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荷花》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描述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抒发了作者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共分五段,在描绘观赏和感受白荷花刚开、全开和没有开的几种不同形态中,一共出现了11个“我”字,另外还有四、五处没有说是“我”的我,这正  相似文献   

2.
《荷花》是一篇看图学文。全文的重点是对满池荷花静态美的描写;难点是引导学生想象、体会“我变成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情景。文中着力描绘了荷花的静态美,又用“冒、展开”等一系列动词,写出了荷花的勃勃生机。接着,作者由观景渐入佳境,以至把自己联想成一朵荷花,达到了“物我合一”的效果。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认识的规律,紧扣“美”字进行训练,使课堂教学得到了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3.
文章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带有作者的情感色彩,字里行间都传达着作者的独特个性。学生要提高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就要学会突破理解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这一瓶颈。笔者认为首先要抓住文中的“奇”字“异”词;其次,抓文中的“妙”语“绝”句;最后抓文章的“巧”思“佳”构。一、抓“奇”字“异”词要抓住作者所运用的与众不同的字词,来体会他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如《飞夺泸定桥》中有这么一句:“守城的两个团……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作者这里没有用“冲”、“爬”、“走”等字词,而用了一个“飞”字,确是神妙!联系上文可以体会到“飞”字写出了泸定桥之“险”,联系下文可以体会到“飞”字写出了红军战士之“勇”,从而感悟到作者对红军战斗精神的歌颂!再比如《荷花》一文里面的“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中的“冒”字,就比“长”“生”“挺”等的字词更能表达作者对荷花顽强生命力的赞美,对生机勃勃大自然的赞美。因此,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时,应抓这些“奇”字“异”词来进行比较、品味,读出词语背后包含着的情感。二、抓“妙”语“绝”句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总有一些句、段是作者精心打磨的,它闪烁着作者思想的光辉,浸透着作者的情感。抓住它,就能从...  相似文献   

4.
教材中的课文用词精美、语言生动,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品析重点词句,会使学生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美,同时丰富语言积累并逐步感悟和运用。1.抓关键字,赏语言美。如《荷花》一课中叶老在描写白荷花时写道“: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一生问道“: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是什么样子呢?”我把事先准备好的姿态各异的荷花图片通过大屏幕呈现给大家并问道“:从这个‘冒’字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结合图片,联系上下文思考后纷纷回答“:我体会到了荷花的多。“”我体会到了荷花的勃勃生机。”学生的回答停留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而忽…  相似文献   

5.
所谓同字异性,指具有同一字形的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显示出不同的词性。如“地”在“刻苦地学习”中是副词;而在“心地、外地人”中显名词词性。还如“荷”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中表示“莲藕”的意思,易见其在此是名词;但在“荷枪实弹”中,“荷”作“背着,扛着”讲,是动词。在没理解这类词的具体意义前,如何判断其具体的词性呢?这里专对动、名同形字作一些探讨。通常的方法是看该字后面是否能跟宾语,可跟的就显其动词词性。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一句,这里“荷”后跟一名词“锄”作宾语,易见其在此作动词;或看其前是否能添加形容词或数量词,若可添加的是名词。如“荷花”可写成“粉红的荷花”或“一枝荷花”,可见“荷”在此是名词。  相似文献   

6.
一、精讲激疑 1.吃透教材,明确目标,确定导学内容是精讲激疑的关键。教学中,教师只有在明确课标要求、洞悉教材特点、把握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才能整合出教材的知识点、重难点,梳理出学生需要点拨的相关内容,准确确定精讲的内容、分量、思路。如,课文《荷花》从“闻”花香写到“看”荷花,再围绕“活”字展开想象,荷花之美让读者“赏心悦目”,荷花之韵让读者“身临其境”。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篇犹如荷花般优美的散文。天真是“善”的自然流露。当妈妈以凄美的故事回答了我“为什么荷花长在水里”的问题后,我不仅没有觉得妈妈在欺骗我,还真的“躲在大树后面,想偷看荷花变成女孩子在月光下跳舞的情景”。于是立下了“等我长大了,我一定要杀死妖怪,把这些可爱的荷花姑娘救出来”的誓愿。为了这个誓愿,“我”没有“偷荷花姑娘的银子”,也没有“吃那碗尝鲜的莲藕”,并“哭吵着要离开这个有水塘的外婆家”。天真的梦在外婆家彻底破碎了,“那一群荷花姑娘永远不可能变回原形在月光下跳舞了”。行文至此,读者也一同感受了作者荷花梦…  相似文献   

8.
营造语文课堂浓浓的语文味,以无穷的韵味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增智怡情,是语文教学的最美境界。一、含英咀华,咀嚼语言的意蕴文本语言一字一词都传神,一标一点总关情。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涵咏字词,至关重要。笔者在教学《荷花》时,关注到“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其神其韵。都因一“冒”字。然而“冒”字虽内涵丰富.却不易为学生所感悟。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我启发学生思考:“冒”字还可以换成哪些意义相近的字眼?在学生七嘴八舌的回答中,长、钻、探、伸、露、冲等一系列的字被提了出来。  相似文献   

9.
(配合三年级下册第12课《荷花》)《荷花》一文中,叶圣陶先生只用了三百来字,就将一池充满生机的荷花展现在读者眼前,使人陶醉。全文用词精练,真是字字珠玑。像第二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句中的"冒"字用得太妙了,乃传神之笔。  相似文献   

10.
我们中国的文艺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情动而辞发”等阐述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小学语文教材正是“情景交融”的产物,每一篇都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本文主要说一说的《荷花》这篇美文的四个教学流程。一、利用媒体。创设情景在课开始时,我就把一池美丽动人的荷花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  相似文献   

11.
《荷花》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通过描写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课堂上,在带领学生从课文中欣赏满池荷花如诗如画的美景之后,我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变成其中的一朵荷花,创作小动物与“我”嬉戏的场面:生:蜻蜓愉快地飞过来,对我说:“荷花仙子,你可知道清早飞行有什么好处吗?让我来告诉你吧!清早飞行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能观赏优美的风景呢!”生:我认为称呼“荷花姐姐”更亲切。小鱼游过来,对我说:“荷花姐姐,我是个孤儿,我昨夜美美地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有爸爸妈妈和兄弟姐妹啦。”师:称“…  相似文献   

12.
七月荷话     
文瑞 《新读写》2009,(7):56-56
“读荷”一文偏重于“读”,作者将荷花与其他花卉比较,“读”出了荷花的神圣美;“荷花”一文则侧重于“话”,“话”荷花的知识,“话”与荷花有关的民风民俗,“话”出了自己对荷花的思考。将“读荷”与“荷话”放在一起阅读品味,我们会对荷花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3.
《荷花》虽是一篇不足400字的精致短文,却把荷花写得异常生动、有趣,给人以美的感受。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想象,来感受这种美呢? 一、引发视觉想象,感知画面美图画是形象化了的语言,触发想象的媒介,是学文的凭借。教学时先出示一幅荷花教学图:“满池荷  相似文献   

14.
家乡益阳虽是花的世界,花的海洋,而我却只对荷花“情有独钟”。〔语言简练,情感鲜明,一个“只”字表达了作者对荷花不同寻常的喜爱〕盛夏的清晨,我和妈妈来到了荷花池边。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我闭上双眼,贪婪地吸了几口气,心情格外舒畅。池水很清很清,清得发蓝,好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镶在金黄色的泥土里。一条条红色的小鲤鱼在水中游来游去,它们一会儿聚在一块,像在说悄悄话,一会儿又跃出水面,像在跟我们打招呼。这些小鲤鱼活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又仿佛一朵朵红色的云霞在蓝蓝的天空中飘浮来去。〔先写荷香,继而用比喻句、拟人句形象地…  相似文献   

15.
《荷花》这篇抒情写景的文章,是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作品。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在接到这篇课文的教学任务时,通过研读文本,我发现它的语言文字美,描写的景物美,产生的意境也美。因此教学本课我紧扣“美”字进行,通过感情朗读以及对语言文字的体悟,让学生感悟荷花是鲜活的画、流动的诗,并展开丰富想象,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激发学生喜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相似文献   

16.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 ,发展语感。因此 ,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 ,以指导学生读书活动为“经” ,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 ;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荷花》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   〔设计特点〕  以“读”为经 ,以“练”为纬 ,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设境激趣 ,触发语感  创设语境。学生齐读课题后 ,教师问 :“哪些同学看过荷花 ?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  相似文献   

17.
一、让导入新课成为语言 学习的热身活动1.创设语境,激发语感式 如<荷花>一课的导入,教师可以先创设语境,让学生用四字短语来形容荷花,再课件呈现荷花图并伴随背景音乐,学生欣赏荷花,教师随机教学部分生字新词.学生在赏花中进入了美妙的荷花世界,沉醉其中.  相似文献   

18.
感动瞬间     
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代文学巨匠沈从文饱受被践踏的痛楚,可他在咸宁时给他的侄儿画家黄永玉写信说;“这儿荷花真好,你若来……”一句话,竟使那段苦难的日子飘荡着荷花的芳香,令人以为多雨的咸宁是“王孙自可留”的人间仙境了。“荷花真好!”这是一种面临磨难坦荡从容的气度,一种旷达洒脱的胸襟,一种趋于澄明的境界……“荷花真好”,身陷苦难却仍然为荷花的盛开而赞叹不己,我深深地为沈从文的气度与胸襟所折服,为他那种对生活童子  相似文献   

19.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我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直观教具,开展游戏活动,使用特色语言等教学手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做法如下:一、运用直观教具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可以提供学生必要的感性形象,分散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三年级课本《荷花》一课,我把含苞欲放的花蕾,制成一幅能活动的荷花标本。范读课文同时播放音乐并出示荷花标本。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兴趣吸引住了。学生在直观中获得了有关荷花的知识。又如一年级《大雁》一课。我动手制做了能抽动的画片。通过幻灯投影,把大雁遵守纪律的形象展示出来。使学生对大雁飞行时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排成“一”字的情状有了非常鲜明深刻的印象,从而掌握了有关知识,并且受到了教育。二、开展游戏活动  相似文献   

20.
张冬青 《教师》2010,(24):35-35
一、让导入新课成为语言学习的热身活动 1.创设语境.激发语感式 如《荷花》一课的导入,教师可以先创设语境,让学生用四字短语来形容荷花,再课件呈现荷花图并伴随背景音乐,学生欣赏荷花,教师随机教学部分生字新词。学生在赏花中进入了美妙的荷花世界,沉醉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