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收集2012年MEDLINE数据库收录的中文期刊,对其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他引率、引用刊数、h指数、基金论文比等主要文献计量学指标作了分析,并使用相对学科平均值和相对学科最高值进一步定位期刊在学科内的大致排位,同时,对各期刊的综合评价总分作了分析。结果表明,整体来看,MEDLINE收录的中文期刊其学术质量相对较高,其中更不乏有在学科内具有较大影响力者;但学术质量不是期刊加入MEDLINE的唯一指标。  相似文献   

2.
以万方数据库数据为依据,运用对比分析法,对《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中图书情报类19种核心期刊的来源文献量、即年指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学科扩散指标等8个指标值进行排名和分析,以了解《情报科学》近年各指标状况。建议通过提高稿件学术质量,进一步提高影响因子,扩大《情报科学》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学术期刊影响力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南省学术期刊入选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河南省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和h-指数等主要期刊评价指标进行了统计,并与各自学科内各指标的平均值和最高值进行对比,以了解河南省学术期刊的整体水平及其在各自学术领域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优秀华人科学家国际影响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根据ESI数据库最近10年学术论文高被引作者排名信息,以汉语拼音和韦氏拼音为标准,结合相关学术论文数据库和常用搜索引擎网站,在22个学科领域各找出前20位华人科学家.对他们的学术影响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华人科学家在数学、化学、材料学、工程学、物理和地球科学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国际实力,在社会科学、精神病学/心理学等领域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5.
基本科学指标(ESI)数据库机构评价指标普遍用以评价高校的学科是否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以ESI数据指标为参照系,借助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SCIE/SSCI数据,通过分析尚未入围ESI的学科现状及发展态势,探讨一种有力支撑高校学科发展决策的思路和方法,供从事高校学科服务的研究人员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根据<期刊引证报告数据库>(JCR)和<基本科学指标>(ESI)的资料统计与分析,介绍了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近年对世界期刊和论文基本科学指标的评估情况以及我国科技期刊当前所处的国际地位;评价了我国科技论文的状况;解析了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所面临的问题及可能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岳洪江 《科学学研究》2008,26(3):530-538
 利用基本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数据,采用定量化模型方法,从学科领域论文与引文增长绩效、相对优势学科变化、学科结构国际相似性变化、学科领域中期预测等方面对中国科学研究的学科结构动态绩效进行了研究,并借助国际比较揭示了中国学科结构绩效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在学科水平评估中引入基本科学指标(ESI)、自然指数(NI)等指标直接影响到我国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建设效果。通过统一数据统计口径,从国家/地区、科研机构/大学、学科领域等角度比较分析ESI和NI指标的差异,根据统计结果分析两者对我国基础研究的导向,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邱均平  罗力 《情报科学》2008,26(2):174-178
通过对2001-2005年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自然科学版的主要计量指标,如总载文数(total articles)、总被引数(total cites)、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即年指标(immediacy index)、被引半衰期(cited half-life)等,从学科分布的角度进行考察,并对各个指标的变化因素进行分析,认为从JCR各项指标出发探讨研究人员在学术交流和引用科研成果行为上存在着学科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依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制的中国英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对我国307种正式出版的英文科技期刊进行指标的统计与分析。以定量的角度统计期刊在创刊时间、出版地区、出版周期和学科等方面的分布情况,并结合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等指标对期刊的影响力进行分析。中国英文科技期刊的数量不断增长,影响力不断提升,但办刊资源依旧分散,没有形成规模。  相似文献   

11.
南极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条件使其成为世界各国开展各类科研活动的热点区域。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可视化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为数据源,分析了2000—2020年南极科学研究的中外发展态势和进程,明晰了近20年南极科学研究的热点及前沿研究领域,并对比分析了中国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南极开展科学研究的现状,进而为推动中国南极科学研究提供支撑。结果表明:①国际南极科学研究在地球科学(综合)、生态学和海洋学等学科领域发文量较高,而环境科学在南极研究的受关注程度呈不断提高态势;②美国在南极领域的发文量最多,远超其他国家。中国在南极科学研究中与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德国和法国等国家合作密切;③近年国际南极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包括南大洋生物资源和碳循环,南极气候变化和海冰异常过程,南极地质演化和古环境,南极微生物资源开发以及南大洋水团及其动力学等;冰盖质量平衡、乔治王岛、生物地理学和生物多样性等研究领域是近年南极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④中国在南极的科学研究相对侧重环境科学、微生物学和食品科技等领域,而在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生态学和自然地理等领域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未来中国要加强与南极科考强国之间的合作,在学科交叉、边缘部分寻求突破,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领跑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  相似文献   

12.
旨在揭示大数据研究中国家和机构间的合作模式和网络结构,发现主要参与国家和机构的主导地位,并利用科学地图来可视化这些合作特征.在了解大数据领域全球论文产出概况的基础上,应用网络特征指标分析大数据研究合作网络的结构特征及演化规律、主要国家与机构在合作网络中的地位及其作用,并通过VOSviewer软件以科学叠加图(overlay map)的形式对结果进行可视化.研究发现:全球大数据研究以国内合作尤其是机构内合作为主,国家和机构间合作的比重较低,随着时间推移,国际合作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并逐渐向多元主导模式转变;中国、美国和英国在国际合作网络中占据核心地位、发挥桥梁作用;中国作者在国际合作网络中的主导性较高,中国科学院、德克萨斯大学和清华大学是最为活跃的参与机构.  相似文献   

13.
李宁 《科研管理》2019,40(1):1-11
本文利用Scopus数据库收录的1996-2015年科研论文数据分析中国科研产出的学科分布。通过回归分析和差异分析,着重研究中国科研产出学科分布的历史演化特征,并探讨其成因机制。研究发现,在科研产出的学科分布方面,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学科间失衡严重。历史演化分析表明中国的科学分布逐渐与世界水平趋同,但尚未达到主流科技大国的均衡水平。本文从历史事件、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制度安排、文化因素等方面分析了上述特征的成因机制,特别强调路径依赖的主要作用,并探讨了相关的科技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王文平  刘云  何颖  谭龙 《科研管理》2015,36(3):127-137
基于中国学者在生物技术与应用微生物学、电子电气工程、数学、医学、神经科学、物理学等6个重要研究领域发表的SCI论文,分别将国际合作论文和非国际合作论文作为研究对象,构建论文跨学科研究程度的测度指标,评价国际科技合作对推动跨学科研究的影响程度及中国与世界跨学科研究程度的差异。结果表明:国际合作促进了跨学科的研究;但国际合作推动跨学科研究的程度受研究领域的影响,新兴的、应用性较强的研究领域的跨学科研究程度较高;国际合作论文的跨学科研究程度逐渐提高;中国在多个研究领域的跨学科程度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在亚洲地区学科研究相对优弱势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相对科学推动力为衡量基础,以学科研究“相对优势系数”为新指标,以ESI1996~2006为数据来源, 采用线图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级聚类、相似性比较等方法,对亚洲地区论文产出七强进行了学科研究质量相对优弱势等级评价, 数据用SPSS处理。结果表明,除香港的大部分学科超出世界水平外,绝大多数亚洲学科研究质量都低于世界水平,而中国的学科研究质量属于亚洲七强中的弱势。  相似文献   

16.
在利用主要国家专利机构的专利数据对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水平和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引入跨国专利(transnational patents)概念,以避免在利用专利数据进行国际技术比较中"本土优势"的影响,客观评价主要国家电动汽车相对技术水平。构建跨国专利比例指标,对主要国家电动汽车技术的国际化程度进行比较研究,并引入专利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主要国家电动汽车技术的比较优势。统计结果表明,中国电动汽车技术发展迅速,但是与日本、美国等国家依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少、专利国际化程度低等方面;中国在电池及电池控制技术领域存在比较优势,而电机及电机控制技术存在明显的比较劣势,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电机技术的研发以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整体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亚峰  李成龙  肖利 《科研管理》2021,42(5):133-142
国际科技合作是促进国内技术创新的重要路径,而国际专利合作申请是国 际科技合作的重要体现。本文选择瑞典的优势产业技术领域,基于 1988年至2017 年瑞典、中国申请及合作申请的 PCT 专利和 EPO 专利,对专利申请及合作趋势 进行分析。剖析了我国企业与瑞典在专利技术创新方面的差距及在专利合作中存 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开展对瑞典科技与经济合作提供参考。尤其是 在中美经贸关系紧张背景下,探讨与关键性小国的合作对我国深化对外科技合作 战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为研究人类组织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提供理论和方法的学科,更侧重于管理科学的基础与前沿。作为现代科学系统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类别,管理科学与工程已逐步形成了其较为系统的科学理论基础和学科体系。基于国内热点、国际热点、近几年的文献调研和专家意见的广泛征求,本文给出了若干热点研究领域,并简单介绍了其中的6个方向,同时对近年来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5项有代表性的工作进行了介绍。最后,就如何促进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确立清洁能源国际科技合作国家战略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清洁能源国际科技合作面临的新形势入手,论述能源领域国际科技合作的战略重心发生了转型,探讨了中国与发达国家对清洁能源问题的认识的主要差异.随后,着重提出制定清洁能源国际科技合作国家战略的构想,从顶层设计和具体设想两个层面阐述了加强清洁能源国际科技合作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牧交错带研究中的现代生态学前沿问题   总被引:127,自引:4,他引:123  
程序 《资源科学》1999,21(5):1-8
在回顾了我国农牧交错带的定义、起源、历史变迁及生态景观的独特性及在农业上的重要地位后,初步总结了在此带内几十年来的治理和研究的经验教训。其主要问题是支撑性基础研究不足以及缺乏跨学科的综合与合成。针对国际上现代生态学的动向和研究前沿,提出了加强农牧交错带基础性研究的4 个领域,并对新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刍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