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故乡》这篇课文是中学语文课本里的传统篇目,是鲁迅短篇小说中的名篇.学习鲁迅的文章是中学语文教学绕不过的槛.因此,教学这篇课文时首先要求学生进一步掌握小说的相关知识.然后,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简单的鉴赏分析.基于这样的出发点,笔者优化了本节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鲁迅先生的作品共24篇,另外还有几篇论述、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这个数目几乎占全部课文的十二分之一。一个中学生在六年的语文学习中,接触到的知名作家将近二百人,而鲁迅一人的文章竟占了十二分之一,可见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就我在三十年中学语文教学生涯中接触到的语文教师和学生来看,总的说来对鲁迅作品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有些学生常常说:“鲁迅作品半文半白的,我读不懂。” 为什么效果不好?主要是有些学生没有学懂,因而也就不愿意学。可见,能否学懂是愿意不愿意学的前提。本文想侧重谈谈怎样使学生读懂鲁迅作品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鲁迅小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其经典性,在单元安排中也总处于重要的位置。《药》是粤教版高中语文小说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学生在读完课文后,普遍的反应是不知道文章讲的到底是什么。学生不能完全明白文章的意思,这也是实际情况。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二是鲁迅小说内涵的深刻和手法的独特。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选入初中一年级语文教科书中的一篇课文。文中有一段长妈妈给儿时的鲁迅讲的美女蛇故事。对这个民间故事,有的说这故事坏,有的说这故事好,有的说这故事既有封建糟粕也有深刻寓意。这就涉及到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如何正确地把握和介绍中学语文课文中遇到的民间文学知识?  相似文献   

5.
中学鲁迅作品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编入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名篇有二三百篇,涉及的名家不下一二百位.在这些作家中,鲁迅出现的频率最高,入选作品最多,思想含量最重.据统计,目前全国使用最广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写的中学语文教科书,入选的鲁迅作品有16篇,如果加上与教科书配套的自读课本中的18篇,入选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达34篇之多.这就客观上使鲁迅作品教学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6.
我校建校初期,在于“中国现代文学”课的时候,我们发现这样一个问题:虽然这门课有关鲁迅的教学课时还是比较多的,但对鲁迅只能重点分析《阿Q正传》,而中学课本中,鲁迅作品每册都有,多达二十余篇,作为一个师范院校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中学语文的教学,如果对中学语文课本中鲁迅作品没有较深的理解和研究,是教不好这些课文的。特别是鲁迅作品思想的博大精深,艺术的多姿多采,语句的含蓄深刻,还有一些比较难解的词和句子,不下点功夫,是不易掌握的。因此,为了体现中文教学的师范特点,为了培养的  相似文献   

7.
作为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重点课文,仅鲁迅作品就选用了18篇,占阅读课文总数的10%以上。这些作品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包括小说、杂文、散文,几乎代表了鲁迅各个时期的重要文章,而且贯穿于中学阶段各个年级的各册教科书中。可见,鲁迅作品教学直接影响着中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遗憾的是,作为阅读教学的重头戏,鲁迅作品  相似文献   

8.
<正>备课时,我算了一下进度,下星期要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是鲁迅的侄女周晔在他逝世九周年时写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文章。由于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远,文中所讲的故事及人物令学生难以体会和理解,作为授课教师要想把课文上到学生的心里去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要想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去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去感知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在备课上非得多下点功夫不可。记得六年前上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很快地走进课文,  相似文献   

9.
胡大清 《湖南教育》2005,(23):34-34
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已成为人类共同的呼声,因此寓环保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一、结合环保课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语文教材涉及环保的课文不少,以八年级下册三单元为例,五篇课文都是以“人与自然”为主题,这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好时机,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领悟课文,促使他们自觉成为环保的参与者和宣传者。如讲授《敬畏自然》这篇课文时,可借助多媒体播放空气污染、…  相似文献   

10.
《藤野先生》是一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重要地位、悠久历史的经典课文,如何对经典的教学进行创新是摆在所有中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对这篇经典课文进行了创新设计的探索、实践和总结。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我曾系统地阅读过中学的十二册语文教材。在十二册教材里,我发现文学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作家能象鲁迅那样荣幸能有这么多的作品被选为教材。根据统计,教材中共选入鲁迅作品二十二篇,其中小说八篇,杂文十篇,回忆散文三篇,序文一篇。教学好鲁迅的这部分作品,是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语文教师的光荣职责。它对于我们学习鲁迅,普及鲁迅作品,使广大青少年懂得鲁迅,了解鲁迅,能象鲁迅那样去工作和生活,有着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鲁迅先生的作品在部编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十几篇,学习这些鲁迅作品能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呢?  相似文献   

13.
《风筝》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也是这一册课本中最难理解的一篇课文。编者的意图在于让学生理解"在矛盾和冲突中也有亲情",并引导学生"多角度探究问题"。要顺利完成教学任  相似文献   

14.
入选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鲁迅作品,有好些是长文章。如《祝福》、《阿Q正传》、《药》、《为了忘却的记念》等。这些长课文的教学,过去不少教师都用五、六节课时,教学拖沓,学生感到疲惫,边学边忘,索然无味,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长文短教,这是近年来课文教学改革的一条重  相似文献   

15.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二、引导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时代背景。 三、自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的程度。 四、再读课文,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囫圄吞枣张冠李戴恍然大悟饱经风霜 五、读课文,了解这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生前的哪几件事。 第二课时 一、引导学生复述作者回忆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事。 二、引导学生围绕主要话题:周晔笔下的伯父,我心目中的鲁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结合查找的资料,独立阅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请 学生说一说:作者在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的《社戏》编人中学语文课本已经很多年了,遗憾的是,对课文主旨的把握,却存在着重大的疏漏与偏差。多年来,对这篇课文的主旨概括基本上都是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与留念.表现的是人性美、民风纯之类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阿长与〈山海经〉》是现行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课文。学者们对这篇课文从题目、主旨、人物形象及写作艺术等多方面作了解读分析,语文教师对其教学内容也作了多方面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分析独特的叙述视角等。抓住文本中的一些关键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文本独特的构思及写作特点是这篇课文教学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8.
《阿Q正传》是鲁迅的一篇影响深远的短篇名作,多年来一直作为中学语文课文使用.但其鲁迅式的深刻与独特也确实为教学中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阿Q性格中革命性和落后性的矛盾,学生总觉得不可思议,既不理解他真实地要求革命的一面,又不理解他落后的一面与他反抗性格的联系,……对于阿Q悲剧的必然性以及形式这一悲剧原因,学生多半归纳到他性格方面的因素,而不能通过阿Q的悲剧来  相似文献   

19.
张怀信 《教学随笔》2014,(10):20198+198
北大中文系教授温儒敏老师对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有独特的感悟与思考,苦心孤诣地创作了《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一书,见解独特而新颖,论述精辟而深刻,在语文界引起强烈的反响。于2009年,在温儒敏老师的指导下,孙芳经过调查分析,写了《北大学生看中学语文中的鲁迅教学》一文[1],分析了北大一年级学生的小论文——《我观中学语文中的鲁迅教学》,共100篇,其中95篇是北大中文系一年级本科生所提交的。  相似文献   

20.
鲁迅作品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名篇有二三百篇,涉及的名家不下一二百位。在这些作家中,鲁迅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个。入选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古今中外所有作家,没有谁可以与他并提:出现的频率最高,入选的作品最多。一些作家在谈及鲁迅作品对自己的影响时所举篇目,大抵不出中学语文教材的范围。一些鲁迅研究工作者在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时,几乎都讲到中学语文教师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学语文教学在宣传和普及鲁迅作品,继承和发扬鲁迅精神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一斑。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中学语文课堂成为传承鲁迅这笔宝贵的民族精神遗产的主要渠道之一。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将成为全民族绝大多数人认识鲁迅、走向鲁迅的主渠道,同时,也是中国知识界认识鲁迅、走向鲁迅的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