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儒家教育思想在中国的教育领域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作为现代教育重要科目之一的外语,其教学也深受其影响。然而外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又具有其特殊性。因为外语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词汇和语法,更重要的是学习通过该门语言学习其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儒家教育思想所代表的文化是如何影响中国的外语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学的?通过分析三篇具有表性的关于儒家教育思想与外语的研究,文章讨论了儒家教育思想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和对未来外语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学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儒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当今,科技馆业界逐渐重视科普教育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基础,在此背景下,笔者通过长期的实践,经过反复的比较、思考,得到较为明晰的观点,儒家教育思想对科普教育有着现实的借鉴意义。业界应对儒家教育思想进行客观、辩证的分析和理解并将其内化为科普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3.
儒家教育思想是中国教育思想史上最为重要的思想之一,在长达两千一百年的历史时期内,儒家教育思想始终占据统治地位,它的内容宏博,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当今中国贫困大学生数量较大、问题较多、教育成效较差的形势下,继承和发扬儒家优秀教育传统,挖掘儒家教育思想对当代贫困大学生的教育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先秦儒家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教育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本格局和主要内容,规范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发展方向,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儒家教育思想的特质是道德教育。本文试就先秦儒家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进行探讨,分析儒家道德教育正、负的作用,以期对当今中国的教育改革有所借鉴和补益。  相似文献   

5.
关于儒家培养创造性人才思想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一种观点,而且是受到较多人认同的观点,那就是中国教育,尤其是中国古代以儒家为代表的教育思想及其教育实践是一种保守的、传授型的,以继承为目的的教育,因而很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甚至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我们认为这只是中国古代儒家教育的一个方面。中国古代儒家教育同样有着重视培养受教育者创造性的思想,只是由于多种原因没有得到很好弘扬。人类社会是在继承前辈创造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而发展至今的。面对即将到来的21世纪,回顾和反思中国儒家教育中所包含的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思想,总结其没有得到弘扬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教育学,但古人的教育思想是有基础的,本文就儒家和道家的教育思想中基础人性论和"道法自然"作一些议论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将中国儒家和道家的教育思想与西方的教育思想作了比较,得出卢梭的教育方法论以"人性本善"为基础,其思想学说与道家最像;杜威教育学的基础是实用主义哲学和经验论的心理学,杜威的实用主义讲实用、主动."实学"是孔孟儒家的传统,中国的实用主义与西方的科学主义之间相互诠释,使杜威的实用主义达到一种中国化改铸的方法论前提.杜威的教育思想和卢梭的教育思想在尊重儿童主体性上一脉相承.文章最后阐述了导致学说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张炜  韩国良 《教师》2010,(35):123-125
中国古代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教育学.但古人的教育思想是有基础的,本文就儒家和道家的教育思想中基础人性论和“道法自然”作一些议论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将中国儒家和道家的教育思想与西方的教育思想作了比较,得出卢梭的教育方法论以“人性本善”为基础.其思想学说与道家最像;杜威教育学的基础是实用主义哲学和经验论的心理学,杜威的实用主义讲实用、主动。“实学”是孔孟儒家的传统,中国的实用主义与西方的科学主义之间相互诠释,使杜威的实用主义达到一种中国化改铸的方法论前提。杜威的教育思想和卢梭的教育思想在尊重儿童主体性上一脉相承。文章最后阐述了寻致学说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发展的过程中,儒家教育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在儒家教育思想中,孔子的教育思想以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熏染着一代又一代语文教师,在其心中生根发芽,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教学原则方面,至今有许多语文教师将孔子的教育思想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教学相长等,对现代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儒家教育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本格局和主要内容,规范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发展方向,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儒家教育思想的特质是道德教育。本文试就先秦儒家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进行探讨,分析儒家道德教育正、负的作用,以期对当今中国的教育改革有所借鉴和补益。儒家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呢?这涉及到儒家道德教育的目的和目标。过去我们常讲儒家主张“内圣外王”之道,即对内强调加强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培养完善的人格形象,对外提倡忧国忧民,服务人民,报效祖国,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内圣外  相似文献   

10.
李光信 《文教资料》2013,(27):56-58
儒家教育思想源远流长且丰富多彩,其有关教育的观点、见解和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和教学的客观规律,自成一整套系统的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的一座异常丰富的理论宝库,对中国教育乃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儒家教育思想包含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思想和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这三个方面对当下的教育改革仍然具有巨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