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基于科学的先验实在论观点,巴斯卡将自然科学的先验实在论哲学应用于社会科学中,建构了一种有限的、批判的、非还原论的自然主义即批判自然主义。批判自然主义通过对自然主义的辩护和重建,试图为社会科学中自然主义与反自然主义、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结构与行动等一系列二元论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位极具影响力的批判实在论哲学家,罗伊.巴斯卡在其著作《辩证法:自由的脉搏》中将批判实在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辩证批判实在论。巴斯卡提出了辩证批判实在论的四要素(MELD),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社会活动转化模式(TMSA)理论,对社会结构与能动主体的关系作出了新的分析和阐述,从而为实现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那里,意识形态指对当时社会采取非批判和维护态度的思想体系。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具有统治阶级的统治性和对社会真实关系的遮蔽性。对马尔库塞而言,意识形态就是技术理性,技术在当代工业社会已经代替了传统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而充当着新的意识形态的统治和辩护功能、马克思创造性地建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实践观是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最基本的观点,马尔库塞提出意识形态批判的最高诉求是解放爱欲  相似文献   

4.
地理学把实在论哲学引入本领域过程中对实在论进行了重构,重构过程中地理学批判实在论对其先驱巴斯卡批判实在论"存在着"哲学产生了偏离,其真正理论源泉是巴斯卡的哲学老师哈里的"存在者"实在论体系。"存在者"哲学中构成论的缺陷可以被"存在着"哲学中的生成论范式所弥补。  相似文献   

5.
法律实证主义是西方的重要法学流派,同时又是一个饱受误解的学派。本文首先探讨了法律实证主义的定义问题,认为,法律实证主义是一个家族相似的流派。接着.讨论了法律实证主义思想的中心地带——“分离理论”和“社会事实理论”.力图消除人们对它的误解。随后重点研究了对法律实证主义的批判,对这些批判分别加以驳斥和辩护。  相似文献   

6.
论马克思对“社会正义”的批判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的政治哲学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正义”的批判,其目的一是为了揭露自由主义正义理论的意识形态本质,二是为了同庸俗社会主义的抽象正义观划清界限。马克思的批判有其伦理基础,但与那种抽象的正义观根本不同,马克思的正义观具有科学性、现实性和革命性的特点。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正义”的同时,还正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的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7.
根据批判实在论,本文认为解释学方法突出了实在的意义维度、解释活动的创造性和解释对象的有机整体性,在经济学方法论领域,这些对于克服实证主义的价值中立、经验主义、封闭系统观和还原论等缺陷大有裨益,但它也有自然与社会的二分法等本体论缺陷.在批判实在论的本体论分层论、社会行动转化模型和解释性批判原理基础上,本文对解释学循环原理做出新的诠释和转化,由此提出批判实在论的经济解释学方法并初步探析了它的研究范围、基本内涵和方法意义.  相似文献   

8.
哈贝马斯认为,自近代以来认识论的发展是实证主义的知识学取代认识论。认识论从事于认识的批判,解答认识可能性问题,而实证主义知识学则局限于经验科学的方法论,将知识与科学等同起来,取消了认识的主体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陷入了唯科学主义和虚假的客观主义。哈贝马斯从认识对自身的反思入手,揭示了认识与兴趣的关系,批判了实证主义的认识论及其科学观,为奠定社会批判理论的认识论基础扫清了道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考察经济学数学形式主义的两大哲学基础——实证主义和布尔巴基主义,并运用批判实在论等科学哲学及方法论的新成果揭示其封闭系统观的本质和内在缺陷,进而说明基于封闭系统观的数学方法不仅在现实适用性方面存在严重局限,而且并不必然比非数学方法更为严格。经济学有必要摆脱实证主义等封闭系统观哲学的束缚,转向开放系统观和与之相应的方法多元主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前科学时期的劳动观是建立在人本主义逻辑分析之上。科学时期的劳动观主要表现为:一是基于唯物史观,对一般社会形式下现实物质生产劳动人类学意义的考察;二是在剩余价值理论之上,对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科学批判。两个时期的劳动观都贯穿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异化劳动的批判路径:人本主义批判路径、劳动解放路径、资本逻辑超越路径。  相似文献   

11.
艺术与科学的根本区别是科学表现理性,艺术表现情感。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拓展观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越来越彰显出它的科学要义。现代艺术设计者只有在科学理论拓展观的指导下,才能不断提高认识,创造出符合人类需要的艺术设计。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它的科学内涵:发展是第一要义、以人为本是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根本方法,从根本上说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说明了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基本理论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相比较,既有一般原则、立场、观点的一致性,又有不少差异和特点,它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当代化、中国化,促使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与大学生科学素质教育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当今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大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加强大学生科学素质教育反过来也会促进现代化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基于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全社会都应关注和加强大学生科学素质教育,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大批素质高、能力强的创新型建设人才。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鲜明地贯穿着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之间的良性互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精神。领悟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本真意义和深刻内涵并用以指导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始终确立并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马克思的科学发展观——以《资本论》研究对象为视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资本论》研究的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及和它相关的生产力。生产力的源泉是劳动力和自然资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促使生产力高速发展,但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生产力发展是扭曲的。马克思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得出,推动生产力合理发展的生产关系的内涵是公平劳动。马克思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在全体社会成员公平占有自然资源基础上实现公平劳动的生产关系作用下,促进生产力中创造财富的源泉——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科学开发及使用,实现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马克思的科学发展观对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作为"实践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是其主导原则和核心范畴,是一种"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必以历史的视角,梳理"实践观"嬗变的基本脉络。从亚里士多德始,经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到马克思,"实践观"的内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马克思以批判的武器,建立了"科学实践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成果,科学实践观获得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在总结我国社会发展实践的基础上,适应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而提出的执政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本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经济学具有可贵的科学品格,即:批判地继承和吸取既有的人类文明成果;从经济事实出发进行理论研究;与时俱进地不断完善和发展自身理论。学习和弘扬马克思经济学的科学品格,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学界树立一个好的学风,创建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长期的亲密合作中,通过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揭示了资本主义存在的固有矛盾,并通过对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批判,发现新世界,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展示了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和宽阔大道。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理论的阐释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哲学基础的。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对于社会主义若干问题认识的科学性和实践性,经典作家对于社会主义的早期思考成为了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