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经常翻作品剪贴,还会找到不少写作题目。一次,我在翻阅剪贴本时,发现自己发表的《一位好媳妇的苦恼》的通讯,里面还有东西可挖。于是,在继续采访以后写成了《从孝子为娘买麻将说起……》和《孝顺别议》两篇言论,分别被《山西日报农村报》和《老年报》采用。每年年终,厂里写总结的任务都是我的。由于我在平时注意收集和整理自己的作品底稿和作品剪贴,资料不但系统而且齐全。因此,既节省了时间,写起来也顺手多了。我在申报职称时,这些资料档案用起来十分方便。我的孩子经常阅读我的作品,使作文有了明显的进步,有几篇小作品还发表了。我的稿费存折日积月  相似文献   

2.
小说《重庆谈判》连播以后黄济人偶然寓于必然之中,往往有些作品播出的意外社会效应令作者始料不及;《重庆谈判》的播出便是如此。作为长篇小说《重庆谈判》的作者,自这部作品问世以来.我收到过不少读者来信,自这部作品被搬上银幕以后,我又收到了不少读者来信。而这...  相似文献   

3.
在穆青的新闻作品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这样几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下文简称《榜样》)、《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下文简称《嘱托》)《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下文简称《报道》)、《历史的审判》(下文简称《审判》)。这些作品,我不知读过多少遍,每读一遍,我的心灵就受到一次震撼,思想就  相似文献   

4.
我参加了省第八届好新闻作品评选工作,连同这一届,我一共参加了五届全省好新闻评选。从历届全省性的好新闻作品入选情况看,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入选的独家新闻占相当大的比重。因此,不能不引起我对独家新闻的思考。 数字的启示 第八届全省好新闻作品评选的送评稿为222篇,入选110篇,参评报社59家,有作品入选报社42家;从入选的110篇稿件中,70%以上的作品出自各家报社的独家新闻。 从郧阳报历届在全省获奖作品中也可以得到启示,它们是:《知情姑娘,你在哪里?》、《烈士留下的欠账单》、《两省记者解难 窑场炉火更旺》、《两代保姆和她们的主人家》、《郧西天河口建成我国第一座沙坝》、《武当山镇16个免税村主动交税尽义务》、《朝鲜战场生死约》等等。我认为,以上这些作品,均属于郧阳报的独家新闻。  相似文献   

5.
毛鹏 《出版史料》2011,(4):68-70
孙犁是我素所敬重的作家,记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在一家党报工作时,就曾读过他的《荷花淀》《嘱咐》等短篇小说选集。我是第一次接触到此类敌后游击战斗故事的作品,对这位先辈同行不畏艰险,深入敌后游击区采访,并撰写了《荷花淀》《游击区生活一星期》《光荣》等诸多名篇甚为钦佩。作者所描述的战士们高昂的斗志和坚定的必胜信心也深深地感动了我,从这些作品里,  相似文献   

6.
2003年12月下旬的一天夜里,我又一次拿起了《当代》2003年第6期。此书中的其他作品我都看了,就因为不喜欢农村题材的作品,我一直没兴趣去看占了很大篇幅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农民调查》。但那一个夜晚,因为无书可读,我硬着头皮开始读《中国农民调查》。没有想到,我读它几近读到了清晨。我的心海  相似文献   

7.
重读斯诺     
凌翔 《军事记者》2009,(6):57-59
很小的时候,我心目中有一个记者的形象,他就是斯诺。 1984年,刚刚开始学写新闻作品的时候,《斯诺文集》首次在中国出版。这之前,《斯诺文集》中的作品只有《红星照耀中国》一书曾以《西行漫记》的书名在我国出版过,其他作品均为首次在我国公开发行。  相似文献   

8.
曾经参与编辑、企划《三杯茶》《享受吧!一个人旅行》《朱丽叶》的我,原本熟悉翻译文学的范围仅限于英语作品,首次收到代理商寄来《熔炉》的书讯,才算是第一次接触了韩国文学.《熔炉》的作者是韩国知名作家孔枝泳,在书讯中看到了她的另一部小说《我们的幸福时光》,想起曾经听闻过这部作品改编电影的消息——原来不是太陌生的作家呢.简单的缘分吸引了我阅读孔枝泳的作品,我就这么开始接触了韩国文学.  相似文献   

9.
《国际新闻界》2012,(6):107
《成舍我新闻学术论集》于2012年5月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成舍我文选,包括新闻学术论文六十余篇和早期作品十二篇(包括新闻作品、诗作和译作等)。第二部分为当年北平《世界日报》、上海《立报》和《香港立报》的总编辑、总经理、主笔、副刊主编撰写的短论的汇集。第三部分为"成舍我先生  相似文献   

10.
郭笑莹 《大观周刊》2012,(16):168-168
每一次看官崎骏的作品都会被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人们一个有意义的主题。每一幅画面都吸引着我的眼球,使我更加喜欢动画,也加深了我想做动画的欲望。我想这些难以用语言形容的感受正是因为我了解他的作品。官氏作品的主题一贯很统一,他笔下的主角(人物或动物)都处在社会与自然的冲突之中,而每一部作品都可以为现在风起云涌的环保运动做现成教材。如:《萤火虫之墓》——对和平的渴望;《龙猫》——回到童年的故乡;《平成狸合战》(狸猫物语)——自然与人类的战争;《天空之城》——新旧结合的欲望。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新闻战线》2012,(8):3
新闻晚报、i时代报总编辑钮也仿《新闻战线》是一份值得尊敬的专业读物。我曾有幸在她的《作品》栏目发表过油画作品。从今年已经收到的7期杂志看,《作品》栏目品种颇多,国画、书法、刺绣、摄影、油画、钢笔画等等,  相似文献   

12.
这几年,我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写出了一些反映人间真善美的人物通讯。如《夕阳下,那个温馨小屋》、《爱意融融的小院》、《青春燃烧》、《站立着的人生》、《半个世纪不了情》、《有个女孩叫李康》、《永不褪色的美丽》等等,这些作品不仅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全国性的报刊发表,有的还在江苏省、全国好新闻评比中获奖。这里,谈谈我是如何发现、挖掘这些作品的主题的。  相似文献   

13.
纪嫣然 《大观周刊》2010,(32):27-27
陈丹燕推出新作《我要游过大海》 上海作家陈丹燕继2002年出版欧洲游历素列散文《木已成舟》《偶遇》后,又把三次爱尔兰之旅所创作的最新作品集结成书《我要游过大海》。  相似文献   

14.
备忘     
非常言论 有人说《红高粱》是我最好的作品,我觉得这是一个印象分。要把《红高粱》和我现在的作品放在一起看,其实我们是比原来拍得更好了。只是因为在那个时代《红高粱》给人的冲击太大了,印象太深了。就好像歌手,人们只会记得那首成名曲。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社会现象。 ——张艺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姑娘     
鲁光 《传媒》2001,(8):41-44
1981年金秋,《中国姑娘》发表后,适逢《中国青年报》召开全国记者会。我被邀请去讲述这个作品的诞生经过。写作《中国姑娘》,是我内心激情的流泻,是我的生活根底使然。以我之见,任何  相似文献   

16.
女性题材,总能抓人眼球。其实,她的独特魅力偏偏在于作品叙述的并不仅仅是女人的事。在1996年至2006年十年间,笔者曾经在《南方日报》发表过《妇科病旁里的故事》(1997年获广东省副刊作品一等奖)、《孩子,让我牵着你的手》(1999年获广东省副刊作品二等奖)和《心病》(2007年获全国副刊作品年赛二等奖、  相似文献   

17.
我和张洪玲同志就编辑概念的争论不是第一次了。张1997年在《编辑之友》第3期发表的《编辑作品概念不能重构》一文又对我的《编辑作品概念重构》一文作了批驳。因为张文除了大量重复出现的语言逻辑毛病之外,并没有原则性的新意见,我本来不准备作答。但久久想来,我完全不作答复,作者和读者可能认为我默认了张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我几乎每年都有副刊作品在江苏省、华东地区和全国新闻作品的评比、竞赛中获奖。在第十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我的散文《乡里乡亲》荣获二等奖,在副刊类作品中位列邵云环烈士遗作《没有灯光的漫漫长夜》和李向群父亲所写的《说说儿子向群》之后,是近两年来江苏省在中国新闻奖评比中所获得的最高奖项。此前,这篇作品还曾在全国报纸副刊评比中获得金奖。 作为一名以社会新闻采编为“主业”的记者,  相似文献   

19.
去年3月间,我看到1988年全国十佳新闻摄影记者的作品后,写了两篇评论,短的一篇题为《反映时代风貌与展览脓疮——全国新闻摄影十佳作品之我见》,发表于山东齐鲁晚报;长的一篇题为《商榷与反思——漫评1988年全国十佳新闻摄影记者(作品)评选》,有幸在《中国记者》第7期刊载。《中国记者》同时发表了齐鲁晚报曾刊登的秋田草写的《与以往不同的新闻观——向孙吴先生进言》,即反驳我那篇短文,并加编者按语,希望开展讨论,“以促进新闻摄影改革的深化”。讨论正在进行,现在我想借此机会,先对秋君的“进言”作一答复。“进言”首先否定我对“十佳”“多数作品不佳,基  相似文献   

20.
巫维珍 《出版参考》2013,(18):52-53
曾经参与编辑、企划《三杯茶》《享受吧!一个人旅行》《朱丽叶》的我,原本熟悉翻译文学的范围仅限于英语作品,首次收到代理商寄来《熔炉》的书讯,才算是第一次接触了韩国文学。《熔炉》的作者是韩国知名作家孔枝泳,在书讯中看到了她的另一部小说《我们的幸福时光》,想起曾经听闻过这部作品改编电影的消息──原来不是太陌生的作家呢。简单的缘分吸引了我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