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电子出版是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形成的一种崭新的出版形态,是多学科交融的边缘科学.它不仅包含了传统出版的诸多概念.同时也涉及计算机软件、多媒体及硬件等技术层面.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子出版》创刊于1996年,截止2001年12月已出刊30期。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电子出版》于2002年10月改名为《中国电子与网络出版》,由双月刊改为月刊。 《中国电子出版》改名为《中国电子与网络出版》,是数字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浅谈中国古籍的电子出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中国古籍电子出版的现状 20世纪中国古籍的整理出版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当今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冲击和影响下,中国文化的传承、古代典籍的后传开始与现代科技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中国古籍的电子出版成为目前古籍整理出版的发展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电子出版事业从起步到现在已经十年了。十年间,我国电子出版事业渐具规模,全国专业电子出版社发展到110多家,拥有千家电子出版开发制作单位,年出版电子出版物数千种,年增长率近100%。从技术水准和和质量水平上考察,十年来,中国电子出版事业突飞猛进,不仅密切紧跟国际最先进技术,且在技术运用上日臻成熟。中国选送的电子出版物作品在“莫必斯”多媒体光盘国际大奖赛中连续5届获得最重要的奖项,显示出了国内电子出版的非凡实力。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电子出版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十年,中国的电子出版事业累计了可观的数量,沉淀了宝贵的技术,积攒了大量的资源。而十年光阴匆匆,如白马过隙,新的发展课题又摆在行业的面前。本刊“深度点击”推出一组“中国电子出版十年”文章,回顾与总结电子出版的发展历程,希望对行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临近,两岸三地出版界尤其大陆与台湾间的交流与合作日渐频繁起来,从单纯的版权贸易到合作出版,再到数码化、资料库化的电子出版的合作都有了显著的提高,瞄准出版前沿科技,嫁接电子出版资源,正成为两岸三地合作出版的新趋向。 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传统出版业的革命,DTP(desk top publishing桌上出版)和CTP(Computer to plate电脑直接出版)技术的运用,使编辑出版和制作的生产模式发生了改变,而多媒体光碟及数码化的电子出版更使传统出版从载体材料和性能、生产模式、阅读形态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两岸三地的业界人士以一种崭新的出版文化理念,积极迎接电子出版  相似文献   

6.
王俊 《出版广角》2019,(1):37-39
文章主要基于电子辞典、电子书、电子漫画等日本发展较为成熟的电子出版市场,分三个阶段介绍日本电子出版近30年来的发展情况,总结其经验教训。文章认为,参照日本电子出版的发展历程,为促进我国电子出版的发展,需要尽快建立行业标准,积极利用新媒体,主动应对全球化,并更多借助非传统出版及个人出版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出版部门的报刊上谈论电子出版的文章多起来了。不但有介绍外国情况的文章,也已有介绍中国情况的文章;不但有介绍情况的文章,也开始有讨论如何发展我国电子出版的文章。去年,印刷工业出版社出版了《电子出版小词典》,还举行了北京国际电子出版研讨会。这是令人兴奋的好现象,说明电子出版这一高新科技产物已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但是,读了这些文章以后,感到有一点不满足。由于中国出版界对电子出版很陌生,这些文章都带有启蒙性质,一开头都要对电子出版这一概念加以解释。这是很必要的。遗憾的是这些解释很不一致。有的范围宽,有的范围窄。宽的宽到把利用电子计算机于传统出版以提高工作效率也算电子出版,窄的窄到“似乎电子图书才是电子出版物”,完全置电子网络出版于不顾。对具体情况的介绍也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8.
盗版作为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受到了世界各国的一致打击。中国政府也采取了多种手段,加大打击盗版制品的力度,但盗版依然未能绝迹。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盗版已经从早期的印刷型发展到音像、电子出版领域。随着网络出版的发展,网络上的盗版行为将成为新的打击重点。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出版和出版数字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数字化技术 (信息技术 )在出版领域的广泛应用 ,使传统出版从出版 (物 )形态到出版过程 (流程 )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出版形态的革命性变化表现在出现了以CD、VCD、DVD光盘为载体的数字音像出版、以CD ROM光盘为主要载体的电子出版、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网络出版。这些新的出版形态都是数字化技术发展的产物。出版过程的革命性变化表现在编辑手段的数字化 ,排版技术的数字化 ,印刷工艺的数字化 (如POD印刷 ) ,发行手段的数字化等。在现行的研究中 ,业界对数字化出版与出版数字化的概念界定有些模糊 ,两个概念混用现象比较突出。笔者认…  相似文献   

10.
我们开展电子出版工作的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开展电子出版工作的做法江苏出版总社陈生明江苏省出版总社从1993年初开展电子出版工作,采取开发电子读物和建设技术系统同时并举,社内外技术力量相互配合的方法,较快地生产出了一批多媒体电子读物,并逐步形成了一整套适应多媒体电子出版发展、兼顾音像出版等...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电子出版的蓬勃发展充分表明,千百年形成的图书出版格局正在被打破,电子产业和出版产业正在走向紧密联合,互相兼容,出版产业必将实现编、印、发全过程的信息技术革命;电子、影视通讯和娱乐业的发展触角不  相似文献   

12.
国外的电子出版,从初期的计算机电子排版,到软磁盘与光盘的制作,发展到今天的网络出版与电子书的生产,仅经历了十多年的时间。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电子出版更显现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传统的印刷出版业正面临一场新的革命。光盘电子出版物和网络电子出版物的出现,是这场革命的必然产物。电子出版行业的繁荣与否,也将直接影响到社会信息化的进程。现在,电子出版物已经成为一种大众文化传播的媒介,在不久的将来,阅读电子出版物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医学领域形成了以人民卫生出版社为龙头的图书出版和以中华医学系列杂志为龙头的期刊出版格局。这种格局历时久远,在医学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同。20世纪末期,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医学电子出版初现端倪,但发展现状并不乐观。我们结合医学电子出版工作的实际,探讨我国医学电子出版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出版社的电子出版部大多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由软件出版部发展而来,在出版社内一般为一个独立的部门。与图书出版物相比,电子出版物技术含量高、资金投入大,相应对人员的素质要求高,风险性也大,如果完全按图书出版的要求和模式发展电子出版显然有很大的局限性。到目前为止,相当一部分出版社虽具有电子出版权,但还不具备独立开发、制作完整电子出版物的能力。在我国电子出版业发展初期,电子出版单位较少,对电子出版物技术性要求不高,出版社尚能出版或能制作一些规模不大的选题。但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一些专业电子音像出版社诞生和国内一些具备实力的专业多媒体制作公司加入电子出版队伍,相比之下,出版社电子出版的实力显得较为弱小,难以快速发展。归纳起来,制约出版社电子出版的发展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德鲁巴2004创新技术会议的三大主题是软件创新、动态文档和图像创新.德鲁巴2004之所以对图像创新予以特别的关注,是因为除扫描外,数字摄影已成为数字图像的又一重要来源,有可能逐步发展到以数字摄影为主,而这必然涉及对数字摄影图像的处理以及与数字摄影有关的图像格式.伴随着数字印前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与印前工艺联系十分密切的图像格式,例如TIFF、EPS、PS和PDF等;电子出版和网络出版对图像格式的要求体现在文件的数据量上,GIF、JPEG和PNG显然更适合于电子出版与网络出版;数字摄影技术的发展不能没有自己的专用格式,值得庆幸的是它已经出现,这就是照相机原始数据格式Camera Raw,并体现在Photoshop CS中.  相似文献   

17.
所谓“出版”,在广义上可以理解为人类的精神产品面向社会公开发市的过程,在狭义上可以界定为伴随机械复制技术应用、精神产品进入商品流通而发展起来,与版权相联系的信息传播行为。网络出版是电子出版的高级形态。广义的电子出版包括以电影、广播电视和电脑媒体为依托的出版,狭义的电子出版则专指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以电脑存储器为依托的出版。后者又区分为两种类型,即单行出版与网络出版。网络出版集中地体现了电子出版的特征,即著述队伍扩大化、接受范围全民化、相互交往便捷化、信息存储多维化、选题内容个性化、产品形态网页化…  相似文献   

18.
2010年至2011年,韩国政府积极与出版行业良性互动,制定扶持政策,采取有力措施,成立相关机构,培养紧缺人才,为加快电子出版产业的发展步伐打下基础。全方位加大力度1《.电子出版产业培育方案》韩国政府扶持电子图书出版的举措之一,就是在2010年制定了韩国《电子出版产业培育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电子出版萌芽于80年代末 ,起步于90年代初 ,发展在90年代末。今天 ,我国的电子出版业 ,无论出版、制作、发行机构 ,还是载体、品种、复制量 ,都已初具规模。行业管理体系也日益完备。早期的电子出版探索者大多数成为今天电子出版界的骨干。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 ,回顾我国电子出版早期的探索对电子出版今后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一、初涉电子出版80年代末 ,在我国特别是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 ,计算机开始较大量地应用于教育、信息处理、管理和新闻出版 ,产生了一批科研成果 ,如教育软件、实验模拟系统、信息库和小型多媒体节目等。…  相似文献   

20.
电子出版:信息时代的新兴产业卢天贶,陈颖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传统的印刷出版业正面临一场新的革命,光盘电子出版物和网络电子出版物的出现,是这场革命的必然产物。现在,电子出版物已经成为一种大众文化传播的媒介。在不久的将来,阅读电子出版物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