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守勤 《江西教育》2005,(12):27-27
永丰中学把办学理念确定为“以人为本,尊重个性,为发展而教育”,其核心意义是在管理中追求人文精神,尊重师生主体,让每一个师生身心潜能,个性特长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开发和培养,让每一位教师学生在教与学的坐标中找到位置施展才能。在学校中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发展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构成“校风文明化,校园现代化,质量优良化,管理科学化”的爱心乐园。  相似文献   

2.
所谓班级管理导师制,就是把传统的班建制与高等院校的研究生培养导师制有机结合起来而形成的班级管理模式.这种班级管理模式把“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素质教育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坚持以师生的发展为本,珍视人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充分尊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施行人性化的管理教育,创设和谐、充满活力和凝聚力的人文环境,把教育人、尊重人、关心人贯穿在班级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管理要摒弃传统管理“见物不见人”的管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新理念。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要“目中有人”,树立服务意识和发展意识。校长要在尊重教师职工的基础上,注重激励,营造学习型教师组织,铸造名师队伍。校长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改变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4.
永丰中学把办学理念确定为“以人为本,尊重个性,为发展而教育”,其核心意义是在管理中追求人文精神,尊重师生主体,让每一个师生身心潜能,个性特长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开发和培养,让每一位教师学生在教与学的坐标中找到位置施展才能。在学校中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发展学校,发展教师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学校发展的惟一动力。人本观念告诉我们:管理的核心是能动的人,管理的动力是人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的思想工作是整个教师队伍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管理者必须以做好人的工作为本,要一切着眼于师生员工,一切依靠师生员工。学校管理者要尊重人、信任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采用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模式,创设一种和谐的学校小气候,让每一位教师都奋发向上,努力进取,从而获得学校工作整体创新发展的合力。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人本管理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树伶 《成人教育》2005,(11):20-21
高职院校的人本管理由组织中的人、环境、文化及价值观四要素组成。新世纪的高职院校管理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学校管理中要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即学校中的每一个人,从学生、教职工到学校管理者都应具有个人尊严与价值的独立个体,都享有尊重、受尊重,拥有实现自身价值的空间。也就是“教育以人为本”——尊重人性人格,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倾注温情的人文情怀;“教师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校长以教师为本”——尊重教师、关心教师,营造民主和谐、政通人和的管理氛围。  相似文献   

7.
人性管理就是以人为本,一切围绕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学校管理的人性化是指学校领导者在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理解、信任广大师生,激发广大师生的能动性、积极性,最大能力的开发师生的潜能,促进学校与师生的共同发展.在学校中实施人性化管理就要坚持对教师的人性化管理和对学生的人性化管理.  相似文献   

8.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人,即教师。在新课改中我校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探究学校生命源泉和生命意义,全面提升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即“以师生发展为本,挖掘人的心理潜能,尝试成功,树立‘我能行’信念”。新的理念改变了过去见“物”不见“人”的管理模式,重在以教师发展为本,让教师在新的挑战面前,树立“我能行”的信念,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为学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作出特殊贡献。一、加强情感沟通,挖掘教师心理潜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校管理同样需要在情感上交流、思想互动过程中进行,创设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有利于挖掘教师心理潜能,…  相似文献   

9.
缪明灿 《文教资料》2006,(22):34-35
建设和谐学校,就是把学校建成最适宜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成长发展的“生态校园”,这是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以人为本”作为学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办学以人才为本,确立教师是主体;二是学校教育以学生为本,确立学生是主体。建设和谐学校就是营造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的校园氛围,创建使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这正是“以人为本”具体思想的体现。我校成立8年来,通过创设和谐工作环境,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达成了学校快速发展、师生健康成长的目标。今后要谋求学校的跨越发展,同样需要融洽的…  相似文献   

10.
这几年,全国城乡的中小学校都在喊要以人为本。在管理部门的文件中、学校的年度报告中乃至学校周边的墙壁上,到处都标有“以人为本”。然而,以人为本究竟包含哪些内涵呢?结合多年的教育实践来看,我认为,以人为本至少有三个内容:一是维护师生的权利;二是尊重人的特性;三是要关注他人的幸福。首先是维护师生的权利。在学校里,教师和学生都是中国公民,他们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是不容侵犯的。同时,教师和学生又有其特殊的权利,主要是教师受《教师法》保护的“教学自主权”和学生受《教育法》保护的“受教育权”。如果我们可以宣称某某学校是以人…  相似文献   

11.
王声萍  曾敏 《湖北教育》2002,(12):29-29
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育人,因而各项工作都应具有教育性,管理工作也是如此。我校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指导下,正确认识和确立教师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强化管理中的人文因素,尊重人,信任人,努力创设教师成功的环境,鼓励教师成就事业,从而促进了全体教师不断进步和提高,学校各项工作一步步迈上新台阶,实现了学校领导提出的“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2.
建设和谐学校,就是把学校建成最适宜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成长发展的“生态校园”,这是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以人为本”作为学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办学以人才为本,确立教师是主体;二是学校教育以学生为本,确立学生是主体。建设和谐学校就是营造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的校园氛围,创建使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这正是“以人为本”具体思想的体现。我校成立8年来,通过创设和谐工作环境,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达成了学校快速发展、师生健康成长的目标。今后要谋求学校的跨越发展,同样需要融洽的…  相似文献   

13.
一、管理理念 尊重的教育,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对学校的教学管理而言,管理者必须明确,他是为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服务的,事事处处都要以关注人的一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出发去尊重和发展师生的个性.建立和谐的校园。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是现代社会的重要价值观,在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往往更突出强调的就是“以学生为本”,忽视对教师的关注,创建人本校园,也应该重视“以师为本”,做到对教师尊重、关怀、发现和激励,老师才能更好地做到以学生为本,发挥师生主体的最大潜能,形成学校的人本氛围。  相似文献   

15.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教师队伍的建设,既要规范化,又要精细化,更要个性化。学校的管理者在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尊重教师、理解教师、关心教师,采用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模式,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愉悦的工作氛围,让每一位教师都以学校的发展为己任,让每一位教师都彰显个性,学校才能获得整体持续发展的合力。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的动态管理模式就是以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的“动”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一切管理应当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文章通过几种以人为本管理经验的分析,探讨了构建这种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建构主义与"以人为本"的大学英语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和现代科技与人的关系,从两个方面论述大学英语教学“以人为本”的问题,即学校应首先创设一个宽松、包容的人文环境,尊重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其次,教师也应施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对学生予以充分的尊重,调动其积极性,进而对其人格魅力的形成产生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学校不仅仅是教师谋生、学生学知识的场所,更是实现师生自我价值和人生追求的平台。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把“文化”摆到“引领”的位置,发挥旗帜的作用。改变一个人,首先要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和人生目标,学校管理要通过位置尊重、情感关怀、潜能开发、价值激励等方法,让教职员工把工作当事业干,让全体学生把学校当乐园看。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就是学校管理者必须以做好人的工作为本,要一切着眼于师生员工,一切依靠师生员工。学校管理者要尊重人,信任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采用民主、平等的管理模式.创设一种和谐的学校氛围.让每一位教师都奋发向上,努力进取,从而获得学校工作整体创新发展的合力。  相似文献   

20.
孙景源 《山东教育》2004,(31):11-11
“人本化”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它强调在管理过程中必须以人为主体,以尊重他人人格为基础,以人与人之间情感为纽带.造就相互理解、团结合作的工作环境,达到高效率、高质量的目标。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都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最富有创造、特长的群体。管理教师更应该体现“人本化”管理理念,建立和运用“人本化”管理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推动学校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