群体为本位的功利观,与西方以个人为本位的功利观不同。  相似文献   

20.
墨子是代表劳动者、小工业者利益的思想家。墨家学派主张依据特殊矛盾治天下,主张“天罚”,用具体行动兑现“非攻”,出于斗争需要而“尊天”、“事鬼”,“尚贤”、“尚同”吻合了民意。其衰落是因为后继无人,脱离群众,不切合君主们急功近利的心态等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