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从沈从文生命体验入手对《边城》意蕴进行多层面、多视角的整体性观照。通过对《边城》情感结构形式的分析探寻《边城》情感基调即忧郁、忧愁的色调:通过对《边城》所营造的桃源梦境的抒情话语分析阐明了《边城》中桃源梦境的具体内容和现实依据,揭示了桃源梦境是沈从文生命体验的诗意凝结;通过对《边城》中爱情、婚恋故事叙述的分析,揭示了《边城》中桃源梦境与作者忧郁情感及对现实、历史精神的感悟的多重艺术视境融会所形成的象征性意义簇群,从而在艺术整体性把握中实现了对《边城》,意蕴的全面考察。  相似文献   

2.
时间与空间叙事元素在构建《边城》牧歌特质中作用举足轻重。沈从文对《边城》时空元素的处理为茶峒边城成为"世外桃源"提供了可能性,在独特的时空作用之下,《边城》"乐园图式"的框架得以搭建并汇入中国传统文学中"桃花源"的母题,同时,其时空结构也蕴含了"挽歌"存在的必然性,体现出边城空间和时间的双重困境。  相似文献   

3.
一幅幅优美的画卷,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段段经典的对白构成了沈从文先生的《边城》。要说《边城》中最能够触动人心,让人久久难以忘怀的部分,还是要属《边城》中每一个鲜活的人物身上所展现出来的人物美。无论是重义轻利的淳朴美,还是祖孙互守的人性美,坚守爱情的痴情美都无时无刻不触动着每一个读者的灵魂。本文以《边城》中若干人物的刻画出发,发掘其中表现出的人物美,以期对《边城》有更为深刻形象的解读。  相似文献   

4.
张向光 《阅读与鉴赏》2007,(8):46-49,33
《边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小说杰作,沈从文先生也因为《边城》和其他众多作品闻名中外,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高中语文教材节选了《边城》的第13至15章.教材和教参谈的基本上是主题和情节,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人性美和人情美。我以为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纯净的小说文本、现代文学牧歌传统中的顶峰之作《边城》,光让高中生理解其深刻的主题是片面的,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引导学生鉴赏它独特的艺术特色和美学风格。本文着重谈论《边城》独特的美学风格,认为《边城》既是现代文学史上描绘风俗画的高峰之作,又是深得中国传统水墨画神韵的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5.
《边城》中人物与他们生存环境的同一性,是沈从文小说创作表现的着重点,主要表现为小说中人物与和谐生存环境相融相契的生命自然状态。《边城》人物和他们所生存的环境又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即环境和人物的矛盾性,主要表现为人物在微妙的生存环境挤压下的生命无常状态。《边城》中人物与生存环境的同一性和矛盾性,体现了《边城》一个有长久生命力的命题:理想人性与社会现实的冲突。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坛的一颗璀璨的明星,深受读者的喜爱。《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它历来被读者认为是湘西"人性美"的代名词,但仅看到《边城》人性美、人情美,难免会走向偏至。本文不否认历来对《边城》人性美的阐释,但侧重从人的悲剧、命运的悲剧、文化悲剧三个方面挖掘《边城》深层次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7.
水是《边城》的灵魂。细究《边城》中水的象征意义,可能不下几十种,但最为彰显的还是生命意义和道的意义。这二种意义交织互补,共同构建起《边城》博大深邃的隐喻世界。在方法论上,本文旨在搁置常规社会历史批评,也不停于文化表层的泛泛而谈,从水原型的单向度尽可能纵深地开掘《边城》的内在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篇文章寄托了作者的写作情感,在心情浮躁时读起《边城》,能够让人在喧嚣的环境中感受一丝别样的静谧。关于沈从文,一位用自己的血肉文字为读者构建出一个美好的世界,尤其是在《边城》这部小说中,将湘西世界生动形象的还原,进一步突出湘西边城这一亮点。在《边城》这部小说中,对于景色的描写是十分温柔的,所描绘的边城天空始终带有一抹含羞的淡紫色烟雾,小河潺潺细水,在无形中将人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洗涤干净,以温柔和静谧来反馈给人。在爱恨情仇和是是非非后,静水流深也在无形中诉说了一个没有结局的边城。由此,本文主要为《边城》这部小说的阅读感悟,期望能够在笔下更为深刻的还原作者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9.
《边城》的整个旋律是由和谐不断向变奏演进,“三层次均衡和谐”的边城最后土崩瓦解了。《边城》与其说是一支悱恻动人的爱情牧歌,不如说是一曲悲切哀婉的风俗挽歌。  相似文献   

10.
《边城》的阅读过程体现为对一个不完整句子的追寻、建构与完成。《边城》不完整谓语结构的内部冲突揭橥了《边城》文本的深层意蕴,一种现代社会人性与道德理性对自然人性的压抑,以及由此形成的现代人类生存的永恒困境和现代人性交往的深刻紧张。  相似文献   

11.
《边城》是我国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的出现在我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书写了优美的一笔。《边城》以上个世纪初川湘交界处的一个普通小镇为背景,用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笔调描写了小镇茶峒的风土人情,将一个普通小镇的生活展现在读者的视野之中。《边城》通过对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故事进行描写,将现实生活中纯朴的人性凝练在文学艺术当中。小说是现实生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文学作品的内容通常和作者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从作品中的人物活动的价值观念可以读出作者的思想价值观念,从作者沈从文对《边城》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之所以能描写出《边城》这部极具人性美的作品,证明作者本身是一个善良的主体,另外也从侧面表现出了作者在实际生活中对人性美的渴求。《边城》通过对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故事进行全面描写,将人性美在作品中进行了极致的发挥,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读者人性价值观的建立形成正确的指导作用,但是《边城》对于人性美的描述,大部分集中在善良的一面,对于其他例如勇敢坚强的人性美描写过于简单,使人性美在整部作品中没有充分地表现出来,本文将结合《边城》这部作品的实际写作内容,对《边城》作品中人性美的局限性进行细化地探讨。  相似文献   

12.
《边城》是沈从文创作转型时期的代表作,作者以主体投入的方式来思考一个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探索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可能的生存方式,试图从《边城》内涵的独特民俗、人性、神三方面,阐述《边城》中蕴含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3.
说起中国现代文学名家,沈从文总是不可绕过的,而《边城》是他巅峰时期的一部代表性作品,在《上海市高级中学课本一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中节选了《边城》(节选自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的《边城》给人们创造了一个奇特的"湘西世界",给人展示了一种湘西农村所特有的山水美、环境美、人性美的奇美景观。寄托着作者"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文章从人情、风情、人性、语言等方面的描写来分析沈从文《边城》的美学特色,揭示出《边城》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顺应论角度分析杨宪益《边城》英译本,指出杨宪益《边城》英译本是译者动态顺应语境和语言结构的产物,进一步证实了顺应论对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坛的一颗璀璨的明星,深受读者的喜爱。《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它历来被读者认为是湘西"人性美"的代名词,但仅看到《边城》人性美、人情美,难免会走向偏至。本文不否认历来对《边城》人性美的阐释,但侧重从人的悲剧、命运的悲剧、文化悲剧三个方面挖掘《边城》深层次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17.
寻找远古的温情--论《边城》的水原型及其影响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边城》的灵魂。作为原型文化密码,水的影响力渗透于整个作品。在《边城》中,水最彰显的是其推原性意义——女性意义。正是水的女性意义,撑起《边城》博大深邃的隐喻世界;正是来自远古的温情,深深打动了作者和读者。  相似文献   

18.
当代作家汪曾祺先生这样认为: “《边城》是一个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伏着作者很深的悲剧感。”(《又读<边城>》)。但这种悲剧感是什么呢?笔者认为, 《边城》隐伏的悲剧感是作者对渐已消逝的农业文明的痛惜,是对农业文明孕育出的“优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文学史上有两座著名的城,他们分别是钱钟书的《围城》和沈从文的《边城》,它们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尤其是《边城》,曾于1988年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评定为当年获奖作品,可惜因为沈从文的离世,中国文学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先人已逝,但《边城》的魅力却与日俱增.沈从文用清新自然的文字创造了一座没有尘世喧嚣的美丽边城.让我们的心灵进行一次沐浴更衣,跟随作家沈从文走进这座"梦幻之城",听这里的山山水水和老老少少吟唱一曲边城之歌.  相似文献   

20.
覃倩 《现代语文》2007,(8):47-48
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边城》是一曲杰出的生命之歌,至真、至善、至美。本文从《边城》中的“人性美”“对个体生命的珍视”两个角度品读从文先生的经典,并试图从《边城》中探寻西方文化对从文先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