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对广东省高等院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的调查研究,了解广东省高等院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问题,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开发利用模式,以求对广东省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工作有所裨益。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自我完善机制和发展对策,探索广东省高等院校体育场馆管理新思路,以实现我省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的稳步发展,为我省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广东省中小学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现状进行科学分析,以广州市中小学体育场馆为例分析对外开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索广东中小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优化管理模式,使广东省中小学体育场馆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促进广东省全民健身的顺利开展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专家访谈等方法对广东省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情况进行调查,找出其制约因素,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应思路与对策,以期盘活广东省大型公共体育场馆,提高场馆利用率,促进广东省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并结合BIM、5G物联网、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对碳中和视域下高校体育场馆智慧化转型的基本内涵、现实价值、实际困境展开研究,提出实现路径。现实价值:节约能耗降低成本并综合提高体育场馆的运营效率,达成全民健身热潮对高校体育场馆智慧化转型的需求,促进赛事举办方对高校体育场馆智慧化的改造,满足学生对高校体育场馆智慧化的沉浸式体验,实现国家对高校体育场馆低碳智慧化的要求。实际困境:低碳环保理念滞后是对高校体育场馆智慧化转型的阻碍,制度化标准的缺乏是对高校体育场馆智慧化转型的制约,数字信息化整合困难是对高校体育场馆智慧化转型的限制。转型实现路径:绿色理念赋能高校体育场馆,引领低碳建设新方向;国家标准赋能高校体育场馆,构建低碳建设新体制;数字与信息技术赋能高校体育场馆,推动低碳建设新动能。  相似文献   

5.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顾亮 《浙江体育科学》2007,29(5):73-74,81
在对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归纳与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应采取的模式进行了探讨,旨在发掘高校体育场馆的潜能,提高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水平,为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高校体育场馆有偿运营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湖北部分高校体育场馆有偿运营的调查,高校体育场馆由于其规模、功能等原因,利用率较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高校体育场馆进入市场提供了必要条件,如何运营高校体育场馆,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文章就此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长沙市13所高校体育场馆设施与器材配备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长沙市高校各类体育场馆的平均配备率不平衡,部分室内场地严重短缺,室内场地总体配备率不够。高校体育场馆承担着高校教学和体育训练及社会公益服务等诸多任务。高校体育场馆多功能的发展也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如何实现高校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发展,研究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营及管理机制;探索高校体育资源的社会化、公益性模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西安高校体育场馆资源配置与经营情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通过对西安35所高校体育场馆经营情况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发现,西安高校体育场馆资源严重短缺;西安高校体育场馆有偿开放率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方式相对落后;高校体育场馆经营没有融入社会,经营的立体规模有限;经营效益较差。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资金应积极向社会融资,以弥补目前高校体育场馆建设投资不足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陈玮君 《精武》2012,(19):59-61
对桂林市6所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数量、类型、面积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桂林市高校体育场馆配备水平不高,各高校在场馆数量、类型、利用率等方面上都存在差异。普遍存在体育场馆数量不足、生均面积水平比较低、现有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率不高等现象。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方筹集资金,建设、改造高校体育场馆;建设校园健身路径工程;充分开发与利用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向社会有在开放学校的体育场馆等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研究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实践中的不同主体,并进行分类;分析不同类别主体与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的关系和价值,构建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的价值体系。在各种价值关系中,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与包含学生、校内居民、社区居民在内的消费者之间的价值关系处于核心地位;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与提供者(场馆管理者、场馆经营者)之间的价值关系处于扩展地位;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与管理者(学校管理层、社区管理者)之间的价值关系处于延伸地位。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以在满足高校教学和体育活动需求的基础上将服务范围扩展至周边社区,为周边居民提供体育健身场所和服务为价值取向。产品、分销、促销、价格、人员、有形展示和过程构成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的营销组合。要整合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的各项工作,从而提升整体效益,并最终实现多方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篮球场馆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辽宁省第五次体育场馆普查数据,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及分析法,从篮球场馆的基本情况、主要属性、使用情况几方面对辽宁省篮球场馆现状进行研究。指出辽宁省篮球场馆在分布、质量、利用情况和融资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建议,对辽宁省篮球场馆的合理化使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省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现状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高校体育的物质条件是搞好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保证。本文运用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全省33所普通高校现有体育场馆状况的统计处理和比较分析,反映出我省高校不同类型的体育场馆平均负担量大,以及室内场馆数量严重不足等现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现有场馆总面积及人均面积,每个场地平均负担量等九项指标。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河南省体育馆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河南省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创新模式,以期为河南省体育场馆的深化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普通高校体育场馆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辽宁省普通高校体育场馆进行调查,并运用数理统计法进行整理。对辽宁省普通高校体育场馆及开放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提出了高校体育场馆增强体育场馆开放意识,提高体育场馆的管理水平,加大对体育场馆及设施经费投入,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教育系统体育场地开放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就福建省教育系统体育场地基本状况、不同地域和类型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程度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教育系统体育场地个数、占地面积、场地面积占据了全省的大部分份额;教育系统体育场地开放程度低于体育系统和其他系统;影响学校安全与管理及教学秩序、缺乏专门管理人员、学校领导的认识程度、学校体育场地条件等是制约教育系统体育场地开放的主要因素;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是保证学校体育场地对社会开放,促进学校体育场地资源共享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湖北省为例对公共体育场馆整体经营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当前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场馆体制、机制不活,动力不足;经营理念落后;人力资源开发与配置不合理。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学习借鉴国外的经验,转变场馆经营管理思路及采取积极有效的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17.
结合当前江西省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等研究方法,对江西省体育系统场地建设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各城市之间体育系统的场地数量与质量发展极不平衡;场馆管理方法陈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江西省体育事业的发展.指出:各场地尽快实行企业化管理方式;在设施建设上要借鉴国际模式;在发展趋势上要以可持续发展原则为目标,突出场(馆)平时的使用效率.旨在为政府和决策部门在制定新政策时,提供相应的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长沙市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及产业化开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体育场馆是体育产业开发的重要硬件。为举办第5届全国城市运动会,长沙市新建、改建了一大批体育场馆。城运会后,大多数体育场馆都根据自身条件,在不同程度上走上了产业化的经营管理之路。通过对长沙市体育场馆的实地调查,分析了长沙市体育场馆的现状,提出了产业化开发的对策,以期为我国其他地方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提供相关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辽宁省开展游泳项目教学的普通高校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高校游泳教学安全教育与保障未引起学校足够重视;游泳教学组织管理滞后于教学需求,其管理制度与服务水平亟待提高;高校游泳场馆缺乏社会监督和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20.
2010年广州亚运会场馆建设思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胡斌 《体育学刊》2005,12(5):26-28
根据亚运会对场馆的严格要求,结合广州的实际,认为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场馆建设中要体现出人文亚运、科技亚运、绿色亚运的精神,要处理好眼前和长远的关系、比赛和训练的关系、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关系、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注重场馆规划的远见性,场馆建设的先进性和科技性,以及赛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