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影响羽毛球比赛胜负的关键在于最后一拍主动得分的能力和减少主动技术的失误率,且后者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主动得分能力主要依靠杀球、吊球、搓球、推球和高球这三项主动技术。主动失误率最高的五次技术为高球、吊球、杀球、推球和搓球。在今后训练中,应着重强调抓高、吊、杀、搓、推五项技术的多种组合训练。  相似文献   

2.
羽毛球杀球动作中上肢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羽毛球技术中的杀球动作,是自高处猛力向前下方击球,使球呈直线迅速飞向对方场地地面的球。在各项技术中,杀球的球速最快,进攻威胁性最大,是得分的主要手段。 我国女子羽毛球运动的水平在世界名列榜首,但至今还没有深入、细致地了解杀球技术过程,从  相似文献   

3.
掌握规范的和先进的羽毛球技术是青少年运动员和羽毛球爱好者迅速提高自身运动水平的关键。羽毛球基本击球技术包括击高远球、杀球、吊球、放网前球、搓球、推球、钩球、扑球、挑高球、平抽球等。击球技术可以运用在以下几种打法中:压后场底线、打四方球、拉吊结合上网、后场下压、守中反攻。  相似文献   

4.
<正>扑球技术是在对方回击的网前球质量不高时,在网前进行扑击进攻的技术手段。在比赛中抓住时机果断扑球能达到一拍扑死的效果。所以,人们常把扑球叫做网前杀球,但是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录像观察、比较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对马琳参加的20场国际大赛进行后场技术统计,对马琳后场正手区与头顶区技术使用情况、后场主动时与被动时技术使用效果、后场各项技术线路情况进行分析,通从而得出马琳后场击球的技术特点,为业余女单运动员顺应女子单打男性化的发展趋势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①马琳后场正手区的进攻能力要强于头顶区。马琳在后场正手区杀球率高,下压意识强,进攻果断,而在头顶区使用的技术相对丰富,进攻时更谨慎。②马琳在后场主动时进攻效果好,主动时击球效果为较好的频率、直接得分率较高,后场杀球得分率较高,也比较稳定,后场主动时的失分主要来自高球、吊球。③马琳后场被动过渡能力强,被动时回击抽球的效果最好,被动抽球的直接得分率较高且失分较少,直接失分主要来自被动吊球。  相似文献   

6.
羽毛球男双技战术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优秀羽毛球男双比赛各项技战术环节进行分析,探讨了羽毛球男双竞技特征.认为:直接得分是男双比赛中的主要得分手段;“杀球+封网”是男双的主要得分技术.因此限制对方进攻和为自身创造进攻的机会比进攻本身更重要;而限制和创造进攻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前半场;所以现代男双的争夺焦点已明显转向前半场,发接发阶段创造进攻的能力、发接发优势率已成为男双中影响胜负的核心环节.  相似文献   

7.
羽毛球训练的基本技术,可概括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进攻技术,二是防守技术。其中进攻技术包括有:后场的高球(平高球),吊球(劈吊)、杀球(劈杀,点杀,重杀)、网前的搓、勾、推、扑等等;防守技术有:接吊、接杀、被动后场过度和网前低手挑球等等。要抓好这一系列基本技术训练,必须根据青少年运动员的生理特点来安排训练内容。  相似文献   

8.
徐荥 《体育师友》2016,(5):70-72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与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13-2016年羽毛球世界锦标赛、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等30场次女子双打比赛录像为研究资料,对后场杀球的不同落点高、低对进攻效率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羽毛球女子双打不同杀球角度的分布具有显著特征,后场杀球角度以膝关节至腰部位置中等高度落点最为频繁,频次占50%,其次是膝关节以下低落点杀球约为40%,腰部以上高落点杀球频次仅占10%左右;2)不同杀球角度的得分率,存在一定差异,位于膝关节以下低落点杀球的得分率最高,达到14.50%。其次是腰部以上高落点杀球将近10%,膝关节至腰部位置中等高度杀球,只有5.97%;3)不同杀球角度的封网高度是落点高,封网率高;落点低,分封网率低的规律。建议:在女子双打进攻练习中要有针对性训练低落点杀球,提高在实战比赛中进攻的得分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反手击球技术是在比赛中较为常用,但又比较难掌握的技术,特别是反手高球和反手吊球技术。在比赛中,如果解决不好站位、发力、步法等问题,就很难打出高质量的反手球,进而会陷入被动状态。因此,对于青少年运动员来讲,反手击球技术不容忽视。下面,笔者以反手高球技术为代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湖北体育科技》2020,(8):721-725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等研究方法,分析世界优秀羽毛球男子双打运动员的技术特征和制胜规律。分析不同性质的得失分,明确男双比赛主要得分技术、落点、线路等特征;并结合运动训练知识和项目特征对制胜规律进行分析。结论:在进攻方面杀球使用率最高;在全场技术使用率中,前场技术最高是推球和挑球技术,中场技术是平抽挡技术,后场技术是杀球技术;全场的得分技术运用分析得出:前场扑球得分率最高,中场抽球最高,后场杀球最高;世界羽毛球男子双打技术变化趋势,主要以进攻下压为主。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以及TOPSIS法,对世界优秀羽毛球女单运动员陈雨菲、戴资颖的杀球质量进行比赛场次的纵向评估,对比陈雨菲与戴资颖在杀球质量上存在的差异,寻找陈雨菲运用杀球技术的趋势与不足,并提出优化建议,为我国羽毛球女单备战巴黎奥运会提供参考。结果显示:戴资颖属于进攻型选手,而陈雨菲是控球拉吊型选手,陈雨菲场均杀球使用率低于戴资颖,且杀球以防守反击为主;在杀球效果方面,陈雨菲杀球得分率高于主动失误率,整体的杀球效果较好,但杀上网的继续攻能力相对较弱;双方在杀球质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陈雨菲杀球质量较好;同时杀球质量的差异不仅与自身技战术打法有关,也在一定程度上受体能、心理因素影响。运用TOPSIS法对羽毛球杀球质量进行评估,能够为运动员的训练以及教练员制定战术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可在羽毛球其他技战术的综合评价方面做进一步运用。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等,对谌龙和李宗伟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单决赛中的技术运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双方比较善于运用发反手网前球的发球技术;在前场双方运用最多的技术是搓放球和挑球;中场技术使用方面,谌龙和李宗伟平抽挡技术使用较多;谌龙后场使用最多的是杀球和正手吊球技术,高远球技术运用较少;李宗伟使用较多的是杀球和头顶吊球,反手吊球使用率不高;双方主要的得分方式均为杀球技术;在主动得分方面,谌龙略高于李宗伟,而在失分方面,略低于李宗伟.  相似文献   

13.
高小爱 《体育师友》2011,34(2):44-44
正手击高远球是羽毛球上手击高球技术的基础。初学者往往由于种种原因,总是掌握不好。尤其女生,因为自身力量不足,要想把球击至对方底线更难。本人多年从事羽毛球教学,归纳总结出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供同仁参考(以右手握拍为例)。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和录像统计等研究方法,对2013年国内外重大羽毛球比赛中优秀男单选手“前场、中场、后场使用技术得分”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前场得分技术主要以扑球和挑球技术为主;中场得分技术主要以杀球、挡球和抽球技术为主;后场得分技术主要以杀球为主。为中国羽毛球队备战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提供科学的训练理论依据和对策。建议中国羽毛球队加强前场得分技术中场得分技术和后场得分技术的训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20东京奥运会羽毛球女子单打决赛陈雨菲与戴资颖的技战术运用情况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综述法、录像观察法、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研究比赛双方技战术使用的差异。结果表明:首先,陈雨菲网前技术需要增加变化,在稳定性保持的基础上网前应更加灵活多变,特别是要多运用网前勾球技术使自己在后场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其次,陈雨菲应该增加绝对杀球进攻能力,特别是当对手挑高球时,运用直接杀球得分或者杀球导致对手被动连贯得分的能力。再次,陈雨菲的防守能力很强,很难被直接进攻得分,但是在面对进攻时防守手段相对单一,接杀多以档直线为主很少变化斜线。最后,陈雨菲应该继续保持持球稳定性,减少主动失误,这是陈雨菲制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戴资颖和马林两名运动员在2018—2019年四场比赛中技战术的运用进行分类统计和数据分析。结论显示:(1)从发球技术和发球区域上看,戴资颖会针对马林的打法特点,调整发球方式。而马林在比赛中主要就是以网前小球为主。(2)从接发球和前场技术上看,戴资颖接发球主要以防守为主,而马林主要以进攻为主。前场戴资颖主要是以搓放和勾对角技术来控制网前,而马林更多的是采用高质量的搓放使对手回球直接失误或挑高球从而发起下压进攻。(3)从中场技术上看,戴资颖与马林均以挡放网技术为主,但是各有不同的特点。(4)从后场技术上看,戴资颖更多的是控制落点,调动对手,找准机会下压进攻,而马林以杀球为主要得分手段。  相似文献   

17.
升级     
《网球》2013,(7):16
截击挑高球的诀窍截击挑高球是指当对方上网来到网前时,在半空中把对方回过来的球截击过头顶落到对方后场,迫使对方转身后撤往回追球。截击挑高球的诀窍主要有:1)控制好过顶高度,由于对方守候在网前,如果截击挑高球高度不够,就可能给对方打高压的机会,因此,足够的过顶高度是进行截击挑高球的前提。2)截击挑高球不像上旋挑高球那样在落地后急速前冲,如果对方移动速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22年尤伯杯羽毛球女团决赛陈雨菲与安洗莹的技术与战术应用状况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二人的发球、接发球、前场、中场、后场和得失分等作初步统计,通过统计分析的数据对比赛的胜负关系进行研究,进而归纳出陈雨菲与安洗莹在各种技术应用状况方面的差异特点与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从发球与接发球方面来看,陈雨菲与安洗莹在本次赛事中均为正手发高远球,并主要落在后场的区域,而接发球方面都主要以吊球和平高球为主。(2)从前场战术上看,陈雨菲的网前技术比较细腻,主要是通过挑来掌控网前,而安洗莹抢网比较多,搓放网技术也比较细腻。(3)从中场技术上看,陈雨菲和安洗莹都以挡放网技术为主,但是各有不同的特点。(4)从后场技术上看,陈雨菲和安洗莹的吊球、杀球和高远球技术都运用得很频繁,先有效地调动对手跑动,再在拉吊过程寻找合适的杀球进攻机会,但是从本场比赛来看,陈雨菲的整体实力要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19.
对林丹和斯里坎斯在2014年羽毛球中国公开赛男单决赛中的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发反手网前球是双方使用最多的发球技术;搓放球和挑球技术是前场使用最多的2项技术;中场技术使用方面,林丹网前放小球技术使用较多,斯里坎斯运用平抽平挡技术较多;后场使用最多的是杀球、正手吊球、高远球和头顶吊球技术,反手吊球使用率都比较低;双方主要的得分方式是杀球和网前扑球技术;双方失误相当。  相似文献   

20.
吊球是从后场区把对方击来的高球还击到对方球网前区的一种击球方法,按照吊球时手法的不同,吊球可分为正手吊球与滑板吊球。正手吊球和滑板吊球技术是羽毛球后场击球技术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吊球时球速虽然慢,但球的落点靠近球网,吸引对方到网前,造成后场区域空荡,便于快速进攻。因此对羽毛球后场吊球技术进行生物力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