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设计思想】《论读书》是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读书妙悟单元的一篇拓展阅读课文,它是培根《人生随笔》中的一篇名作。这篇随笔论述的范围很广泛,先阐述了读书的目的——作为消遣、装饰和增长才干之目的,并阐述了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接着运用比喻论证阐述了读书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古称小木简为札,条记于札。“札记”的含义一是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心得或随笔记事等文字;二是指记录读书时的心得、体会。两个意义均与读书有关,故而可视札记为读书笔记,应属随笔范畴。随笔是中学阶段的重要写作内容,但随笔内容庞杂,如果不规定具体的写作方向,就会失去其教学价值。因此,我将札记写作设定为随笔写作的主要内容,进行了长期的实践。一、适当提示,开发札记写作素材札记写作是一种很好的读写结合的学习形式。  相似文献   

3.
<正>德国文学家赫尔曼·黑塞的《读书:目的和前提》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随笔。本单元另有荀子《劝学》、韩愈《师说》和毛泽东《反对党八股》、鲁迅《拿来主义》及王佐良《上图书馆》等五篇文章。这六篇作品共同构成了一个“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其中《读书:目的和前提》排在第五位,和后一篇《上图书馆》同是关于学习的随笔作品,黑塞首先阐释理论,然后结合本人的切身经验加以具体论述。与前四篇中的说理篇在文体和形式上,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4.
《读书与受教育》写于1981年,是叶圣陶文集《晴窗随笔》打头的一篇。这年叶老81岁,已经从许多重要岗位上退了下来,然而他依然一往情深地关注着我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注着和青少年成长密切关联的教育事业。《晴窗随笔》可以说是老人晚年的教育沉思录,熔铸其中的是他毕生对于教育事业的思考。一智者之所以是智者,往往就是因为他们能在常人觉得没有问题的地方提出问题。比如,儿童开始上小学,我们通常说是去读书。我们谁也不觉得有什么  相似文献   

5.
《读书与受教育》写于1981年,是叶圣陶文集《晴窗随笔》打头的一篇。这年叶老81岁,已经从许多重要岗位上退了下来,然而他依然一往情深地关注着我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注着和青少年成长密切关联的教育事业。《晴窗随笔》可以说是老人晚年的教育沉思录,熔铸其中的是他毕生对于教育事业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与背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要求之二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而学生平时写随笔往往缺少真情实感,有的记流水帐,纯叙述性的;有的讲假话,胡编乱造,杜撰故事。而写景文章,学生更是束手无策。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上学期,我趁学校组织野餐之际,布置了一篇随笔,要求通过写景来表达自己今天终于不必在学校读书的喜悦之情。我满心期待,因为学生平时天天在校,写不出写景文章或者说写不出有情感的写景文章还情有可原。谁知,看完所有随笔,心情满是沉…  相似文献   

7.
文章就洪迈在《容斋随笔》中的考据学成就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考证方法运用的特点、考证依据的选择等,进而论述了《容斋随笔》极高的考据学成就。  相似文献   

8.
冯老是我国当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中国翻译家协会理事,著有散文、随笔、书话集和译作多部。他1993年80高龄时,在所写的《漫话读书》一文中,向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介绍了自己的读书方法(或曰读书经验——笔者)。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  相似文献   

9.
《简笔与繁笔》是一篇言简意赅的文艺随笔,也是篇典范的议论文,它令人信服地论述了文章繁简“不可单以文字多寡论”,应该“各得其宜,各尽其妙”的观点。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和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本文堪称不可多得的范文。但本文是篇阅读课文,我们仅安排了一课时。如何在一课时内,让学生有较大的收获呢?我运用新的理论,突破了旧的教学框框,主要采用了设疑法教学,力求把思维的钥匙交给学生,使自己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处在同一过程中。一、导引设疑,“触发”兴趣叶圣陶先生说:“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主要是触发的功夫。”为了触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出思维的氛围,导入新课时,我特意讲了一则消息:辽宁青年代表团参观日本富山县,原准备发言稿五大页,  相似文献   

10.
积极开展“五个一”活动 ,是培养学生语文素质 ,激活学生读语文的催化剂。一是每生每学期须读一部文学精品。学期伊始 ,就将已准备的百余部古今中外文学精品的目录印发给每位学生 ,让他们自由选择。读完要完成两件事 ,开展两次活动。两件事是 :每生得根据不同要求 ,写一则故事梗概 ,一篇读书心得。两次活动为 :每组选派代表复述故事内容 ,进行读书心得展览。由于有计划 ,有检查 ,有评比 ,学生读书更认真。 1 998年参加省读书竞赛 ,我班有多名学生获一、二等奖 ,还被授予“读书优胜团体”。二是写一本随笔。每学期学生准备一本“随笔” ,一星…  相似文献   

11.
随笔,意为随手笔录,不拘一格。它是一种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的文体。它心意所向,笔触所至,贴近生活,远离假作;无被动之困惑,有随意之乐趣。我国古代不乏随笔精品,诸如《容斋笔记》、《梦溪笔谈》等等,至今不仅脍炙人口,而且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进行随笔写作训练,可以让学生摆脱厌倦写作的困境,开拓一条新路,为作文教学开辟了一方崭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2.
《井上靖随笔全集》(1),煌煌巨著,十大卷,精编收录了日本已故著名作家井上靖,近四十年来所撰有代表性的随笔730篇,连同每卷末作家新撰《后记》,共740篇。每卷并附有《井上靖随笔全集·月报》,是关于该卷有代表性的评介文章及索引。 “随笔”即简短的议论性散文,这是井上先生以日本假名,标外来语“ESSay”撰写的西方最早的随笔,是1580年,法国作家蒙田(1533——1592),以“ESSay”称呼自己所写简短而有文采的论述性短文,才有了随笔这“称谓”的。但虽称谓相同,各国的“随笔”,仍以固有的规律和特色,在衍变、发展。我国五四时期,受英国作家兰姆(1775——1834)影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篇追忆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精彩随笔。作者穿越时空隧道,以回忆的笔法描述了在那特殊的年代里,自己边放牛边读书,攒牙膏皮、鸡内金等换书,五叔为之买书等几个动人的故事。叙事生动具体,富有生活情趣。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文中描述的生活画面,极具诗情画意;叙写读书生活的字字句句,更是新颖活泼。文章展现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场景。晴好春日的早晨,田野里麦苗青葱,泛绿的浅草滩边,一个少年手捧《铁道游击队》,早已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任和煦的阳光照在他的脸上……太阳升高了,牛儿打着饱嗝,嘴角溢出满足的白沫,模样十分悠闲。忽然,它对着…  相似文献   

14.
一、文章的定位问题写教育教学文章,作为初写者,主要写写随笔、体验、心得方面的比较实在。我认为不要一开始就把文章做成论文,因为我们的精力有限,工  相似文献   

15.
语辞的断片     
是写作帮助我走出了灰暗的人生。在崇明的时候,我每天用文字来素描,有对环境的描写;有对周围农民的“临摹”;有读书随笔。  相似文献   

16.
包守霞 《甘肃教育》2022,(16):59-61
教育随笔不但真实地记录了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课堂实践和学生的学习体验、方法、反思,还在师生间搭建知识交流、思维交流、情感交流的桥梁,学生得到了教师的规范指导,教师也提高了教学水平。基于此,文章论述了师生共写教育随笔的意义,通过实践调查和文献查阅分析了师生共写教育随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了师生共写教育随笔应遵循的原则,并探讨了师生共写教育随笔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7.
我的读写情     
我从小就喜欢读书,长大了,成了一名教师,天天与书本打交道,并没有让我厌倦了书,相反,教学之余,我仍然喜欢读书。书读的多了,也拿起笔写读书心得或者生活随笔,渐渐地,我喜欢用读书与写作充实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大阅读教学和随笔化作文教学在实践中既取得了很大成绩,亦有诸多不足。大阅读教学存在图书室的书籍配置欠科学,学生自由阅读效率低下等问题。对此,教师要清理与语文学科关系不大的书籍,合理分类,指导学生阅读文学类书籍。至于随笔化作文教学方面则要注意:一是不能只重视日记随笔,却轻视大作文,须回归作文本,加大作文训练力度;二是重视写作指导,教师须放手让学生大胆写作;三是要在随笔化成文的修改、点评上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谈读书》和《不求甚解》这两篇文章均是围绕“读书”这一话题展开论述的,论述严谨,但说理特点各异,对其进行比较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读书观和论证技巧。具体的教学可遵循以下教学路径:首先,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画出文中表达观点的句子,概括课文论述的角度,总结《谈读书》《不求甚解》的论证思路;其次,引导学生分别结合课文中的具体例子,比较《谈读书》《不求甚解》在论证方法上的不同;最后,引导学生品析《谈读书》用语雅致、文辞流畅、韵律和谐的风格及《不求甚解》明白质朴、亲切自然的语言。  相似文献   

20.
我们知道,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可以分为文学随笔、教育随笔、教学随笔等形式。有人讲,随笔关键一个"随"字——随便、随时、随手、随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