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居易是中晚唐诗坛的大家。在创作上,他取得了与李、杜齐名的卓越成就,在诗歌理论方面,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产。以《与元九书》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论,是他所倡导的新乐府运动的理论纲领,也是他前期创作讽谕诗的艺术实践经验的概括与总结。就其作为一种艺术理论在我国古典美学史上的由来和影响而言,白居易的诗论又是唐代自陈子昂、杜甫以来,诗歌领域里现实主义同形式主义斗争之集大成的理论总结。在诗歌繁荣的唐代,如果说李、杜的诗作是诗歌创作的不可企及的高峰,那末,元、白的诗论则是诗歌理论  相似文献   

2.
(一) 白居易是诗人,又有理论著述。他的《与元九书》和其他评论,构成自己的理论体系。白居易志在“兼济”,他的诗论也贯串了“兼济”精神。后人多肯定他解决了文学理论和诗歌创作中的一些主要问题,称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批评家之一。但是,白居易的诗论,经验与教训兼有,甚至有较大的片面性与空想性。今拟在几个主要方面,进一步作些考察,观其得失,希望对古代文论遗产的批判继承,提供一点参考。中国古代文论,特别是诗歌理论,大都受儒教影响。先秦孔子论诗,就讲“达政”、“专对”、“事君”、“事父”,主要是为实用。汉代《毛诗序》论诗,对诗歌本身之性  相似文献   

3.
白居易诗论的核心内容是在其政治策论著作《策林》中提出来的,它是白居易的政治理论的组成部分;而体现这种理论主张的讽谕诗又是在他作谏官前后为配合政治进谏而写作的,这决定了他的诗歌理论的价值取向只能是封建的政治价值。这在白居易时代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但现代的研究者惑于其诗论的政治色彩,对他的诗论评价失实。其根本原因是忽视了白居易诗论的价值取向。明确白居易诗论的价值取向,是解决在白居易诗论上争论不休的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白居易的诗论主张诗歌要反映人民疾苦,强调诗歌的社会政治功能等其进步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但其诗论与创作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作者诗论中由于过分强调诗歌的美刺比兴,对前辈诗人的创作成就缺乏足够的认识,同时,他写了许多表现"知足保和"思想的诗。白居易的讽喻诗还制格立法,虽然主题专一、鲜明,达到了他"塞言责"的目的,但格法一定,必然影响诗歌艺术构思的复杂性和对现实概括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5.
桐城是一个诗人辈出的地方,方苞之父兄师友许多都是杰出的诗人,方苞在其影响下很早便对诗歌创作产生了兴趣,并且终身没有中断过诗歌的创作。其诗作流传不多,就目前所存诗作看来,可谓义正辞雅但韵味稍逊,因此其诗歌也受到了一些人的批评。作为一个文论家,方苞的诗论继承了传统诗论中“诗如其人”、“文以载道”的观点,重视诗人的经史根基和诗歌内容,又与其古文“义法”理论中之“言有物”一脉相承。方苞诗作和诗论成为后来桐城诗派的先声,值得学者研究和重视。  相似文献   

6.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讽谕诗论是他创作讽谕诗的理论指导,内容主要有四:一是诗歌创作要以情为基础,以情感人;二是“为时”“为事”的创作原则;三是诗歌的语言要通俗易懂,诗意显豁;四是原则上,内容与形式要统一,但必要时也可例外。他的诗论是对是对《诗经》精神的贯彻,与元结诗论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7.
白居易的诗歌中,浓郁感伤和知足保和、委顺任化的诗作占相当大的比重,感伤与摆脱感伤也构成了白居易人生和文学创作的两大主题。从其心路历程的发展变化看,早年形成并伴随着他的感伤,促使他不断努力摆脱、超越,形成了颇具时代特色的“中隐”思想。但这也使他沉醉在生活的“乐趣”中,没有对自己的人生继续进行深入思考,导致生活在伤感中,未能实现对伤感的彻底超越。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的诗论包括四个层面:一.本质论.认为诗以“情”,“义”为本。二,功能论,指出诗歌具有政治教化和审美娱乐等方面功能。三,创作原则,要求“为时”,“为事”而作,四,审美标准,以“尚实”,“尚俗”为艺术规范,这些构在了白居易的诗论系统,这一理论系统是对儒家诗论的重大发展,也把现实主义诗论推向了高峰。  相似文献   

9.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对中国革命文艺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给我们留下了一笔极其珍贵的精神遗产。其中,不但有大量的战斗杂文,有小说、散文、文艺理论和翻译,而且还有不少的诗论和诗作。对这些诗论和诗作,今天若能深入地学习、研究,从中吸取教益,将大有助于我们对有关诗歌问题的认识,有助于我们在诗歌创作中警惕和克服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倾向,充分发挥诗歌在“四化”建设中的战斗作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诗歌的更大  相似文献   

10.
姚鼐“熔铸唐宋”的论诗宗旨将桐城派诗论推向新的高峰,是桐城派诗论走向成熟的标志。表面上,“熔铸唐宋”吸收了前期刘大抛与姚范的诗歌主张,具有涵容性,其实,这种理论并非是对二人诗论的简单因袭,同时也有创变革新,因此,也具有深刻性。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代史学大师,钱大昕的诗作总是透露出浓厚的史学趣味,他在经史方面的知识积累及思维习惯,影响到了他的诗歌创作。他以史品诗,由“史家三长”引申出“诗学四长”,以惩恶劝善的史学功能观倡导通过诗歌来进行社会教化,主张诗作敦厚古朴。他用考据家和史学家的眼光训释注疏诗作、品评诗歌内容,主张以学为诗。同时,钱大听还以诗论史,他的怀古咏史诗总是表现出史学家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在“明体致用”的治学宗旨指引下,他的诗作还有因古鉴今,关心现实的特点,严密考订的史学方法在他的诗歌中也有表现。钱大昕诗作的主要价值不在于抒发内心的喜怒哀乐,而在于含经咀史、评史论经、诗史互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毛诗序》是我国第一篇诗歌理论专著,是较早系统地总结儒家诗论的一篇纲领性作品,随后儒家诗论历经千年发展,诸多文人对其进行了阐释和补充。中唐白居易的《与元九书》是结合个人创作经验而成的一篇诗歌理论作品。其主要观点与《毛诗序》中的诗论思想一脉相承,既吸取了前代诗论中的进步因素,也提出了一些新的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13.
《诗品》中“吟咏情性”的诗歌本质论是钟嵘批驳当时不良文风的出发点,是他的诗论思想中最具统摄性的命题。本文试图论说这一本质论在其诗论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白居易形成了一种批判现实,暴露现实的诗歌创作理论,创建了新的现实主义诗歌理论。将诗歌和政治、人民生活密切结合,这是白居易诗论的核心。他强调发挥诗歌的社会作用,主张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力求语言浅近平易,对于诗歌的通俗化起到了巨大作用。应辩证地看待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主张,他强调诗歌反映社会现实,但在强调内容的真实性的时候,混淆了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界线。  相似文献   

15.
梁宗岱的象征主义诗歌理论深受法国象征主义大师瓦莱里的影响,但他在自己象征主义诗论的建构中将中西方的“象征”理论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象征主义”诗论,体现了在“物我两忘”中追求“宇宙意识”的审美理想,他的诗歌理论虽然缺少“现实意义”,但其对于诗歌美学理论的建设是有一定价值的。  相似文献   

16.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同时白居易是一名多产的诗人,其文集《白氏文集》共收录诗文近4000篇。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他将自己的诗作分为闲适、感伤、讽谕、杂  相似文献   

17.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在针对其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时,总是将其文和其人相结合.其实,作为人们研究对象的闻一多,其诗作、诗论与杂文等,也都是其方正人格的表现.闻一多凡事追求完美和极致,由于其人格建立在高洁的基石上,因此,他之由绅士转变为斗士,就不是政治家的政治表现,而是坚持正义、寻求真理的知识分子行为.所以,其方正人格的"绝唱"又使其诗作诗论乃至杂文的品位得到彰显.闻一多虽然失去了宝贵生命,但正因为他有"道",所以无论其诗作、诗论还是人格,都能获得圆满和永生.  相似文献   

18.
李承统 《现代语文》2008,(3):116-116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就《琵琶行》的“整体感知”中,对于诗歌所塑造的琵琶女形象,由她的生活经历,认为白居易借此“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的悲惨命运”,又从白居易谪居卧病浔阳城的自叙中,认为“诗的最后他没说出遭贬的原因——这是无须说明的。在封建社会中,直言敢谏的人,其结果只能如此”。以上两点,将诗作冠上了具有批判封建社会制度的价值,笔者对此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9.
许筠的诗歌理论深是中国诗论影响下的产物,许筠更承传了中国古典诗学的批评方法,尤其是摘句批评朝鲜诗人诗作,在其诗学批评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体现出了他的尊唐诗学意识。  相似文献   

20.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深受人们的喜爱。其诗歌文艺观以尚俗诗学观为主,表现为“尚实、尚俗、务浅”。这种诗学观受到儒家功利主义文艺观的影响,白居易希望诗歌对于人民有所教化;当然,白居易追求的尚俗诗学观与中唐发达的城市经济与世俗文化密不可分,这种环境是其诗学观形成的现实土壤;与尚俗诗学观相适应的,则是白居易追求诗歌思想、语言的浅近,这种务浅的特点也是白居易诗歌较为明显的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