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不孚众望bùfúzhòngwàng"不孚众望"和"不负众望"常常被混用。请看网上两例:1"沪指深综指不孚众望创新高。"2"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但由于近来他的所作所为不负众望,结果落选了。"孚(fú):令人信服。"不孚众望"就是不能使人信服,不能达到众人所期望的那样。负(fù):辜负。"不负众望"就是不辜负众人的希望。这两  相似文献   

2.
“不负众望”与“不孚众望”是意义截然不同的两个词语。“不负众望”意思是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其中的“负”是“辜负”的意思。而“不孚众望”意思是不能使群众信服。其中的“孚”是“使人信服”的意思。很明显,这两个词语虽只有一字之差,但意思却截然相反。大概是由于“负”、“孚”两字读音相似,而有些使用者又对这两个字的意义认识不明晰的缘故,有时在报纸、杂志上便出现了两个词语混用,使用错误的情况,略举二例如下:1值得称赞的作为艺术节的重头戏——《黄梅盛开》主题晚会的编导们不孚众望,以不争的事实向中外来宾展示了作为黄梅戏的…  相似文献   

3.
1.“耸人听闻”与“骇人听闻”:前者指“故意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震惊”,后者则指“事件本身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相似文献   

4.
一字之差,意思相反江苏省常熟中学朱泳炎有时候,错了一个字,文句表述的意思会完全相反。这类差错,影响语言的准确性,阻碍语意的畅通表达,值得我们重视。“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孚”念fú,是“使人信服”,如“深孚众望”(很使大家信服)。“负”念fù,含...  相似文献   

5.
〔耸人听闻骇人听闻〕二者都有使人听了吃惊的意思。耸:惊动。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无中生有的话,使人震惊。它包含有说话人主观的意图,使听话人震惊,但说的内容不一定是坏人坏事。骇:惊吓。骇人听闻:指程度惊人的事实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它一般指客观上发生的事使听话人吃惊,而且多指坏人坏事。例1.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众。句中“骇人听闻”使用恰当,符合句意。〔乱七八糟污七八糟〕二者都有糟得很、不成样子的意思…  相似文献   

6.
“耸人听闻”与“骇人听闻” 辨析:“耸人听闻”的“耸”是“引起注意,使人吃惊”的意思,所以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例句:“比较那史册上的朱云请剑,李膺破柱,更足耸人听闻。”  相似文献   

7.
一、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例 :①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 ,随便找几间房子 ,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 ,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2 0 0 2年高考题 )②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 ,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 ,狠抓产品的质量和开发 ,真可谓处心积虑。 ( 1998年高考题 )“雨后春笋”是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 ,是褒义词 ,在①句中属于褒词贬用。“处心积虑”指千方百计地算计 ,是贬义词 ,在②句属于贬义褒用。二、大词小用例 :①各种形式的周刊、杂志、分类细密的专业报刊不断出现 ,真有风起云涌之势。②为了提高节目的质…  相似文献   

8.
一、看感情色彩是否恰当1.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2.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例1“雨后春笋”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属褒义词。例2“处心积虑”为贬义词,均不合语境。二、搞清成语含义,切莫“望词生义”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4.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  相似文献   

9.
你想把作文写得形象生动吗?如果想,那么就不能漠视词语的色彩。词语有感情色彩,比如褒义词、贬义词,这是大家都熟悉的,但还有一类词语具有另一种色彩——形象色彩,这一点可能许多人都没留意。“词的形象色彩”是指由词内部的组成成分所引起的对事物视觉形象或听觉形象的联想。如:同是描写黄颜色,“鹅黄”会使人联想到小鹅绒毛的颜色,“杏黄”会使人联想到杏的颜色,“橘黄”会使人联想到橘子皮的颜色,“金黄”则会使人联想到黄金的颜色。这里每个词都会使人联想到某一事物的具体形象,这种联想就是词的形象色彩。在语言中,用摹状、拟声方法构…  相似文献   

10.
很多人都听说过“垃圾食品”一词,一些人认为这是形容洋快餐食品的贬义词.也有人知道是指汉堡、炸鸡或者薯条之类的食品。但真正了解“垃圾食品”的人却极少。  相似文献   

11.
成语“谦谦君子”究竟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按一般思维理解应是褒义词。可一查《现代汉语词典》,上面清清楚楚写着“原指谦虚、能严格要求自己的人,现多指故作谦虚而实际虚伪的人”。谦谦君子现在竟是贬义词,不禁让人匪夷所思。莫非我们所赞扬的谦恭有礼的君子都是“伪君子”﹖成语是相沿已久、约定俗成、言简意赅、凝固成型的语素组合体。有固定的形式,固定的意义,具有使用上的传统和语义上的完整性。如果没有特殊需要,一般不能随意颠倒和改变。“谦”,从言兼声,形声字,《说文》释义;“敬也。”《易经》“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中的“谦谦”…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论的“中性词”,是指汉语词汇学里感情色彩意义下的相对于“褒义词、贬义词”而言的并与之并列的那个中性词。它既不指普通语法上的与“阴性、阳性”并称的“中性”之词,也不指汉语词汇学中语体色彩意义下的“口语”和“书面语”都可用的所谓“通用词”①的那种“中性”②之词。  相似文献   

13.
别人与自己     
“别人”与“自己”,说直白点都是“人”,然而很多时候,在同一件事情上用来评价别人和评价自己的语言却千差万别。有这么一个现象:贬义词推给他(即别人),褒义词靠我站.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词汇丰富多彩,浩如烟海。从感情色彩的角度来分,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所谓褒义词,就是指词语本身有喜爱、赞美、尊重、肯定等感情色彩的词;所谓贬义词就是指词语本身带有厌恶、贬斥、鄙视、否定感情色彩的词。我们在日常说话或写作中,为了收到更好的效果,达到更高的境界,常常运用贬词褒用的手法,令人耳目一新,大有“轻舟已过万重山”之愉悦功效。  相似文献   

15.
依靠 依赖     
这是两个动词,都有“倚仗外力”的意思。 “依靠”是指望别人或事物来达到一定的目的的意思。是褒义词,如“依靠群众”、“依靠组织”。 “依赖”是依仗别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的意思。这个词本来是贬义词,但在指各事物或现象互为条件而不可分离时,则不含贬义。  相似文献   

16.
1."耸人听闻"与"骇人听闻":前者指"故意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震惊",后者则指"事件本身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2."如虎添翼"与"为虎添翼":前者指"使强的更强",一般用于人或组织,带褒义;后者比喻"给恶人做帮凶,助长恶人的势力",带贬义。3."养痈遗患"与"养虎遗患":两者都可以比喻"姑息坏人而使自己受害",但前者还可以指人的错误等。4."无所不能"与"无所不为":前者指"什么事情  相似文献   

17.
成語的誤用     
处心积虑文成公主是一个胸怀大略、聪明智慧的女子,当她一离开长安,就处心积虑地要把唐代比较先进的经验、文化带到藏民中去广为传播。[评改]“处”(chu),存着。“处心积虑”是说存心很久,只能指坏的念头,带有贬义,用在这里不恰当。可改为“一心一意”。东山再起我们要严防希特勒在阿登纳身上东山再起。[评改]“东山再起”是晋朝谢安的故事。谢安负天下重望,曾辞官隐居在会稽东山,后来又出来做了大官。阿登纳想要步希特勒的后尘,不能把他比成负天下重望的谢安。这句里的  相似文献   

18.
“调侃”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个富含哲理的褒义词。“自、鼻”系同一个字,“自”是“鼻”的初文;“皇”是王之始者;秦始皇因“辠”与“皇”形似而改“辠”为罪字,系“改字之始”。  相似文献   

19.
褒贬词与同义词的关系如何?这是一个有必要提出来讨论的问题。什么叫褒贬词?这是指语言中一些含有褒贬色彩的词。语言中的有些词,除了基本意义之外,还具有某种感情色彩,如骄傲、坚强、卓越、渴望、珍视、充斥、扇动、依仗、附和、嘴脸等等。感情色彩虽多种多样,但我们大致可将这些具有感情因素的词分为两类,即褒义词和贬义词。褒义词在基本意义之外,还带有肯定和赞许的情味。例如“珍视”,其基本意义是“重视”,但只用在肯定的场合。贬义词则在基本意义之外,含有否定、贬斥的情味。例如“扇动”,  相似文献   

20.
在通常情况下,表达赞许、喜爱的感情,要用褒义词,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也可采用“化贬为褒”的方法,从而使表达显得机巧动人,谐趣横生,让人感到耳目一新。有位著名的教授,曾幽默地对自己的生活自我解嘲说“:已属颠倒黑白之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颠倒黑白”指头上的黑发变白,口中白齿变黑“;水深火热”“,水深”指自己嗜好喝茶“,火热”指有抽烟的癖好,烟不离口。巧用贬义词,表情达意,别解成语,寓庄于谐,为自己画像,幽默风趣,妙趣横生。一、化贬为褒,刻画人物的情态。辛弃疾《清平乐·村居》中“: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无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