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贸易中的劳工标准之争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本无必然的联系,但提出将劳工标准引入国际贸易已有百年的历史。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发达国家出于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要求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并极力主张将劳工标准问题纳入多边贸易谈判中。为此,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从发展趋势看,劳工标准极有可能成为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的焦点问题,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未雨绸缪,尽早采取各种对策,争取在未来的谈判中占据更主动、更有利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熊奕 《科教文汇》2011,(1):204-206
商务谈判以一种普遍的经济活动。谈判双方实现双赢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务谈判的目的。本文通过宾默尔的经济思想移情和移情偏好理论,探讨积极、有效推进谈判进程背后的机制,并揭示只有以移情和移情偏好为基础,谈判双方换位思考,才能获得利益最大化,有利于建立互惠互利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3.
指出多主体协商协议在电子商务自动谈判方面的应用还处于试验阶段。提出电子商务自动谈判协议研究中面临的几个关键问题,介绍并分析了这些问题的当前研究现状,现有研究方案的特点,为研究电子商务谈判协议和进一步开发基于主体的电子商务自动谈判支持系统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马森 《科学中国人》2014,(8S):155-155
辩论教学法谋求的是在教员的引导下,学员主动探索、自觉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本文从辩论式教学的基本特征、辩论式教学的积极作用和辩论式教学的组织实施三个方面作了简要研究。  相似文献   

5.
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多Agent自适应谈判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从基于多Agent的商务谈判方法、基于辩论的自适应谈判策略、基于学习的自适应谈判策略等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归纳和评述,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学者进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基于技术创新能力的先进制造企业市场表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评价技术创新能力,可以从企业内部来构建评价模型,也可以从市场表现来进行评价.通过构造一个二级供应链,建立垄断供应商和先进制造商在非合作状态下的博弈模型,利用逆向归纳法求出垄断供应商和制造商的非合作均衡解,并证明了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制造商拥有优先与供应商谈判的谈判权.  相似文献   

7.
基于谈判的技术标准联盟成员利益协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技术标准联盟成员之间的利益协调问题是影响联盟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开展对其利益协调问题的研究对我国政府和企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指出技术标准联盟成员收益争夺的核心是标准控制权,并通过构建谈判模型分析了联盟成员之间利益协调问题。利用双方谈判模型,首先分析了联盟成员通过谈判达成一致的可能性,然后研究了双方谈判的过程和达成最优解的条件,并将模型结论推广到多方谈判中,最后针对我国技术标准联盟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国际气候谈判中的国家集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形势的持续变化,气候谈判中的国家集团也不断分化重组,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国家间的结盟或分离?本研究采用聚类统计方法和排放配额的最偏好原则比较对国家集团结盟展开了分析。研究发现:(1)欧盟集团中的东欧和南欧国家在经济和技术水平上与西欧和北欧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不能与西欧和北欧国家形成稳定的关系;(2)“G77+中国”集团是当前气候谈判中最不稳定的国家集团,中国与G77集团成员国家在自然要素、排放要素以及配额原则偏好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别,石油输出国和热带雨林国家也与其他G77国家在经济条件、排放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这将导致“G77+中国”集团的瓦解;(3)中国与美国在自然要素、排放现状、未来气候变化预期等方面以及配额原则偏好上存在共同点,或可以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谈判中形成新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9.
李雨洁  廖成林  李忆 《软科学》2015,(1):105-109
构建理论模型,探讨了消费者的偏好、评价动机和文化因素对在线评论偏差的影响机理,并提出了纠正偏差的条件。研究发现:消费者的选择偏好、主动评价偏差以及评价行为的趋同性会导致在线评论的均值出现偏差,不能反映商品的真实质量。为了纠正偏差,让消费者购后主动撰写评论,并纠正消费者的选择偏好可以使在线评论的均值反映商品的真实质量。  相似文献   

10.
高校专业选修课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中必修课程的补充和延伸,其作为教学方法改革的前沿阵地,随着本科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和教学内涵发展、提档升级的战略推进,正卷入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大潮。本文基于选修课堂教学模式的高校学生偏好问卷调查,分析并迎合学生的需求偏好,将以课堂辩论为载体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引入"参与式"互动课堂教学中,并通过学生课堂回应、课程成绩和评教结果的反馈,反思教情,以期为高校新课程标准设置与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