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仁萍 《教学随笔》2016,(5):139-139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将“归属与爱的需要”列为人的重要心理需要,也是一种精神需要,一种对“心灵家园”的渴望。因此在社会适应过程中对幼儿进行爱的情感教育形成归属感是儿童的精神需要。幼儿园大班开展爱家乡的情感教育,首先应构建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情感教育课程,而后利用本土资源,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教育活动,捕捉教育契机,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师爱,即教师对幼儿的爱,是一种崇高的科学精神,教育实践中如何爱幼儿,激起幼儿的情感,让幼儿"亲其师"又"信其道",师爱便成了维系师幼间教育的纽带。人在幼儿园阶段,心理基本需要中,情感需要是第一位的。师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幼儿心灵发展。  相似文献   

3.
林幼莲 《时代教育》2013,(4):164-165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有着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和深厚的知识内涵。挖掘传统节日活动教育价值,对幼儿进行传统节日教育,有助于提高幼儿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认同,能激发幼儿"爱"的情感,符合《纲要》指出要培养幼儿"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爱的教育"。作为一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教育是爱的事业。这种爱是"一切为了幼儿,为了一切的幼儿,为了幼儿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它包含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爱心最是有情物,化作春风更催人"。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教师应当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更要有爱的艺术。  相似文献   

5.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应培养幼儿团结合作、富有同情心、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社会情感。本土文化作为人们为人处世的一种方式、方法,是经过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洗礼而积淀下来的,在很大程度上能对个体的社会素养进行提升,而这正与《新纲要》的精神相符合。所以,如何让本土文化在幼儿园得以传承、发展,弥补本土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缺失,提高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知程度,促进幼儿人文素养的积淀就成为本研究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一个庄严的字眼,教师是教育的直接传播者和执行者,"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神圣灵魂,这是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也有很多人说:"爱是一种奉献。"它如一股甘泉,一股热流,穿透人的心田。其实爱除了是一种奉献以外,它还是一种责任,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天职就是给孩子希望,教育是播种希望的事业,以大爱的心胸去关爱幼儿,改变观念,注重表达方式,升华师德,提高自身素质去热爱幼儿,强化职业情感,去爱幼儿,对幼儿负责,让爱与责任成为幼儿教师的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7.
谢瑞晶 《甘肃教育》2014,(11):30-30
正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认为这句话放在对幼儿的教育上是最恰当不过的。爱是教育的前提和保障,因为爱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精神需要。有人把师爱称作师德之魂,是因为爱孩子是作为一个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那么,对于不同班级的幼儿,教师该怎么做呢?一、小班——关爱、呵护幼儿园是幼儿从全家人的宠爱和呵护中走出后  相似文献   

8.
"爱的教育"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教育史上,最早提倡"爱的教育"的代表人物是裴斯泰洛齐,在其教育实践中一直以爱心育人,是爱的教育的典型提倡者。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的时候,运用"爱的教育"理论指导游戏可以完善对幼儿的情感教育,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9.
本人利用"泉州西街"这一本土资源,整合各方力量,依据幼儿身心发展和认知结构特点,全方位地让幼儿接触家乡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特产小吃等。从而让幼儿在耳闻目睹的亲身体验中感受家乡的美和爱,萌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相似文献   

10.
徐璐 《考试周刊》2014,(61):186-186
<正>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孔子的"仁爱",到墨子的"谦爱",都说明了关爱教育的重要性。我园一直努力创建德育特色园,致力于对幼儿进行关爱教育,对如何科学、恰当地在关爱教育中对幼儿进行多元评价开展了细致深入的研究。健全关爱教育中多元评价机制,不仅能全面客观地对幼儿的关爱行为进行观察与评价,更是幼儿关爱意识建立、关爱情感培养、关爱行为形成的重要环节。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和促进关爱教育的有效开展,让幼儿  相似文献   

11.
正情感是完美人格的组成因素,是幸福人生体验的构成基础。许多优秀的阅读作品饱含作家情思、蕴含生活哲理,选择其中适宜幼儿阅读的作品,采用有效的组织指导策略,引导幼儿在阅读活动中体验积极的情感,能培养幼儿知恩感恩、珍惜生命、珍爱亲情友情的品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一、选择适宜渗透情感教育的阅读材料1.选择以"爱"为主题的图画书对幼儿渗透亲情友情教育。幼儿的情感世界是敏感而丰富的,对爱的渴求  相似文献   

12.
朱永春 《考试周刊》2012,(45):183-184
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爱是一种情感交流,爱是一种行动体验,爱更是一种理解和尊重.  相似文献   

13.
一、教师的教育情感与态度是创造精神环境的重要部分教师的教育情感与态度是为幼儿创造良好精神环境的决定因素。幼儿需要友爱、和谐、融洽的精神环境,所以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幼儿之间应该亲切友好,对幼儿应充满爱心,无选择地给予他们爱,尊重其兴趣、爱好及合理的要求,采用正面的方法鼓励幼儿上进,培养其自信心,对其做到亲切中有真诚,和蔼中有严格,关心中有鞭策,平等中有竞争。(1)要热爱幼教事业,有良好的师德,尊重幼儿,与其建立真正平等的师生关系,要以满腔的热情去关心每个孩子,爱是教师培养孩子良好智力品质的能源…  相似文献   

14.
当今家长极为重视对幼儿的智力培养,往往忽视对幼儿情感与人格的培养。许多家长溺爱孩子,把养育当作教育,使得幼儿只知索取,不知给予;只知独占。不知分享:只知被爱,不知爱人。对于家长的爱、他人的爱,只见物,不见情。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我们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让家长了解教育,参与教育,使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家园联系会我们根据教育的需要举行各种形式的家园联系会。一种是向家长公布教育工作计划,使家长了解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并请家长对教育方案提出意见和建  相似文献   

15.
"绘本"贴近幼儿生活,能唤起幼儿阅读的欲望,对幼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成长有着独特和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文章主要阐述如何在绘本教学实践中渗透情感教育,通过探索有效的绘本教学策略、开展多种形式的绘本教学延伸活动,帮助幼儿去感受爱、学习爱,并向他人表达爱,让幼儿成为有着丰富情感的人。  相似文献   

16.
孙超 《教学随笔》2016,(3):152-152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爱的教育”。作为一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教育是爱的事业。这种爱是“一切为了幼儿,为了一切的幼儿,为了幼儿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它包含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爱心最是有情物,化作春风更催人”。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教师应当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更要有爱的艺术。  相似文献   

17.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美食"无疑是非常吸引幼儿的,而"本土美食"则能够在吸引幼儿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了解本土文化,进而培养出幼儿对家乡的情感。本文首先阐述了本土美食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促进意义,找到培养的角度,而后以"发现美食""了解美食""美食交流"获得对家乡的认知与了解,促进家乡情感的提升,并为幼儿搭建交往的平台,促进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关爱是一片天空,给人无限的希望;关爱是一盏明亮的灯,照亮人们美好的未来;关爱是一股清泉,滋润每个人的心田。"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情感、品德方面的教育是贯穿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的,关爱教育是幼儿园品德教育的切入点,我们幼儿园也把这种情感教育的活动渗透到每一个环节中,不断地丰富孩子爱的教育。幼儿时期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如何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爱的教育是  相似文献   

19.
<正>《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爱是一种情感交流,爱是一种行动体验,爱更是一种理解和尊重。赞赏,因其优点而赞叹,因其大胆举手而赞许,因其非凡表现而赞扬……赞赏,往往是好孩子的专利,人们总喜欢把赞赏的眼光留给他们。其实,问题幼儿转化之所以任重而道远,之所以复杂而反复,就是因为他们缺少了爱,缺乏了  相似文献   

20.
李蔚芳 《教师》2013,(9):11-11
爱是教育中的一个主要因素,它不但是一个人发自内心的情感,是老师教育学生的初衷,也是老师所需要的一种教学能力。因此,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该全面了解幼儿的心理,把握好孩子淳朴、天真的心理动态,巧妙地利用“爱”来启迪幼儿的心灵,把好启蒙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