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纳兰性德的边塞词是清代词坛上独特的表现,占据纳兰词作的五分之一多,研究者对这类词的定位和评价都比较高。为了进一步理解纳兰性德其人其词,通过参证清代有关历史文献资料,确认纳兰性德的边塞行踪,或通过纳兰性德词题及词作内容留下的线索,确定其创作时间和创作情境,从而对这类词作进行编年考证。  相似文献   

2.
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词在整个词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尤其是他的边塞词。在边塞词中他抒写了深藏不露却又压抑不住的人生感慨,在苍茫壮阔的境界中渗入了清新婉怨的情思,其边塞词作体现出了另一番抑郁感伤的风貌。纳兰性德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影响了他的创作,使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细读纳兰边塞词会发现,豪情是外放的风骨,忧伤才是内敛的精魂。  相似文献   

3.
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最早用词的形式,描写古榆关的边塞景色,抒发浓郁乡情和古今之思。这组词,无论是在题材内容或艺术表现方法上,都给今人以重要启示,其意义和影响,都有深入探讨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历史对李后主词评价颇高,清代纳兰性德的词在语言上颇近后主,往往"以最平淡的语言达到感人至深的艺术",且用典恰如其分,风格鲜明,边塞词兼具豪情与柔情,悼亡词则清丽凄婉。  相似文献   

5.
赵东升 《文教资料》2006,(8):123-124
纳兰性德的词,带有一种混然天成的华贵,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高贵气质,“纯任性灵,纤尘不染”,有一种洗尽铅华却更显天然风韵的美。本文主要从纳兰的爱情词和塞上词论述纳兰性德词的真纯。  相似文献   

6.
纳兰性德提出了自己的诗词创作思想、观点,这些观点同时也影响了他边塞词的创作。他的文学创作思想主要体现为在创作上要有真情实感,表达出自己的个性;创作方法包括要忠于内心世界,刻画细致入微和借鉴古人。在具体的边塞词创作中提倡朴素用语,巧妙用典,还要善用比兴,注重意境。  相似文献   

7.
清初词坛名家纳兰性德以他抒情感伤为主题的词作而引起后人关注,与之相媲美,其吟咏边塞之词从主题内容到艺术形式上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创作边塞词数量之多可谓超越前人,而其中透露的一代历史兴衰之感更渗透了他客观历史价值及主观生命价值的独特体悟。本文即对他的边塞词从创作内容与内在思想上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纳兰性德的爱情词以伤心著称。而在他短暂的生命中,"边塞"作为纳兰作品中的一大主题,也能从感情生活、现实与理想的关系、家世背景等角度反映出他悲剧命运的根由,这也说明"伤心"一词在他身上体现出的多元性。他的边塞词使得盛唐以来的边塞作品在内容上有了较大突破,不再局限于沙场征战、国家兴亡的主题,而向个人主观的情感世界倾斜,使得这个苍凉的主题有了更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纳兰性德与妻卢氏情深意笃,卢氏因难产而亡,他写了许多感情真挚、灼人肺腑的悼亡词。在中国悼亡词史上,留下了最为厚重的一笔。但学界对于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范围,一直存有多种争论。对纳兰性德悼亡词进行比较分析后,认定为27首,以词序中有无直接表白"悼亡"之意把纳兰性德的悼亡词分为两类,对这两类词作的艺术特色分析来追问纳兰性德创作悼亡词作的情由。  相似文献   

10.
试论纳兰性德的边塞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的满族词人,他是继苏、辛之后把词的创作题材从狭窄闺阁庭院中解放出来的又一人,他笔下的边塞景物处处蕴含着兴亡之感和羁旅愁怀,景凄情真,既有凄婉迷离之美。  相似文献   

11.
纳兰性德所处的独特的时代,他自身独特的思想经历和性情,使得他的边塞词不同于一般,消失了传统边塞作品豪放刚健的气质,充满温婉柔媚的蕴致。颇具阳刚特征的塞外风物与词人内心的缠绵凄情的奇特呈现,边塞题材与婉约词性的巧妙结合,显示了纳兰边塞词卓绝不俗的词体个性。其契合点在于他对情的体认和表述受晚明情观的影响,重情、深情、任情。于是,他自觉地提升了词体意义,并把闺情的叙写置于边塞词的核心,表示他在乎的是情的充分表达,而不是边景个性的保持,他只是把边景作为情感表现的大背景而已。  相似文献   

12.
李煜和纳兰性德是词史上两个重要的人物,一个初开词之风气,一个在词渐衰时使之中兴,他们两个都是词坛婉约派的大家,都在各自的时代为词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并且取得了不朽的成就。在艺术表现上,他们都以白描为主,李煜长于精炼概括,而纳兰性德则长于委婉细致。与纳兰性德相比,李煜愁情词的境界更为深厚。两人都缘情写词,但李煜多是直抒胸臆之作,纳兰性德较为委婉含蓄。李煜和纳兰性德用自然真诚的笔触写下了许多动人的愁情词,这些成为响彻在词的历史天空中的绝妙好音。  相似文献   

13.
纳兰性德被晚清词家况周颐誉为"国初第一词人",纳兰性德师承李后主、晏小山,纳兰词兼有陈维松的雄浑和朱彝尊的清丽,并且真率自然。"纳兰词"以爱情词见长,但咏物词也别具一格,从某种角度来说,更能体现纳兰性德的壮志未酬的人生理想和他闲云野鹤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14.
纳兰性德的《饮水词》历来因其凄婉的词风而为人所欣赏,因此对于纳兰性德的认识也多以他的词作为依据。其实纳兰性德作于三藩战乱时期的杂识类文体的代表作《渌水亭杂识》,几乎涉及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了他深刻的入世思想,大致包括了为君者、为臣者和相关国政等三个方面。这种入世思想在他的爱情外为我们还原了一个更加完整的纳兰性德。  相似文献   

15.
与纳兰性德本人的身世、经历、个性相关,纳兰性德在悼亡词中营构了独特的艺术氛围。它主要由至真至深的情感世界、超越世俗的精神家园和虚实相生的意象天地三个方面汇聚而成。这三者浑然一体,统一在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艺术氛围之中。  相似文献   

16.
纳兰性德代表了清王朝前期文化融合的大趋势,是康乾盛世和谐文化的先声。考察纳兰性德地位,应该注意到三个层次,即:纳兰词在清词中的地位;纳兰词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纳兰在整个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纳兰性德的词作展现出人间的至性至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他在融合前人词作的基础上,加入了很多自己的创新,促进了清初词坛的兴盛。虽然从他的词作中我们并没有看到广阔的社会和生活场景,但是在表现自己生活的多姿多彩方面还是很成功的。他的词主要是抒写个人的悲怨,在悼亡词、爱情词、友情词、边塞词和咏物词方面均有涉猎,大大拓展了词的题材内容,为清代词坛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纳兰的身世入手,着重分析了纳兰的不同词作中所透露出的人生理念,并借助纳兰性德的词作深刻剖析了纳兰性德性格形成原因。纳兰性德作为一个贵族公子,本该是极尽乐事终其一生,但其词中所展现的人生态度却极尽哀婉凄艳,这与纳兰性德显贵身份十分不符,纳兰词中处处洋溢着纳兰对当时的社会状况和自身情况的无能为力和深刻的无奈感。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纳兰性德两首词的分析,总结出这两首词具有共同的思乡入梦梦难归的主题,同时这两首词又体现出纳兰性德宛转清淡,真切自然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纳兰性德词与李煜词的比较研究,论述了纳兰性德词的“哀感顽艳”的总体风格,同时,纳兰词又不失雄浑豪放,词中处处体现了一位赤子的率真的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