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子学院不仅是一个语言推广机构,更是一个负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传播机构。从国情、校情来讲,红河学院成功申办科伦坡大学孔子学院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本文从人际传播、大众传播、文化产业、新媒体传播以及微观的传播层面,探索科伦坡大学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力的提升策略。同时也提出了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要保持平等传播心态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播,而且更应该包括文化知识的传播。在成人英语教学中应导入文化背景的内容及其方法。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及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张丹 《采.写.编》2016,(6):144-145
新闻时事英语可以拓展学生英语词汇量、提升学生英语听说能力、阅读翻译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新闻时事英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引入符合大学英语教学需求与学生学习特点.本文对新闻时事英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势、可行性以及运用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李晶 《中国传媒科技》2012,(22):252-253
中国电影在走出国门迈向国际市场之时,它就成为了一个“Made in China”的中国品牌,代表着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文明.所以说中国电影肩负着跨文化传播的重要使命,发挥着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功能.本文通过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历史和传播状况两个方面对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进行概述,继而对中国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困境进行论述,最后探讨中国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朱纪领 《大观周刊》2012,(41):304-304
中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语言交际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当前中职英语教学中面临着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教师跨文化意识缺乏、英语教学受重视程度不够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本文试图从教师、课堂和学生等方面,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冲突和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跨文化传播成为世界性话题。由于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进度不同,跨文化传播,在一段时间内难免表现为强势文化对于弱势文化的单向流动。虽然跨文化传播,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存在着诸多挑战和考验,但是,我们还是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接受跨文化传播的事实,并努力在跨文化传播中转  相似文献   

7.
跨文化传播理论的和谐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们的每一次交流过程都伴随着跨文化传播的过程,因此,跨文化传播的成功与否就直接影响到了和谐文化的构建以及文化主体内心和谐的形成。本文就跨文化传播理论在达致和谐的过程中所展示出的价值进行了阐释,并从基于"和谐"理念的跨文化传播理论建构、跨文化传播理论如何推行"和谐"理念、跨文化传播理论"和谐"理念的实践价值三个方面逐步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
冯薇薇 《大观周刊》2012,(15):243-243
随着全球国际化的不断深入,对未来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传统的单纯的语言内容教学显然已经不再适用新形势下的英语教学的新发展。在此,大学教育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以便学生在跨入社会后,更好的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语言交流和沟通。本文着重探讨了在大学生英语教学中,语言国家文化学习的必要性和课堂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2011年5月12日,美国传播学会(NCA)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传播分支委员会前任副主席,美国华盛顿特区传播协会理事会的跨文化对话中心主任,美国威斯康星-帕克塞德大学传播学荣誉退休教授温迪·利兹-胡尔维茨应邀出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举办的学术沙龙,与参与  相似文献   

10.
邵宝辉 《传媒》2018,(9):27-29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在此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传播已经成为地球村的普遍现象.美国是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发源地,至今仍然是该领域的领头羊,对世界范围的相关研究有着示范与引领作用.美籍华人传播学者董庆文教授对跨文化传播素有研究,成果显著,已出版著作5部(中/英文),发表论文50余篇(中/英文).更可贵的是,董教授不仅是跨文化传播的研究者,更是跨文化传播的实践者.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毕业后,他曾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后赴美深造,先后获得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新闻学院新闻学硕士和华盛顿州立大学爱德华·默罗传播学院大众传播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太平洋大学传播系终身教授,兼任美国全国传播学会对外联络部联席主席,并担任国内河北大学和长江师范学院特聘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同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山东大学(威海)的客座教授.借赴美访学之机缘,笔者受《传媒》杂志社的委托,对董教授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1.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单波所著《跨文化传播的问题与可能性》一书,2010年6月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八章、二个附录,306页。该书把跨文化传播作为一个整体话题研究,以理论梳理为主脉,论述了跨文化传播的思想源流、基本问题、心理路径、伦理危机、语言悖论以及当前困境等问题。该书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引介新概念和新理论。该书介绍了跨文化传播研究领域最新出现的一些概念,如接触区(contact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不断发展,企业在国际化发展的进程中,跨文化传播既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又能够对企业跨文化管理和促进文化融合起到较强的积极作用。《中国石化周刊》作为中央大型国有企业中的第一份以新型传播手段进行制作的电子周刊,还承载着中国企业成功进行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大责任。本文依据跨文化传播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从受众分析、栏目定位、内容导向、图文编排、话语表达、传播效果、传播反馈等方面,对《中国石化周刊》跨文化传播实践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为跨文化传播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孙晓川 《新闻传播》2013,(6):149-150
跨文化传播不仅仅以国家间文化交流这一种形态出现。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孕育了各种少数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民族文化,但其中也存在着交流、碰撞、融合,这也属于跨文化传播研究的范畴。电影的影像传播特点使之具有跨文化传播属性。同时,为了提高传播效果,电影文化工作者还需要进行文化反思。  相似文献   

14.
李霞 《新闻知识》2012,(1):107-108
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具有许多传统媒体无法实现的优势。这些优势为克服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弊端、实现大学英语的教改目标、满足大学英语教学需要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在厘清新媒体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媒体资源的优势,最后展望了新媒体资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22,(3)
近十年间,国外跨文化传播研究者不断反思爱德华·霍尔的奠基者神话,寻找更多元的理论根源,但在本土跨文化传播研究,时至今日,霍尔的奠基者神话始终未曾受到质疑。在此背景下,文章尝试重新反思,为何本土跨文化传播研究群体独尊霍尔为奠基者,并延续至今?这又为本土跨文化传播研究带来了哪些影响?对此,通过回顾本土文献,文章发现,霍尔成为本土跨文化传播研究无可争议的奠基者的过程绝非自然发生史,该过程与本土学术场域及社会意识形态变化密切相关。而且,霍尔及其功能主义范式,在长期主导本土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数十年间,已如枷锁般禁锢着本土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6.
跨文化传播是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成员之间的人际交往与信息传播活动,在国际传播与建构国家形象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跨文化传播有多种形式,萧乾旅欧时期的作品是以文本形式进行传播,在国内和国际社会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产生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从传播学角度对萧乾旅欧时期的作品进行解读,总结萧乾作品在跨文化传播中取得良好效果的原因,可为以后中国在跨文化传播中通过新闻及文学作品更好地传达形象、开展文化外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跨文化传播一词,最早出现在1959年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德的著作《无声的语言》中。从学理上说,跨文化传播指属于不同文化体系的个人、组织、国家之间所进行的信息传播和文化交流活动[1]150。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使信息的同步传播成为可能,同时也为跨文化传播提供了便利。电子传播使地球缩小成为一个村落,文化的传播有了载体。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认为,任何媒介都是人的延伸,而起源于文化人类学的"跨文化传播",其核心就是跨文化,重点是对异质文化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陆朦朦 《编辑之友》2021,(11):39-43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响着人类交往实践的广度与深度,跨文化传播同样面临着新情境,尤其在视频化、图像化内容成为人类日常表达与交流的主要媒介形态的背景下,跨文化传播的视觉化转向趋势明显.正确认识视觉化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价值,并以此提升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实际效果具有现实意义.文章首先指出视觉化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结合"一带一路"出版合作优秀案例,总结并归纳出中国出版"走出去"的视觉化创新路径,旨在提高出版作为跨文化传播的有效介质在异域文化中自我衍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韦立英 《大观周刊》2011,(51):199-199
今天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在重视提高学生的5大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的基础上,不可避免的要把社会文化能,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认识和文化能力是提高大学生英语基本技能的必要因素,及文化在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实际交际中的也很重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适当地引入跨文化交际学的内容,将会有效地培养起学生: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兴趣和习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和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何梦飞 《东南传播》2015,(12):37-38
近几年,"全球化"毋庸置疑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词语,这意味着将会有一场不平等的文化侵略浪潮来临,电影作为跨文化传播最有影响的媒介,不仅仅传播影像,更多的承载着文化的意义,文章从21世纪以来国产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现状、困境以及对策、文化传播方面的研究、国外影片的成功案例等方面进行综述,来指出国产电影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如何能够成功,将民族文化更有效地传播出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