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医学学报类期刊零被引论文的特点,提高稿件处理效率。【方法】 选择北大核心收录的6种代表性医学学报类期刊,在CNKI中检索各刊2010年发表的零被引论文及其下载频次,结合下载频次的高低分析6种期刊零被引论文的文章类型、内容、研究方向和基金资助情况。【结果】 该类期刊的零被引论文率不一,与期刊质量有一定关系。零被引论文类型以基础研究类占比最高,病例报告占比较高且篇均下载频次最低;论文内容中,技术方法类占比不小,但下载频次高于非技术方法类;不同研究方向的论文下载特点存在差异;零被引论文中基金论文占比不小。【结论】 掌握医学学报类期刊零被引论文的规律,对减少发表零被引论文,提升期刊影响力提供了另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提升高校学报自身学术水平以及学术影响力,实证探索将学术迹和学术矩阵应用于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评价的可行性以及有效性。【方法】 以中国知网为主要数据来源,收集整理了34种安徽省省属本科高校学报的发文总数、零被引文章数量、h指数、总被引频次和h域引文数量5个独立测度参数,计算各高校学报的学术迹和学术矩阵,从h核量化测度、h尾量化测度、零被引量化测度、学术迹综合量化测度4个视角对其学术影响力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学术迹的动态变化趋势呈发散态势,学术矩阵中9个构成参数能够精准表征各自学术成就的分布,并且能够诠释各自学术影响力之间差异产生的个性化原因。【结论】 省属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的形成至少需要累积3年时间,学术矩阵能够较好地区分省属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整体水平,能够从学术关注度、学术爆发力等个性化发展角度提升综合性高校学报的学术影响力。学术迹和学术矩阵可以作为省属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综合性农业科学类中文核心期刊零被引论文特征,探讨该类期刊在提高影响力方面的措施。【方法】 收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13种综合性农业科学类期刊在2011年发表的零被引论文,对其作者数量、第一作者所属机构、第一作者职称、第一作者学历、基金资助情况以及论文下载频次、篇幅、类型及学科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各刊零被引论文数量与其发文量相关性不大,零被引率与期刊的影响因子呈负相关。高等院校的零被引论文占比最大;零被引论文随完成论文合作机构数量的减少而增加。基金资助论文的零被引率高于非基金资助论文;资助项目少的论文零被引率低于资助项目多的论文。篇幅短的文章或不系统的研究性论文较少被引用。摘要信息量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完善。综述型论文零被引率小于研究型论文。【结论】 各刊发文量与零被引论文量间的关系视具体情况而定。针对零被引论文占比较大的稿件,即高等院校及任务类稿件,应在论文发表前的各环节进行协同控制。要加强及重视摘要信息的规范编辑。对来稿字数应作要求。编辑要及时掌握研究领域动向,加强与资深专家及学科带头人间的沟通,积极约稿。尽早发表并提高论文的显示度,进而减少零被引或低被引文献的产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文献计量学研究医学学报类F5000论文特征,为相关期刊争取稿源、提高期刊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F5000论文平台得到2017年“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的医科大学学报,收集相关学报2012—2016年所有入选的F5000论文,并分析相关论文特征。【结果】 2017年F5000精品期刊共收录医科大学学报7种,F5000论文283篇,2011—2013年入选的文献数量最多。临床研究类论文数量最多;综述的篇均被引频次和篇均下载频次最高,其次是流行病学研究;基础研究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最低;基金资助论文的数量和篇均下载频次略高于无基金资助论文。F5000论文集中在某些研究方向和研究专题。部分院校作者发表的F5000论文数量较多。【结论】 我国医学学报的办刊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应注意期刊栏目设置,留意关注度高的研究方向和研究主题,根据各自地理优势有的放矢地组约重点科研机构的优质稿件,以促进期刊质量和影响力的提升。此外,应采取措施进一步完善F5000展示平台,最大程度发挥平台功能。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主要看高校学报的影响因子、被引量、Web即年下载率等期刊文献指标,与学校的优势学科、科研实力、稿源、审稿质量密切相关.通过对高校学报来稿量与文献指标影响因子、被引量、Web即年下载率的相关性分析,提出对高校校内外稿件,都应以基金资助为首选点,以创新性、学术性为基准点,以专家评审意见为参照点,以推动科技进步为录用点,科学审稿,对稿件进行择优录用以提升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国内地理学中文核心期刊的零被引论文特征,为地理学科技期刊选题策划、稿源筛选、提高影响力提供参考。【方法】以4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16家地理学期刊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2009—2010年零被引论文的期刊分布、作者、基金资助、页数、摘要、学科和类型等的特征。【结果】所统计期刊论文零被引率较低,仅为1.79%;作者中学生占比较大,以博士为主,高等院校占比大于研究所;基金资助论文占比大于无基金资助;论文页数大部分<6页;摘要信息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学科分布上以天文学、地球科学、经济学、农业科学等为主。【结论】减少或者避免零被引论文需要期刊主办者、科研工作者、科研评价机构等的参与。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国内编辑出版类作者的选题及同行编辑组稿、选稿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以期能对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提高有所裨益。【方法】 以7种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2009年刊发的文章在6年内(2009-2014年)的零被引论文为研究对象,从论文的不活跃性入手,参考相关高被引论文的研究思路,对这些论文的相关文本信息、相关作者信息、主题内容、基金资助情况、论文特征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零被引论文的出现与期刊的H指数、影响因子及其论文的语种、类型、学科分布等有着很大的相关性。【结论】期刊应该减少或避免零被引论文的出现,在注重基础理论的同时,要能够发现那些具有较大创新的优质稿件,提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通过综合定量分析同行评审专家对零被引论文学术价值和学术质量的评审意见,阐明科技论文发生零被引的内在原因。【方法】利用CNKI学术文献总库提取了《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4—2012年发表的零被引论文,统计分析了零被引论文与论文第一作者类型的关系,利用保存的2008—2012年期间的同行专家审稿意见,对零被引论文的学术价值和学术质量评价指标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定量分析。【结果】 不同类型作者对零被引论文贡献大小为研究生(47%)>副高(23%)>初中级(17%)>正高(13%);44%的同行评审专家认为,零被引论文涉及的科学问题属于国内领先,但超过90%的专家认为零被引论文的试验设计、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析存在严重缺陷。【结论】严重的稿件质量问题与零被引论文产生密切相关,减少科技期刊论文的零被引率,需要“作者-审稿专家-编辑协同控制”。  相似文献   

9.
利用CNKI《科技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引文检索功能,检索国内6种医学学报2002~2012年历年高被引论文共600篇,对高被引论文的栏目类型、学科分布、发表年份、论文来源进行分析。表明最近10年内,栏目类型上,6种学报发表的基础研究类论文有较高的关注度,流行病学研究的关注度也不容忽视;学科分布上,肿瘤学、中医药和新技术方法类的文章也有较长的关注时间和被引机会,增加这些文章的比重对提高期刊影响力较为关键。年限分布上,不同年限的高被引论文分布均呈集中趋势,文章发表第6年以后,有较多的高被引论文出现,各刊略有差别。高被引论文来源上,校内稿件是主要来源,但近年来,校外稿件在高被引论文中所占的比重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专刊主题的选取对提升期刊学术质量的影响,为推动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0-2012年Acta Mechanica Sinica (《力学学报》英文版)出版的专刊为例,对比纪念活动选题专刊和学术会议选题专刊文章的被引频次和零引用率。【结果】 纪念活动选题专刊的被引频次普遍高于常规投稿文章,零引用率低于常规投稿文章,学术会议选题专刊文章则相反。【结论】充分利用期刊或学科相关的各类重大纪念活动的机遇,精心策划、积极组织学术专刊,提升刊物的学术质量和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神经病学核心期刊零被引率与期刊评价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统计19种神经病学核心期刊2012年的零被引率,并与复合影响因子、复合即年指标、引用半衰期、被引半衰期、基金论文比、学科扩散指标、学科影响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直线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零被引率与引用半衰期呈正相关,与基金论文比、学科扩散指标呈负相关,而复合影响因子、复合即年指标、复合5年影响因子、复合他引影响因子、被引半衰期、学科影响指标与零被引率无相关性。【结论】 零被引率与引用半衰期、基金论文比、学科扩散指标相关,可通过提高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论文的创新性及学术性来降低零被引论文数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以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TOP 50和学术质量提升项目为契机,探索如何办好中文SCI期刊。 【方法】 以《岩石学报》为例,总结杂志多年的办刊经验,探讨办好中文SCI的具体措施。 【结果】 《岩石学报》在编委会建设、组稿、审稿、人才培养、宣传推广等方面多种举措,使杂志综合影响力不断提升。 【结论】 中文SCI期刊应确立明晰的期刊定位,不断提高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加强编辑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扩大对外交流,注重数字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中国知网的《中国引文数据库》检索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在2002~2011年10年间论文的被引用情况,选取历年被引频次前5%的论文作为高被引论文.通过对这些高被引论文的学科分布、基金资助、作者学历和职称等指标分析,发现农业资源与环境、生物学学科论文是本刊的高被引论文源,其次是园艺学和畜牧学;94%的高被引论文都有基金资助;高被引论文的第一作者主要是博士生和硕士生,其次是副教授和教授(博士生导师),其中博士生和硕士生论文占高被引论文总数的51.6%;编委论文为期刊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贡献突出.最后,通过对本刊近10年高被引论文的特征分析,从期刊栏目设置、作者群体定位、编委作用的发挥以及期刊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可为同类综合性农业大学学报进一步明确办刊思路和组约优质稿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全面、客观地对高校学报某一时段内发表的论文进行分析评价,选取历年被引频次前5%的论文作为高被引论文。利用中国知网"中国引文数据库"对《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010年所发表论文进行高被引论文筛选,并按照学科分布、作者身份、基金资助情况等进行了统计分析。最后,针对高校学报作者群体相对稳定的特点,从专家审稿、组织吸引优质稿源、稿件遴选等方面给出相应的措施,以期为高校学报的审稿、组稿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国内大量优质稿件投向SCI收录期刊的现状,探索高校学报的发展之路。【方法】 阐述SCI收录期刊的品牌效应,揭示作者优先选择向SCI收录期刊投稿的动因;通过问卷调查了解SCI收录期刊的办刊特点,为高校学报改进工作方法、树立办刊新理念提供参考。对比几所高校主办的SCI收录英文科技期刊与EI收录的高校学报在中国知网已发表论文的被引频次和下载次数,探讨在同一所高校主办的中、英文期刊上发表论文后的学术表现。【结果】 高校学报作为中文科技期刊在国内拥有更广泛的读者群和借鉴价值。学术繁荣的外因来自于研发资金投入、政策导向与奖励;期刊影响力提升的内因在于主编、编委、编辑等办刊人员集激情、见识、水平、活力于一身精准选稿。【结论】 高校学报是体现高校办刊能力的学术名片,高校办刊效果直接影响学校形象与声誉,“助创新、创一流、扬校名”作为高校办刊的初心,在办刊人的努力下完全可以实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国内高被引论文在国外的被引情况与国外高被引论文在国内的被引情况,探讨二者的相关性,以了解国内外高被引论文的差异。【方法】 选择2017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医药大学学报类综合评价总分排名前5位的期刊,选取2008—2017年各期刊在CNKI中的高被引论文共512篇及WoS中高被引论文共486篇,统计分析所选文献的被引频次等相关指标。【结果】 5种期刊的CNKI高被引论文的被引频次差异较小,而WoS高被引论文的被引频次差异较大;CNKI高被引论文的被引频次远高于WoS高被引论文的被引频次;除《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外,CNKI/WoS高被引论文的被引频次与其在WoS/CNKI中的被引频次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国5种国内学术影响力较高的医药大学学报的国际影响力均较低,这些期刊国内/外高被引论文的被引频次与其在国外/内的被引频次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明显,国内外对5种期刊的引用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创办精品科技期刊的发展历程,分享和展望中文科技期刊的精品之路。【方法】 统计和分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历年特别是近10年发表较高水平的文章数与被引用情况、论文构成、发表论文Top 30单位与高被引论文前92名作者、办刊特点。【结果】分析表明设立“陈宗基讲座”引领岩土工程学科发展,本刊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等各项指标提升明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并拓展中文精品科技期刊的办刊思路。【结论】创精品科技期刊应该花大力气组约高水平稿件、注重严把审稿质量关、培养一流编辑将才和细化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文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途径。【方法】 利用中国知网及Excel统计分析功能,以石油天然气工程类科技期刊为例,分析该领域综合排名前列的期刊近十年高被引论文特征,结合期刊发展动态探索中文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途径。【结果】 高被引论文数量逐年增长,热点内容论文较短时间内易达到高被引;拥有核心学术力量的研究机构发表的论文、重点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被关注度、引用率普遍较高;学术大师与知名专家不仅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被引用率较高,合作者论文被关注度也较高;作者的高被引论文数量与发文数量关系不大,但与研究选题直接有关;热点、重点领域的引文贡献突出。【结论】 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应以内容建设为核心,重点提高引领学术创新的能力,周密组织策划出版内容,提高期刊论文质量,增强出版内容多样性。同时,倡导编委、审稿专家、编辑、作者、读者等的知识回报与价值体现,并从“快”“推”“宣”三方面提高期刊“三度”,使辐射效应在提升期刊影响力方面的作用得到最佳发挥。  相似文献   

19.
车尧  宋扬  魏瑞斌  王双 《情报科学》2019,37(2):58-64
【目的/意义】本文为编辑部提供具有较强时效性的期刊稿件数据支撑,提升编辑部约组稿件及审稿工作的 计划性和科学性,同时可为广大读者及作者群提供期刊选题的主要研究领域、阶段性研究趋势、主体研究人员及机 构构成等重要的学科信息。【方法/过程】本文将2012-2016年间《情报学报》编辑部收稿及录用稿件的信息进行了全 面地统计,析出了投稿篇数、录用篇数、录用比、基金项目资助文章占比等基本情况;同时,利用海量题录字段数据 进行相关的可视化呈现。【结果/结论】研究得出了5年间所有刊用文章的题目、作者、关键词、作者机构等要素的分 布特征,发现《情报学报》投稿内容涵盖多种学科主题,但基金比例过高,学科体量及影响力存在较大上升空间,论 文题目的格式化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针对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整体学术影响力较低的现状,提出促进其学术影响力扩散的措施。【方法】 以入选《2017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的25种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研究对象,统计这25种期刊的基本信息及被收录情况,为研究该类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扩散路径和刊群建设提供数据支撑。【结果】 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在刊群建设方面有其坚实基础和便利条件,并提出了促进其学术影响力扩散的具体路径。【结论】 通过深挖期刊资源来提升期刊的办刊水平;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以师范教育为特色,通过同类聚合、差异办刊、资源共享等途径开展刊群建设,从而促进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整体学术影响力的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