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问题缘起 已知:如图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在BF上,若四边形AEFC是菱形,则∠EAB的度数是_____ 这是苏科版《数学》八年级《数学补充习题》(上册)第60页的二道习题,笔者所带一所重点中学的三届实验班。除部分同学能利用图形猜出答案外,竟然元一人能给出解题过程.拿此题问及老师,几乎给出的解法都是:  相似文献   

2.
文借助图形解决了已知一次函数在两点处的取值范围,求第三点取值范围的问题;文借助图形或待定系数解答了已知二次函数f(x)=ax~2-c两点取值范围,求第三点取值范围的问题。在上两文的启发下,笔者将对函数在某点的取值范围的求法进行较一般性的探究,我们的主要依据是下面的命题及推广的定理。  相似文献   

3.
在和线段有关的计算问题中,如果已知中没有给出具体的图形,这种情况下,经常需要根据可能出现的情况分类讨论,求出完整的答案.例1已知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线段AB=60cm,点M为线段AB的中点,线段BC=20cm,点N为线段BC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  相似文献   

4.
<正>笔者通过对沪教版八年级教材配套练习题的教学反思,发现教材配套练习在问题的表述方面存在歧义,问题的答案与所设情境不完全匹配.本文拟对题干修改、图形重新规划以及对答案修正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参考.一、问题呈现如图1,已知直线AB与点M、N,求作一点P,使点P在直线AB上,且∠MPA=∠NPB.  相似文献   

5.
中等数学问题的解题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一、解题前期——审题,分清已知和求解,有时还要画出必要的图形;二、解题中期——解题,选择解法,写出过程,提出初步答案;三、解题后期——检验,鉴别答案是否正确和完整。本文主要分析解题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思维受阻情况,并提出一些具体克服办法。一、解题前期——审题要思之再思数学题目一定包括了已知条件和解决的问题两个组成部分,解题首先要认真审题,弄清已知和求解,但审题也不是一件易事,必须思之再思,所存在的思维受阻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6.
在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的第三章3.3节《几何概型》的练习中有这么一道题目(书P103):已知地铁列车每10分钟一班,在车站停1分钟.则乘客到达站台立即乘上车的概率是多少?教参给的答案是1/10,许多教师和同学认为答案也可以是善1/11.  相似文献   

7.
<正>初中数学轴对称一章涉及轴对称图形其性质有三点:第一,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这两个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第二,通过轴对称变换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大小与形状一样;第三,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同学们可以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对称性质解答一些几何问题,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如何利用轴对称图形的对称性质解决几何最值问题一、一定两动求最值例1如图1,已知在Rt△ABC中∠ACB=90°,延长BC到点D,使得DC=BC,延长BA到点E,连接DE,且∠E+∠EDB=150°,AC=8,点M,N分别是BE,BD上的动点,连接DM,MN.求DM+MN的最小值.  相似文献   

8.
我们常看到一些条件不充分的几何作图题,这种条件较为隐蔽,不易发现,兹举三例进行剖析,以期引起同志们注意。例1 求作平行四边形,以已知点A、B、C为顶点,这样的平行四边形可以作几个? 这是《几何》课本第一册第173页14(1)题,新编教参中给出的答案是3个。  相似文献   

9.
哪个正确     
在一次数学考试结束后,有5位同学看了看彼此5道选择题的答案。同学甲说:"第三题选A,第二题选C。"同学乙说:"第四题选D,第二题选E。"同学丙说:"第一题选D,第五题选B。"同学丁说:"第四题选B,第三题选E。"同学戊说:"第二题选A,第五题选C。"结果他们各答对了一个答案。根据这个条件,下列选项哪个正确?  相似文献   

10.
一、解题注意点⒈形体的排列与数序的排列有一定连带关系。⒉观察每个图形组成的数目,计算图形之间组成数目的差别,求得所求图形的数目。二、举例例1下图中方格内有多少个小菱形?解:从左边起,第二个图形比第一个图形少一个底排,第三个图形又比第二个图形少一个底排。那么推理得第四个图形应比第三个图形少一个底排,所以方格中应该有6个小菱形,所以答案是C。例2下图中方格内有多少个长方体?解:从左边起第二图比第一图多2个长方体,第四图比第二图多4个长方体,那么第三图是7个长方体,可使从左到右依次增长2个长方体,这样排列就有规律了,所以答…  相似文献   

11.
图形的转换     
一、解题注意点⒈不同形状的图形轮换排列是有规律的。⒉两个形状不同的图形,前后位置是始终不变的。⒊各种图形颜色不同,也是图形轮换的一种依据。二、举例例1下面的图形在排列上是有一定规律的,试把缺去的图形选出来,填在答案的()里。答案()解:上面图形的排列,是○至◇八个图形为一组,每组中有四种图形,第九个图形就是第一组的第一个图形。可见这八个图形一组一组地轮换下去,因此缺去的图形是②。例2下面图形在排列上是有一定规律的,试把缺去的图形选出来,填在答案的()里。答案()解:通过观察发现上面的一排图形,是…  相似文献   

12.
<正>函数综合题一直是中考数学的难点,也是学生普遍感到棘手的问题.本文以各地中考试题为例,介绍五类常见的题型,以供同学们参考.一、"一垂两转"、"一转两垂"型"已知两点,在一图形上确定第三点,使以这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这  相似文献   

13.
(四)将原题图形中的某一部分移动变化后,构造开放题此类题型在改编时主要是将原图中的某点或某直线变换位置后,得到新的图形,构成开放题。例8 已知AB是⊙O的直径,A、O、B三点到任一直线MN的距离分别为AC、OE、BD。 (1)说明OE、BD、AC三者间的关系,并给予证明。 (2)说明AB、BD、AC三者间的关系,并给予证明。说明:此题是由四年制几何教材第三册第65页第  相似文献   

14.
请你拿一张纸和一支笔,随意拼搭,当组成一个图形时,请你给它一个“说法”。例“它俩是好朋友。”(一位三年级同学的答案)“作茧自缚。”(一位四年级同学的答案)“远处高楼的倒影”(陶元敏,三年级。敏捷的联想,恰到好处的布置)纸与笔的交流@略施一计  相似文献   

15.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亲爱的同学:祝贺你完成了一学期的学习,现在是展示你学习成果之时,希望你能尽情地发挥,祝你成功!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前的字母填入下表相应的空格内,每小题3分,计3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1.下列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位于第三象限的是().(A)(3,-3)(B)(-2,-2)(C)(0,-3)(D)(-3,5)2.判断下列几组数据中,可以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的是().(A)6,15,17(B)7,12,15(C)13,15,20(D)7,24,253.如图1所示五家银行行标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有().图1(A)1个(B)2个(…  相似文献   

16.
⒈解题注意点⑴看清移动前的图形和移动后的图形。⑵各题图形的组合有以下几种方式:①有的是两个图形的简单重叠。②有的图形重叠后,只要重叠的部分。③有的图形重叠后,去掉重叠的部分。⒉举例例1根据左边上、中、下三组图形的各自三个图形的关系,从右边的图形中,找出一个适当的图形,补到左边缺少的图形中去。解:上面上、中、下三组图形,每组前面两个图形重叠后,形成第三个图形,我们发现是把重叠部分去掉而成第三个图形的,所以答案是③。例2从上面两组图形中的规律,找出第三组中缺少的图形。解:根据上面两组图形排列规律,右…  相似文献   

17.
题目(2004高考湖北卷理科数学⑥)已知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点P在椭圆上,若P,F1,F2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则点P到x轴的距离为()A.9/5R3C.9(7~(1/2))/7D.9/4这是2004年高考湖北卷理科数学第6题,笔者把它作为一道测试题,让同学们做,统计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同学都选了C,但此题的正确答案应为D,分析错误原因在于同学们的思维定  相似文献   

18.
九年义务教材《几何》第三册第210页第25题是: 如图,已知半圆的直径AB=40cm,点C、D是这个半圆的三等分点,求弦AC、AD和CD围成的图形的面积S. 解 ∵AC的度数=BD的度数=60°, ∴.CD//AB.  相似文献   

19.
平面几何中,有许多问题,同一个叙述,能画出不同的图形,相应的解法和结果往往也各不相同,怎样能把适合题意的图形一个不漏地全画出来呢?不妨从下面三点考虑:1.注意图形的不同形状例1 已知:△ABC 中,AB=15,AC=20,高 AD=12.求角平分线AE 的长(初中《几何》第二册第65页第2题).  相似文献   

20.
一、解题注意点⒈首先观察图形在增多还是在减少。⒉先比较第二个图形与第一个图形有什么不同,再比较第三个图形与第二个图形有什么不同,以此继续下去,从中找到规律。二、举例例1从右边五个图形中,选出一个合适的图形,填到左边图形的方框中去。解:通过观察,对图形进行比较,左边4个图形,从左到右的排列是:右边的图形分别比左边的图形都增加一根竖线和一根横线,因此方格中的图形应该比前一个图形增加一根竖线和一根横线,所以答案是④。例2在图中,方格内应有多少个小圆圈?解:从第一图25个小圆圈起,第三图是9个小圆圈,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