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长言志,词优抒情,李清照是一位善于在词作中表达真挚情感的伟大词人。李清照,我国著名的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独特的词风被后人称为"易安体"。李清照的词风以宋朝南迁为转折点,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词风清丽,明快;后期词风凄凉、低沉,但真挚情感的自然流露却贯穿李清照词作的始终。为实现真挚情感的自然流露、情感与形式的完美统一,立足语用学,从词语、句子两个方面举例赏析李清照词作情感表达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2.
历来研究者对纳兰性德词中意象的分析与研究多集中于月亮、风雨、灯等等,而纳兰词中的"酒"意象却无人论及。酒意象在纳兰性德词中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酒"在纳兰词中呈现不同的情感内涵和美学意蕴。以"酒"这一意象为考察对象,分析纳兰词中的相思之酒、悼亡之酒、怀友之酒和伤怀之酒有利于我们对纳兰性德词作的整体风貌有更全面的把握,也能增进我们对纳兰情感性格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3.
词具有世俗化、市井化的特点,兴起之后成为封建文人乃至普通民众情感抒发的重要载体和交流"虚拟情感"的主要渠道。宋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娼妓文化的兴盛、封建礼教高压下妇女情感的抒发等原因导致了"虚拟感情"在词中大量、集中出现。从文体方面的原因讲,在宋代小说创作并不成熟的情况下,词比诗更擅长表现幽隐深微的细腻情感。  相似文献   

4.
晁补之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创作虽深受老师苏轼和同门"四学士"的影响,但展现出独特的创作风格。晁补之词与老师苏轼词相比,虽同有豪放的情感,但晁词的豪放中透露着难以超脱的沉咽之气;晁补之词与同门秦观词相比,虽同有哀怨的情感,但晁词的哀怨以积极入世的刚健之气化之。于是,晁词展现出沉咽刚健的情感特征。  相似文献   

5.
<正>"冷暖词"是指各种带有冷暖色调的词,包括修饰词和情感词。修饰词是指带有冷暖色调的形容词、动词、副词等,这些词多能表现悲喜心情。情感词指直接表露情感或暗示情感词,如"悲""愁""孤""喜""闲"之类。下面我们就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首先看修饰词。中国古典诗歌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没有情感的诗歌就好像人失去了灵魂。因此鉴赏的时候首先找出写景的词句,标出带有冷暖色调的修饰词,再体味所写之景的意境特点,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以2014年新课标卷1  相似文献   

6.
词,是一种声音艺术。从其创作到接受,无不诉诸我们的听觉意识。词中包含有许多声音意象(简称"声像"),对词之情感、意境、风格及文化表达有着重要作用。其中鼓声,作为乐器"声像"之代表,在宋词中频繁出现、形态各异,有着独特的情感表现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郝梅 《文教资料》2008,(32):8-9
"阑干"一词倍受古代丈人喜爱,诗词曲赋中出现很多,在不同的作品中."阑干"所承载的情感内涵不同.本文从"阑干"的情感意蕴入手,将其在豪放词中展现的各种情感进行了探讨归纳.梳理出有别于婉约词的七种意蕴:思乡之愁、爱国之愤、怀古之伤、亡国之痛、贬谪之恨、失意之怅、称意之乐.  相似文献   

8.
<正>教师简要开场白后,让学生齐读学习目标:(1)深入和体验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2)学习并掌握这首词的情感表达艺术。(3)背诵这首词。……检查课前自学情况,一学生领读生字词并解释重点词。生1读课文。师:这位同学重音读得还比较准,不过"更与何人说"这一句,重音的位置还要再注意啊,一定要突出"何"。还有,情感还需要再加强。还有谁想再读读?和他比比。大家再推荐个女同学。  相似文献   

9.
碧山咏物词所凸显的"沉郁"特征,既指凝重郁结的情感状态,又指蕴藉深厚的艺术境界。碧山词中悲悼家国之感恨与自伤身世之落寞紧密相连,形成沉厚郁结的情感内蕴;同时,碧山词为情造文,承继比兴传统、运用唱叹笔法,借咏物以抒情,从而熔铸出其所独具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0.
<正>一、设计思想因受"少教多学""一课一得"教学思想的启发,本节课我的主要思路是采用"意象分析法"解读本词,以找词中的"意象"为突破口,紧紧抓住诗歌"意象"这个关键点,通过分析"意象"感悟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情感,领悟词中情与景浑然交融的艺术境界。二、教学目标1.诵读感知本词的语言美、情境美。2.分析意象,把握意境,体味情感。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诵读感知本词的语言美、情境美。  相似文献   

11.
悲情和豪情是古典文学语境中常见的情感类型。它们以情感之"情"为起始范畴,以两种截然不同基调的情感作为参构基础。因此,二者不能被视为单纯的词或情感,而是作为文学审美范畴呈现的。在修辞视角下,以"情"范畴为基础,根据参构范畴所具有的主观情感的特点及其古典文化特征,可得出两类古典文学情感在用词、修辞语境、修辞表达和修辞接受等几种角度中的修辞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作为儒学最重要的范畴之一,"仁"在儒学典籍英译本及汉学研究论文中拥有多个形态的英译词。这些英译词呈现出四种解读倾向:德性、情感、人性论及社群化,它们都捕捉到了"仁"之意义的重要维度。但德性解读消隐了"仁"之"孝悌"根基;情感解读消隐了"仁爱"与"亲亲"的关联;人性论解读弱化了"仁"的层级性;社群化解读过度强调了社会结构对于成"仁"的制约。跨语际翻译凸显了"仁"非单一概念所能把握的多义性、情境性。因而"仁"之英译,应走出追寻单一对等词的误区,允许多个译词构成的译词群共同运行在文本中来完成文化传播的使命。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一门特别富有情感的学科,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是"情"与"理"的共生。如何品出语言文字的"味道",如何把语言训练和情感熏陶结合成一个有机的聚合体呢?以《丰碑》一课的教学为例,从"了解背景——积淀情感""品词入境——体验情感""对比揣摩——升华情感""抒写碑文——释放情感""结语激情——延伸情感"等几方面可以体现"情"与"理"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4.
聚焦中国语境中的儿童用品广告语,从语境关系的顺应和语言结构的选择两个维度探析其语用特点。语境顺应上,存在两大受众心理:"安全优质"和"个人情感","安全优质"由物理世界的产品安全危机引发,"个人情感"由社交世界中父母爱孩子的社会文化引发。语言结构上,顺应儿童语言特点,叠音词较多,语言简单,同时拉近与家长的距离,有指示词、情感意愿动词较多的感性表达。广告语大多采用间接言语行为,在劝诱的同时又不失风度。  相似文献   

15.
一、课例构思(一)两重情感的互补。这首词有两重人物形象:一为那位缱绻于相思中的女子,一为作者自己。也有两重情感:一为"相思",一为对人生的理性观照。解读本词首先要保证那位女子形象的完整性、品出她的相思情尤为重要,因为晏殊的体悟是建立在那个女子情感基础上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它固然是一首写相思的词,但它又不仅仅是在写相思。词中透出的浓浓情意中还有理性的思考,而"相思"之情成了"理性观  相似文献   

16.
北宋词坛盟主苏轼,一生跌宕起伏,又深受儒、释、道思想的影响,从而使其创作"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显示出"中和"之美。他的词《定风波》和《水调歌头》体现的平淡、超旷的境界,也与"中和"之美相融通。本文从作者的创作心境、情感和两首词的意境以及审美意义等方面来领悟苏轼词的"中和"美。  相似文献   

17.
纳兰词之所以动人心弦,主要因为其词以情感内容的真切和艺术表现的哀婉取胜,展示人间的至性至情,体现了悲剧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哀怨伤感与真切自然是"纳兰词"的整体词风。本文将着重论证其词风的这种兼容性,并进一步分析其边塞词及咏物词所蕴含的哀愁意蕴。  相似文献   

18.
梅为历代文人画家所喜爱,在王沂孙64首词中,34首咏物词,其中就有8首为咏梅词,足见王沂孙对梅的喜爱之情。本文将从王沂孙的遗民身份、梅在宋代的文化内涵以及王沂孙"梅"词所表达的情感来探讨其"梅"词有无寄托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文本"一词中的"本",我理解其中有"根本"的意义。只有让学生真正地阅读文本,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主人公的情感,才能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一、目标设定再精准《语文课程标准》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苏轼与辛弃疾的人品与词品均属上乘,他们有着良好的操行和创作声望,其词对同期和后世词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苏轼开拓了豪放词风,辛弃疾创立"稼轩体",确立了豪放词派。苏词词风超然旷达,充分显示苏轼疏狂不羁、潇洒飘逸、坦诚旷达的情怀。辛词承其词风,并多有创新,情感雄浑壮阔、沉郁悲壮,在豪放中更多的凸现悲壮意味。两者词风在继承与发展关系上表现出最大的不同为,苏词"旷达",辛词"豪壮",这在两人词作的选材内容、表现手法、后世影响上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