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汗青 《新闻世界》2012,(1):150-151
我国首部商业自然类纪录片(《森林之歌》于2007年在央视播映,引发了广大观众对于自然类纪录片,确切说是国产自然类纪录片的关注,热播同时也引发了纪录片领域对于《森林之歌》的分析。笔者以《森林之歌》与法国纪录片导演雅克贝汉的纪录片((微观世界》作比较,分析(《森林之歌》在纪录片叙事手法上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故事化叙事和学术视野两个方面,对大型自然生态类纪录片<森林之歌>进行个案分析,认为该作品的成功之处在于上述两方面的有机融合与紧密互动.作为一次"试验",本文认为<森林之歌>在纪录片价值的三个层面,即艺术价值、文献价值和社会价值,均能给面临发展困惑的中国纪录片提供丰厚的智性启示.  相似文献   

3.
2007年12月,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播出了一部反映我国森林版图的大型纪录片<森林之歌>,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这部由国家林业局投资1000万人民币拍摄的11集纪录片,首开中国自然类商业纪录片之先河.<森林之歌>共11集,每集50分钟.除了前两集"政论篇"外,后面9集"自然篇"为我们讲述了9个有主线、有伏笔、有剧情、有冲突、有主演、有背景,具备一切商业大片元素的故事."让动物和植物自己讲故事"是这部纪录片的主题,通过叙事,纪录片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特有的野生保护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东北虎及长臂猿等.其中, <家园·云横秦岭>以秦岭深处的森林为背景,以金丝猴家族权力争夺的故事为主线,以其它动物的四季生存、繁衍为辅线向观众展现了秦岭自然风貌和秦岭野生动物原貌.  相似文献   

4.
吴甜 《东南传播》2012,(1):145-146
《微观世界》和《森林之歌》分别是法国纪录大师雅克.贝汉和我国导演陈晓卿所拍摄的两部自然类纪录片。本文通过对比这两部纪录片在叙述手法和细节刻画上的差异,并对中外纪录片进行研究、探讨中国自然类纪录片在借鉴西方同类纪录片的成功与不足,为今后我国自然类纪录片的发展寻求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变更,生态纪录片的样态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人们对待生态纪录片的态度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这是网络时代赋予人们的一种反思精神的必然结果。我国首部大型生态纪录片《森林之歌》诞生在"后现代"的今天,它会用什么样的姿态引领我们去思考"各美其美,和而不同"的哲学理念呢?本文将以《森林之歌》的第3集《森林之歌——容颜:绿色版图》为例来做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
自然类纪录片是一种高制作成本的片种,如何在市场中做好突围是当前自然类纪录片发展中主要面临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自然类纪录片《森林之歌》的成功原因,阐述了目前自然类纪录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自然类纪录片进行市场突围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变更,生态纪录片的样态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人们对待生态纪录片的态度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这是网络时代赋予人们的一种反思精神的必然结果。我国首部大型生态纪录片《森林之歌》诞生在"后现代"的今天,它会用什么样的姿态引领我们去思考"各美其美,和而不同"的哲学理念呢?本文将以《森林之歌》的第3集《森林之歌——容颜:绿色版图》为例来做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8.
最近几年,以《故宫》《大国崛起》《森林之歌》《美丽中国》为代表的大型电视纪录片给中国纪录片带来了复苏的迹象。然而,在复苏的背后,中国纪录片的整体发展仍然深陷困境,特别是在纪录片频道专业化过程中出现的节目匮乏、收视率低下、广告收入不佳、频道经营困难等现实问题仍然存  相似文献   

9.
李德银 《新闻窗》2008,(6):114-115
中央电视台历时4年拍摄的中国首部大型自然生态类纪录片《森林之歌》于2007年12月在中央一套播出后,引起了强烈反响。这部11集共550分钟的纪录片由摄制组深入我国各大原始森林,拍摄了大熊猫、金丝猴、羚羊、朱鹎、东北虎、长臂猿等珍稀动物及它们生活的“家乡”,用精美的镜头展现了人、动物与森林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许燕 《东南传播》2011,(12):99-101
通过对《微观世界》、《森林之歌》叙述方法和细节刻画上的比较,试图发现中外自然类纪录片创作的差异。,叙述对象不同以及中外不同的创作理念,影响纪录片的叙述方式和对事物的细节刻画。《森林之歌》成功运用故事化的叙述模式引人入胜,《微观世界》在细节刻画上注重对动植物各部位细致描摹,给观众以感官冲击。  相似文献   

11.
姜在青 《今传媒》2012,(3):77-78
纪录片,从电影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产生了。在电影产生的初期,我们所看到的影像都是纪录片,它们拍摄的都是真实的现实生活,是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从它的诞生到现在,纪录片在中外的发展状况却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无论是在叙述手法、细节刻画还是思维角度等方面都各有其特点,但又有许多的相似之处。本文将通过对《微观世界》《森林之歌》这两部题材相似的自然类纪录片在叙事手法和细节刻画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中外自然类纪录片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2.
纪录片的创作是一个持续行进的积累过程.2007年纪录片作品的丰富,应该说是这几年中国纪录片整体态势趋好的一个表征.本文从纪录片活动、纪录片文本、文献纪录片三个层面进行了梳理和评述.  相似文献   

13.
本纪录片是电视专题报道类节目的代表,在纪录片制作中,编导意图会直接影响纪录片的艺术价值.因此,有效贯彻、积极实现编导意图也成为纪录片创作的一条主线.文章结合纪录片的性质,就纪录片创作中编导意图的实现途径进行了分析,希望能有助于人们对纪录片及纪录片创作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4.
张兴动  陈宇翔 《传媒》2018,(5):82-84
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为纪录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传播平台,而传播方式的变革,必然会引起纪录片创作方式的变革,"微纪录片"这一新的样态应运而生.同时,创作方式的变化也对高校微纪录片的创作与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微纪录片"这一新的纪录片类型为研究主体,从微纪录片的创作特点以及高校微纪录片的创作优势与引导等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5.
人文社会纪录片的概念 对纪录片(Documentary)这个词的提出者格里尔逊——英国纪录片运动创始人,我们应该充满敬意,这个词体现了这种艺术样式的永恒魅力.真实是纪录片的本质,是纪录片的第一要素.因为今天的记录就是明天的历史,而明天的历史正孕育着未来的文化. 对纪录片类型的划分,中西方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认知模式与评定方式.美国学者巴巴须和泰勒将纪录片类型分为“解说式纪录片、印象式纪录片、观察式纪录片、自省式纪录片等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16.
纪录片往往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和文化特征,是社会变迁的见证者.中国纪录片先驱们用镜头引领着纪录片走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国纪录片创作在不断发展中必将由当初的稚嫩逐渐走向成熟与繁荣之路,为此,资源整合势在必行.从纪录片的美学属性来看,纪录片如何走向多元化之路至关重要,纪录片创作的新观念和新思路不断引导者纪录片创作向着开放、多元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纪录片的关系真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录片的真实问题向来是纪录片研究所关注的重点之一,纪录片也正是拥有了"真实的力量"才获得了独立存在的价值.无论是作为精品纪录片(或严肃纪录片)所秉持的本质属性,还是作为文化商品的商业纪录片吸引受众接受的噱头,真实都成为了纪录片的标签.也就是说,无论人们追求的是纪录片的史学价值、人类学价值、艺术价值,还是纪录片的商业价值、娱乐价值、消费价值;无论是作为目的,还是作为手段,真实都是纪录片的核心诉求.  相似文献   

18.
当前,纪录片故事化已成为一股潮流、一种趋势,成为纪录片创作中普遍采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但是,纪录片故事化在给纪录片带来生机、给观众带来愉悦的同时,也引起人们的一些隐忧.因此,尽快理清纪录片故事化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寻找恰当的故事化手段,促进纪录片创作的健康发展,就成为当前纪录片界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仅就纪录片故事化创作的手法和技巧以及纪录片故事化中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谈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9.
梁军 《中国传媒科技》2012,(22):244-245
一部让观众喜闻乐见的纪录片才是好纪录片,而纪录片故事的发生发展,需要一系列生动感人的情节来架构,而情节的讲述则需要细腻、鲜活、突出主题思想的细节来支撑.因此,细节是纪录片的血肉,是灵魂,是构成纪录片的重要要素.将故事片的叙事方式引入纪录片,应掌握叙事节奏、悬念和叙事结构三方面的技巧,这样才能创作出成功的纪录片来.纪录片的字幕叙事策略的演变在屏幕文字的发展过程中也具有代表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奇夫 《新闻知识》2012,(4):51-52,55
本文通过对中国纪录片前一阶段低迷历史的反思和总结,科学阐述了纪录片今后发展的正确途径:1.摈弃重栏目轻纪录片的急功近利行为,下大力气抓好纪录片创作生产.2.改变创作选题单一化的局面,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3.转变不计成本、不讲回报的创作生产方式,建立市场运作机制,力争名利双收.4.推行制播分离制度,变单元生产为多元生产,不断拓宽和壮大纪录片的创作队伍.5.由纪录片栏目向纪录片频道迈进,为纪录片大发展提供最佳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