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从“九五”到“十五”一直从事教育部学前创造教育的课题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笔越来越认识到,如果不重视个性培养,单纯强调发展创造性是没有用的。因为个性是创造性发展的沃土,良好的个性意识和个性特征是提升幼儿创造能力的有力保障。可以说,没有个性就难有创造性。抑制或扼杀个性就是在抑制或扼杀创造性的发展,而解放个性就是在解放创造性。  相似文献   

2.
要求同一备课组的教师,从教案到教学手段,从教学过程到得出结论等都必须“统一”,是简单、教条的教学管理,尤其是对语文教学,其弊病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束缚了教师的个性发挥,泯灭了课堂生成的灵动,扼杀了师生的创造性。“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应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要破除“统一”的枷锁,赋予师生创造的自由。  相似文献   

3.
学生的个性,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基础,可以说无个性就无获取;个性是学生人性、人格的表现;是学生获得创造、创新意识的动力,也是学生获得成功的希望.强烈突出的个性,往往是重大发明和发现的前奏.因此,中学教育必须保护好学生的个性发展.扼杀学生灵性和创造性也就等于扼杀了学生发展前途.所以说,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没有特色也就没有科学发展,没有社会进步.而数学教学,由于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进行开创性活动,因而更应充分保护、发展学生数学个性,并利用学生数学个性来积极主动获取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4.
弘扬个性化教育 培养创造性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忽视人的个性的培养和人格的发展,扼杀创造性是我国传统教育的痼痰.而现代社会越来越迫切地要求教育培养年轻一代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人格,为创造性人才的崛起奠定人格的基石。因此.作为教育者应该在明确“个性化教育”和“创造性人格”的内涵的基础上.通过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现念,创设安全的教学心理氛围,提升自身的创造水平等途径弘扬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相似文献   

5.
德国心理学家恩斯特认为:“人性是自我塑造的一个过程,真正的人性无非就是人的无限创造的活动。”而创造总是表现出鲜明的个性,没有个性也就没有创造。个性化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以学生个别差异为基础,以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自主探究问题,让每位学生找到表现自我的领域,达到某种完善的程度,从而促进学生素质提高的教学。实施个性化教学,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其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政治课教学要培养创造性的人才,要使政治课教学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过程。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探索了一些实施个性化教学的方法,下面作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6.
王慧红 《考试周刊》2009,(31):232-233
所谓创造力是指人们在创造性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每个幼儿都有这种能力。我国创造教育先驱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凡是孩子原先不会的,现在会了,就是一种创造;凡是别人没有想到的,孩子想到了,就是一种创造;凡是在孩子原先和别人的基础上做得更好的,就是创造。那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这个年龄阶段实施创新教育的特点和优势何在?研究表明:幼儿期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7.
苟欣 《四川教育》2009,(12):14-15
有人常说:“班集体既町以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摇篮,也可以成为扼杀个性发展的泥潭。”的确如此,强调共性、忽视个性的发展,强调统一、忽视创造性的培养,强调“管理”、忽视“疏导”……这些都会使学生形成沉闷压抑的心态.不仅不能激发学习动力,还会窒息才思、灵感,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厌倦,从而扼杀个性。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育中,作文教学已经成为制约语文教育发展的瓶颈,学生的作文中没有创新,没有个性,没有真实的情感,有的只是慷慨的豪言壮语,人云亦云的空话、套话和那一纸的格式与文体特点,读之使人如同嚼蜡、索然无味。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宗旨的创新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其中前者要解决的是想不想创造、爱不爱创造的问题,后两者要解决的是能不能创造、会不会创造的问题。在这三者中创造性人格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创造个性,它是一种精神,一种勇气,是创造活动的源动力,决定着创造活动能否实现。所以,我们呼唤个性呼…  相似文献   

9.
传统教学体系强调灌输、传授,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受到了抑制,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其教学过程为感知——模仿——记忆——应用,强调知识传授,脱离社会,脱离生产实际,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 现代教学论变传递知识为适应环境发展个性,创造新的文明。教学内容变强调科技学科中心为人文科技并重的“通才”教育,以适应社会和发展的需要。教学形式和方法从强调以教  相似文献   

10.
所谓解放儿童,实质上是改变对儿童的看法,即将儿童当“人”看,让他拥有着与成人一样的独立人格和选择权利,而不是成人的附庸、任人支配的“小羔羊”;将儿童当“儿童”看,承认童年生活的独立价值,而不仅仅将它看作成人的预备;在儿童的成长阶段提供与之身心发展相适应的生活,让他们的童真、童趣、童稚得到自由的伸展,还幸福于儿童。从哲学的高度看,解放儿童的基本内涵,就是真正把儿童看成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选择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和创造的主体,并根据这种哲学意义上的儿童观,把儿童真正培养成为创造历史的主体。语文教学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表现,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指向人的自由和解放。  相似文献   

11.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传统的音乐教育以传授音乐知识、训练音乐技能为主要教学形式,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创新学习的兴趣遭到扼杀,创新意识受到抑制。教师充当着“教唱者”的角色,体现不出教师劳动的创造本质,也贬低了教师应有的生命价值。学生动手的能力差,想像能力不丰富,不敢去实践创造,只会“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陶老先生在20世纪初就已经提出了“创造教育”,“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眼睛”、“时间”、“空间”等“六解放”。…  相似文献   

12.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体现创新,创新教育的根本就改变“应试”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体现创新,创新教育的根本就是改变“应试”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背景下的探究式生物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充满竞争。只有重视教育、教改,发展个性,培养人的探究和创造能力,提高人的素质,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但长期以来,中学生物教学仍以讲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重教轻学倾向还没有根本改观,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与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相违背,并已成为新课标实施的一个主要的“瓶颈”。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仍然缺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具体教学策略。笔者结合当前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中国的传统教育一直受到旧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直建立在“讲解——接受”这样的模式之上.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学生没有自主发展的空间.没有自己的个性思维.所以学生的创造性就被扼杀在旧的教育之下.纵观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发明家、科学家,哪一个都具有优秀的创新品质,都具有超乎常人的个性。作为2l世纪的语文教师.必须站在语文发展的“昨天”与“明天”的新旧切合点上.  相似文献   

16.
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人才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开展创新教育应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尊重学生,发展个性对于学生创造性、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大的束缚就是学校教育观念中的“强调共性,忽视个性”的问题。《教育学》告诉我们,创造能力的培养与个性密切相关,个性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所以,实施创新教育关键在于教育观念的更新。必须认识到学生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学生”;学生只有得到了教师的尊重,有了自己的“尊严”,才会有“自尊心”。而这种尊重,最本质的内容就是承认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17.
一、“创造性”概念在学科教育中被庸俗化的表现尊重个性是让学生获得精神解放 (心的自由 )的前提 ,只有精神愉悦且充满好奇心的学生 ,才能够达成“学会学习”、自主发展的课程目标。“学会学习”、自主发展 ,一是源于对学习成就的渴望 ,二是通过学习信念的养成 ,将所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觉的探索行为。历史教育提及的“创造性”当以此为基础 ,着重培养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现代的社会公正 (人文素养的精髓 )意识 ,而非一味地追求“求异”的思维效果。“历史研究”(或历史探究 )自古即是个“有闲的学问” ,没有“经济基…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指出:“科学的教育任务是教学生去探新、创造”。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又必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近几年教改实践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一、直视学生的个性培养,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古往今来,凡是有所作为的人,他们都有极其鲜明的个性,他们在事业上取得的成就,都是通过创造性思维来实现的。一个思维缓慢、反应迟钝、缺乏个性的人很难有什么创造。基于这种认识,我在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具体做法是:①…  相似文献   

19.
早在三千年前,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就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创新教育,就是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不懈地去发现、去研究、去探索。那么如何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呢?笔者认为: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没有创新意识的人不可能产生创造思维、掌握创造方法和获得创造成果。我们知道,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是以思想的不断解放和观念的不断更新为先导的。树立创新教育的观念,就是要根据创造性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规律,以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强化创新教育的思想意识。为此,…  相似文献   

20.
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教育的失败,学生的创造能力被抑制,被扼杀。其实,每个学生内心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有着强烈创新的愿望,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研究创新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个性”,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