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亲情是人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描写亲情的诗文往往最能打动人。你读过哪些I表现亲情的诗文?  相似文献   

2.
【教材说明】本单元选自人教版五四制六年级,涉及课文有:《风筝》《羚羊木雕》《拥你入睡》《散步》《散文诗两篇》(《金色花》《荷叶母亲》)。本单元主要以家庭、亲情为主题。选文兼顾散文、诗文,兼顾古今,兼顾中外。同时,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单元也以此为主题,课文有:《风筝》《羚羊木雕》《散步》《诗两首》(《金色花》《纸船》)《〈世说新语〉两则》。【参与学校】哈尔滨市风华中学。  相似文献   

3.
目前,学界还没有专门从题材方面对左思、鲍照进行横向比较的文章。左思诗文的选材范围比鲍照的要窄得多。左思选材集中在咏史、亲情、都市三个方面,而鲍照诗文题材丰富,除了咏史、亲情、都市外,还有大量诗文写了交游、军旅以及下层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鲍照的忧虑远远多于左思,从而也就形成了贫士文学的两种不同的题材范式:自我型和社会型。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作品以其思想的丰富与深刻,为对其主题的解读,提供了多种可能。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选编了鲁迅的《风筝》,在单元导读中,有这样的提示:"浓浓亲情,动人心弦。亲情是人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描写亲情的诗文往往最能打动人。"而在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语中,表述是"在温馨与和美中有亲情,在误解和冲突中也有亲情。本文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由于囿于教材的主题概括,这篇文章往往被当作抒发亲情的故事在教学中被演绎、被解读。  相似文献   

5.
《教师教学用书》将《风筝》教学定位于"亲情"。这样的定位容易引起教师和学生对作品的误读。通过《风筝》与鲁迅的另一篇作品《我的兄弟》的比较发现:"亲情"固然是《风筝》一文所涉及的内容,但却不是此文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缪钺先生《杜牧年谱》问世后,胡可先、曹中孚先后发表《杜牧诗文编年补正》、《杜牧诗文编年补遗》。近又有王西平《杜牧诗文系年考辨》,新考和修正诗文系年近三十首,今对其中所误者再考辨之。又,尚需说明者,王文数年计时率以周年,诗文中之年数若无佐证不应以周年计。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曾以周年计李商隐《献刘舍人启状》“羁屑三年”语,被岑仲勉特拈出批评,曰:“古人无此计数法。”不意《考辨》又躬蹈其辙,纯由此而错系者,如《投知己书》、《念昔游》、《上李中丞书》,本文即不再辨。  相似文献   

7.
亲情像泥土一样滋养生命,也像泥土一样常常被人遗忘.可是,当人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亲情就成了一只红泥小火炉,被人们捧着取暖.亲情难舍,亲情难忘.《背影》写的就是这血浓于水的亲情. 但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的人都珍视亲情,特别是我们的孩子们.学习《背影》,就是为了让孩子们去感悟亲情,去领略亲情在人生中的不可或缺,以达到完善他们的情感,提升他们的人格的目的. 《背影》内容贴近生活,语言质朴凝练,读这样的文章,学生们最容易浅尝辄止,因此教这样的文章,重点是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具体教法如下:  相似文献   

8.
邱美琼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3):93-94,137
陈三立诗文除见于《散原精舍诗集》、《续集》、《别集》外,尚有一些见诸报刊及他人诗文集者,李开军校点的《散原精舍诗文集》已收集不少。今辑出《散原精舍诗文集》中存目无辞的《思斋诗序》、《培风楼诗存序》,以及无目无辞的《画虎集》评语,以补不足。  相似文献   

9.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离别”自然也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从先秦《诗经》到两汉的乐府,从唐代诗歌到宋元词曲以至明清的诗文,离别之情唱之不尽。尤其是唐代的“送别诗”更是诗歌中的重头戏,它具有以下特点:特点一:种类繁多,领域广泛一类是抒写亲情、爱情。如孟郊的《古别离》、杜甫的《新婚别》写的是夫妻间的离别,那份离别的幽怨与痛苦,是感人至深的;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和柳宗元的《别舍弟宗一》则是兄弟间的骨肉分离,难舍之情溢于言表;孟…  相似文献   

10.
海南诗文注释的几部代表著作,如《王弘诲张岳崧诗选》《苏轼文集》《苏轼海南诗文选注》《唐胄诗文集注》《张岳崧诗文集》《琼台诗文会稿》的字、词注释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杜康”不是周朝人,而应是夏朝人;“紫金”不是一个地名,而应代指富贵的生活等等。  相似文献   

11.
1987年7月中华书局出版孙通海点校的《陈献章集》,是当今收集陈献章诗文最多的一个本子。它除了收入《白沙子全集》的所有诗文之外,还根据清人阮榕龄所据地方志、别集、家谱、墨迹等补遗的各体诗二十九首,墓志一首,书一首,作为《陈献章诗文补遗》,列于本集正编之后。另外,点校者还从明人林光的《南川冰蘖集》卷末,辑得书三十一首,各体诗二十五首,作为《陈献章诗文续补遗》,缀于书后。然而,还不能说该书对陈献章的佚诗佚文,都已搜罗无缺。笔者最近翻阅《新宁县志》,就发现其中有陈献章的佚诗、佚文各一。兹录于下:  相似文献   

12.
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选用了陶渊明的三篇(首)诗文:《归园田居》、《饮酒》(之五)、《桃花源记》。这三篇(首)诗文都表现了陶渊明归园农耕的心情,同时也表现了陶渊明的人淡如菊、味浓如酒、气傲似松、志廉似竹的品格。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分析 亲情是人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浓浓亲情,撩人心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第五单元的课文,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亲情的丰富多样性。其中前三篇《风筝》《羚羊木雕》《散步》均以作者的亲身体验,叙写亲情故事。《风筝》是鲁迅先生对儿时的一件往事及其带给“我”的一段思想情感经历的描写与剖析,体现了手足之情,读后启人思考。  相似文献   

14.
辽宁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人家书经典》是一部传承家书文化的立意高远、感情真挚的好书.书中收入的有: 《人生处处有真情:陶行知家书》 《道是无情却有情:曾国藩家书》 《一山一水总关情:左宗棠家书》 《说不尽的是苦情:郁达夫家书》 《红尘万丈不了情:徐志摩家书》 《生生不息着亲情:闻一多家书》 《大浪过后见纯情:鲁迅家书》 《生斯世何必无情:严复家书》 可以看出,家书贯穿一个"情"字:真情、亲情、纯情.千言万语总是情,情义无价.家书中包含着浓浓的真情,同时也凝聚了做人、处事的智慧.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进步,家书这种亲人之间沟通的形式,现在似乎离我们很远了.这是进步,也是退步.  相似文献   

15.
正亲情散文是以亲情为写作题材的散文,此类散文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善于捕捉身边的人和事,倾吐内心的真实。爱,是亲情散文永恒的主题。在小语教材中,有许多亲情散文,虽然表述的对象不同,但浓浓的爱意却始终洒满在字里行间。《第一次抱母亲》、《月光启蒙》表现出的是母子亲情,《地震中的父与子》表现出的是父子情深,《桂花雨》表现出的是母亲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而《爱如茉莉》表现出的则是夫妻之间那份朴实而又真挚的情  相似文献   

16.
本文共列举《元稹年谱》误编、漏编以及编年不确的诗文编年计约14首,在标示《年谱》编年疏误诗文之后,先全面引述《年谱》编年理由,然后笔者扼要指出《年谱》编年疏误所在,列举笔者的编年别说及其理由,从而比较客观地表述了元稹诗文创作的本来面貌,为准确理解元稹诗文原意提供可信的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儿子与情人》是D·H·劳伦斯的早期代表作品。本文通过对《儿子与情人》的主次线索的分析,进一步了解亲情与爱情矛盾运动,了解其背后的真正意蕴。即透过《儿子与情人》,发现亲情与爱情这对矛盾之间随文本不断发展完善的真正意义。通过线索分析进而揭示出亲情是大于爱情的,强调了亲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共列举《元稹年谱》误编、漏编以及编年不确的诗文编年计约35首,在标示《年谱》编年疏误的具体诗文之后。先全面引述《年谱》编年理由,然后笔者扼要指出《年谱》编年疏误所在,列举笔者的编年初探及其理由。从而比较客观地表述了元稹诗文创作的本来面貌,为准确理解元稹诗文原意提供可信的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共列举《元稹年谱》误编、漏编以及编年不确的诗文编年计约18首,在标示《年谱》编年疏误诗文之后,先全面引述《年谱》编年理由,然后扼要指出《年谱》编年疏误所在,列举笔者的编年意见及其理由。从而比较客观地表述了元稹诗文创作的本来面貌,为准确理解元稹诗文原意提供可信的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共列举《元稹年谱》误编、漏编以及编年不确的编年诗文计约29首,在标示《年谱》编年疏误诗文之后,先全面引述《年谱》编年理由,然后笔者扼要指出《年谱》编年疏误所在,列举笔者的编年异议及其理由.从而比较客观地表述了元稹诗文创作的本来面貌,为准确理解元稹诗文原意提供可信的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