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助读系统又叫提示系统、助学系统或导学系统,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顾黄初先生在《语文教学研究的多向探索》中就提出:"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四个系统,即知识系统、范文系统、作业系统和导学系统。"在语文教科书中,助读系统是指帮助学生学、教师教,致力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而设计的一系列材料。其实质内容就是对学习要求、重点和方法的提示,对某些疑难问题的诠释,对相关资  相似文献   

2.
新颖·系统·实用——评《新编古代汉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编古代汉语》一书在内容选编上,知识介绍的系统性方面以及文选、练习的设计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是一部很新颖、系统、实用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3.
练习系统一般是指与选文系统、知识系统、助学系统相并列的教材组成部分。好的练习系统,是学生有效提高语文能力和考试成绩的重要工具与途径之一,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课程内容,有助于教材目标的实现。当前,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4年9月)对语文高考分值未作调整,但可以说,"大分"无疑是未来深化改革的发展趋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无论教师还是学生,为迎接"大分时代"的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的确立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目前,部分语文教师对教学内容把握不准,导致语文教学课堂的效率十分低下。部编本语文教材构建了多层次自主学习的助学系统,语文教师从结合教材目录分析,整体把握课文类型;通过单元导读分析,系统理解单元目标;透过预习练习分析,具体确定文本内容;综合学生实际分析,灵活反映生活实际四条路径出发,合理运用部编助学系统这一法宝,将极大地提高确定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构建起高效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5.
"复习型导学案"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现行新课标教材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学生为本,教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设计,有效引导学生预习,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用于指导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与普通导学案不同的是,复习型导学案作为复习的资料,可有效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复习的有效性。教师在复习阶段要做的就是导学、助学,帮助学  相似文献   

6.
正支架式导学,是在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学习目标之间建立一种帮助学生理解的支架,一步步提升学生学习的水平。那么,如何以"现有教材"为基点,立足课堂与课外学习,通过支架式导学的方法,引领学生掌握学法,学会学习?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做法。一、方法助学式方法助学,教师要围绕学习核心问题,按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理解框架,以学法引领为主线,分层设定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不同学习内容及学习策略,自主构建学知,学会自主评价,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教材的文本目录是指语文教材中每一课的标题和相关知识点的顺序排列集合,它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助学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笔者发现,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教师学生,都未对教材文本目录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专家学者们论述的助学系统中,都没有提及课本目录。顾黄初教授认为,"导学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的教改过程中,助学单导学(也称助学案导学、导学单助学等,下同)是一种风头正劲的实践探索,部分学校不仅认可推行,而且将其上升到"教学法"或"教学模式"的层次。但是在实践中,没有哪一门学科像思想政治课助学单导学这样争议之大。典型的要数江苏省特级教师丁双六老师发表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旬)2015年第4期的《学案导学,尽快休矣》(以下简称"丁文")一文。对助学单导学的争议,有助于人们形成对这一教学方式的理性认识,有  相似文献   

9.
练习系统是语文教材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变化必然导致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时的变化。本文以《祝福》为例,通过梳理1958~2007年版人教版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纵横比较之后发现练习系统的变化对教学内容有重要影响:从"单级"到"多级"的提问方式能够增强教学内容的连贯性;从"抽象"到"具象"的追问方式能够拓展教学内容的深广度。  相似文献   

10.
"导学检测"教学范式包含预习、展示、探究、练习、检测五个环节,整个过程以导学案为教学抓手,以当堂检测效益为目标引领,通过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该教学范式体现了"以导为辅、以学为主"的宗旨,通过以导助学、以测促学,实现导学融合。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史文选的教学内容日趋丰富。立足选文范围、内容编排、练习文选、文化常识、史料分析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中国历史文选教学内容的现状,提出如下教学建议:选文范围应以传统史部文献为基础,尽可能广泛涉及各类型文献;内容编排以史、经、子、集为序更为合理;史部文献应分二级类目,最好把史部的二级类目与经部、子部、集部并列;练习文选最好采用原版古籍片断的影印;文化常识的介绍要紧紧围绕中国历史文选的教学内容展开,不宜过多;教材编写与教学过程应从史料考源、史料比较、史料研究方面着重加强史料分析。  相似文献   

12.
现行的几种小学语文课本,多数属于文选型教材。文选型教材,是按照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选取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文章,附以练习,组合而成的。这类教材是以课文为主体,阅读是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在阅读中强调理解、体会、欣尝、鉴别、用知识的不断积累和体会的逐步加深,掌握读写知识和能力。由于文选  相似文献   

13.
人教社课标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精心构建导学系统,是一大编写亮点.导学系统旨在引导学生爱学语文,学好语文,会学语文,它贯穿了整套教材的各个年级各个单元,对学生学习语文起到引、导、帮、扶的作用. 一、导学系统存在的不足之处 1.知识点、训练点不明确,训练内容严重缺失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但是"不刻意追求"和"没有追求"应该是两回事.导学系统没有专题安排字词句短篇有序训练,编者意图想让教师成为教材的主人,借助已有的导学系统,能创造性使用教材,有机渗透各种必要的语言文字训练.作为教材,每个单元,每篇课文,都有它的知识点和训练点.但是,这些知识点和训练点在哪里?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同一篇课文"教什么"的把握各有侧重。教师多采用"课文分析式""习题串珠式""依体定教式"等思路和方法,来确定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这些思路和方法各有利弊,而用"整合聚焦式"的思维,可以通览教材文本与教材助学系统,并将教学内容进行聚焦。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2009,(1):65-68
语文教科书与一般文选的最大区别是,创编了导学系统和练习系统。在练习系统方面,人教版语文课标实验教科书,改变了以往只在课文后面编排思考练习的做法,而是根据导学、导思、导练的需要在多处设计了思考练习,形成一个练习系统。这主要指:把思考题灵活地编在课文之处的“泡泡”里;把思考题和练习题编在课后练习里,把阅读提示编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的“过渡语”里;把识字方法、读法、写法的发现、小结编在单元之后的“我的发现”或“交流平台”里。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材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编写的供教学之用的材料。现代语文教材主要指文选型语文教科书,其构成要素有课文系统、助读系统、作业系统和知识系统,其功能主要有凭借功能、示范功能、教育功能和发展功能。当前语文教师对待语文教材存在着两种比较极端的态度:一种是"唯文是教",他们认为教材内容=课文内容=教学内容,教学一篇教材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理解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于是,盲目依赖教参,把参考书上对课文的分析理解奉为"圣经",语文教师只是这部"圣经"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不少学校在课堂教学中大量采用"导学案模式",其教学模式主要以模仿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东庐中学、太古二中等学校的"导学案"教学模式为主。由学校组织本校教师编撰以预习稿、导学稿、讲学稿、练习稿等内容组成的"导学案"文本,"导学案"的编写要求教师对教材准确定位,在研究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课本知识由教本结构变为认知结构,把重点和难点知识分解,提出一个个不同类型的问题,再配备一定数量的巩固练习,形成一个学习方  相似文献   

18.
一教科书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在文选型教材体制内 ,语文教学的“内容”主要是由课文系统(教材的篇目及篇目排列 )和“知识系统”(目前主要被界定为语法、修辞、章法等知识 )构成。然而 ,在上述两个系统既定的前提下 ,教学“内容”的进一步界定 ,则主要通过教科书的助读系统和练习系统。助读和练习这两个系统实际上起着对一项“知识” ,尤其对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的固定作用 ,或者说 ,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展示。第一 ,在教学中 ,一篇课文教什么乃至怎么教 ,很大程度上要受制于助读和练习这两个系统。第二 ,具有动态性质的怎…  相似文献   

19.
国家开放大学新公共英语系列教材使用以来,配套MP3音频资源、视频资源、全媒体数字教材资源以及网络课程建设已经完成,为远程教育学习者自主进行移动学习提供了可能。在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构建"导学一助学——评学"移动学习模式是一种积极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达到"少教多学"的目标,本文创设形成以"导学式"练习为载体的课堂学习方式,结合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知识,分析课堂教学中以"导学式"练习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开展课堂学习活动的主要理论依据和现实背景,结合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分析"导学式"练习的设计、运用特点及运用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