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比N还N”作为一个突破常规的变式,已经是一个热门话题.学术界有关“S比N还N”的论述很多,有的涉及它的句式;有的涉及它的语用;有的涉及它的功能;有的涉及它的语义;有的涉及人类语言认知.文章主要从认知隐喻、认知转喻、隐喻和转喻共同作用等三方面来阐述它们对“S比N还N”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主要分析“S比N还N”构式的语义识解问题。在考察构件N语义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名词物性结构与N的内涵属性关系,发现物性结构理论可以较为系统地描写解码者所具备的名词静态百科知识。进而,基于物性结构和概念整合理论可以描写、解释“S比N还N”构式的语义识解过程。语义识解是一个带有解码者个体性、主观选择性特征的在线动态过程。物性角色、认知环境、记忆之间的互动最终促成了“S比N还N”构式义的精细化识解。  相似文献   

3.
“比N还N”的比较级同语式具有简洁精练、和谐对称、语义鲜明、凸显强调等众多语用特征,常用于日常生活对话中,且出现频率日益增高,得到不少学者的关注与研究。本文采用语法—语用的双重转喻机制,对“比N还N”类比较级同语式进行研究,主要解释对这一比较级同语构式的转喻理解,并追根溯源探讨其传承的生成机制。研究发现,“比N还N”比较级同语构式由“N是N”同语构式衍化而来,受“N是N”构式特征的压制,如名词形化以及描述项的确定性,同时部分传承了其句法特征,即语法转喻和语用转喻同时作用的双重转喻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X比N还A"和"X比N还N"两个构式为例探讨了二者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这一连续统的演变。文章认为"X比N还N"是由一定修辞动因在语法构式"X比N还A"基础上衍生的一种修辞构式。并以此为据,尝试论证了语法构式与修辞构式之间的某种转化关系。  相似文献   

5.
徐明星 《文教资料》2010,(18):109-111
"比N还N"构式是人们日常口语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超常组合构式。本文从对"比N还N"组合作为一种构式的理据性入手,讨论了该构式对进入其中的N的选择限制,同时对后项N的非范畴化和构式的补偿表意性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X比N还N”是现代汉语差比句中较为特殊的句式.本文通过对比该构式和典型差比句“x比Y还A”,发现该构式的语义不是比较,而是说明“X”的某一特质,意义相当于“X像N一样A”,或者“X很/非常A”.该构式对进入其中的“X、N”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还N呢”与“比N还N”格式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还N呢”与“比N还N”,都是口语中时常见到的格式。对于这两种格式,语法学界讨论很少。即使有时提及,也是只言片语,迄今为止尚无详细论述的文章。这两种格式很特殊,它们的特殊之处,就在于都包含有“还 N”这样的形式。例如:  相似文献   

8.
"X比N还N"句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比N还N”句式是现代汉中一类特殊的“比”字句,被比较项与结论项由同一个名词来充当,口语性强。文章主要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解释这一句式里N的限制条件、性质、功能,“还”的性质、功能,句式的语义特征以及语用效果,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进行分析、研究,探求这一句式与一般“比”字句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9.
“比N还N”中,比较物的相似性带来了被比项N取类的广泛性,格式常规的比较义凸现了变项N的内质细节,介词结构规约了结论项N的述谓性。  相似文献   

10.
"比N还N"句式是一种特殊的句式,言简意赅,有丰富的语用意义,但它又不符合传统语法,"还"是副词,其后需要形容词性的短语来做述语。我们运用构式语法从整体上分析了此句式的理解机制,并认为"比N还N"是一个构式,有自己独立的语义和语用意义,并对其中的名词进行压制,认知转喻是压制的认知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有关现代汉语"副名"构式的研究已有50多年的历史,该研究认为使用最多的名词是抽象名词。虽然"比N还N"构式含有"副名"构式"还N",但在名词使用上与"副名"构式既有相同,也有相异。造成相同的原因是:两构式都分别传承了上位构式的形容词句法和语义特征;"比N还N"构式传承了"副名"构式的部分名词形式。造成相异的原因是:"比N还N"构式中的后一个N受到前一个N的压制,"副名"构式仅仅是程度副词修饰名词,且使用的程度副词数量更多,这两个因素使"比N还N"构式名词使用的自由度不如"副名"构式大。  相似文献   

12.
王雷 《考试周刊》2010,(24):41-43
近年来。“比罗密欧还罗密欧”、“比曹操还曹操”、“比阿Q还阿Q”之类的表达式很是流行。这种新的语言表达式的流行。引起了语言研究的关注。因为它的特殊性不只是比较项和结论项是由同一个名词充当.还因为这个句式中后N由程度副词修饰。已经有很多学者对此作了研究与论述.基本上都是从句法、语义、修辞语用方面对句式的句法功能、语义上对N所指的不同、所用辞格和修辞效果、名词进入该句式的语义要求等方面作出了分析。然而从语用和认知方面还没有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比N还N”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口语和文艺作品中常见的语言句式,但该结构中前N和后N同名异性。前N体现的是它的概念意义,后N体现的是它的内涵意义或联想意义,这些意义都是名词的性质意义。  相似文献   

14.
"比N还N"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变异用法,根据美国社会语言学家William Labov所总结的变异公式,我们可以看出,从语言与客观物理世界的关系看,"比N还N"组合的出现有深层的动因;从语言的外部因素来看,根据"比N还N"结构的变异情况,可以从社会因素、语体风格和交际参与者等三方面来考察"比N还N"的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15.
王强 《现代语文》2008,(5):27-29
"X比N还N"句式是现代汉语中一种超常规组合的"比"字句,比较客体"前N"与结论项"后N"是由同一个名词"N"来充当,经常出现在口语和文艺作品中.本文通过考察格式中"前N"与"后N"在句法功能上的差异和进入本句式的语义条件限制,从三个平面出发,并结合认知语言学,分析、探索这一句式与一般"比"字句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16.
“比N还N”结构,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不仅使语言含蓄、委婉,产生朦胧之美,而且可以收到蕴涵丰富、言简意赅、幽默风趣的表达效果。本文从从语用价值、语用基础和句式基础三方面探讨“比N还N”的一些特点,并说明这一结构的合理存在和大量应用,不仅有其句法基础,也是潜性语言显形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汉语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在国家经济腾飞的今天,汉语语法家族又添新成员——“比N还N”结构。本文用大量实例,从构成、表意、语法功能、出现语境几方面对这种结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从认知构式语法的角度,对前人研究较少的"比N更N"结构进行了深入阐述,开创性地认为其具有独立的构式身份,并重点论述了"比N更N"构式的构式义、"N"的特征及构式的理据性,说明构式语法对于汉语新型构式的可操作性及解释力。  相似文献   

19.
A与S比本领     
A:字母表中我第一,大伙夸我最神气。S:排在第一不稀奇,咱把用法比一比。A:符词是我第一衔,用在单数名词前。S:单数要把复数变,必须有我站后边。A:我能用来表类别,还能泛指“某一个”。S:名词要变所有格,就得加上“'”和我。A:我表数量代替one,S:is,us我能换。A:我们用法都不少,S:小朋友们要记牢。cA与S比本领@洪会兰  相似文献   

20.
笔者曾提出了现代汉语中副词"还"的弹性量域连续性——"达量、持量、增量、过量",且基于语言哲学和动态范畴观分析了"S比N_1还N_2"构式中的N_2在"还"的压制下所出现的范畴调变现象。本文继续沿这一思路尝试论述该构式在语义、语用、修辞等方面所蕴含的深层哲理,主要强调以下两点:从原型标准到程度增量;从词典意义到百科意义。这充分说明,罗素和维特根斯坦所提出的"专名有内涵义"是有根据的。本文最后还指出对该构式进行语言哲学研究的意义所在:这既为汉语研究增添了一条新的分析思路,也可丰富语言哲学的研究内容,更为国外理论本土化提供了一条新的探索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