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史方舆纪要》是我国明清之际著名学者顾祖禹历时三十载写就的一部博大思精的历史地理学名著。三百年来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梁启超称它为“在今日以前之地理书,终以此编为巨擘。”蔡尚思说它。集沿革地理大成”。但任何一部著作,都不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一书,为我国历史地理学之名著。该书卷帙浩繁,内容广博,自明末清初成书以来,深为世人所重。近年来,各地撰修地方史志,开展地名普查,此书更普遍为人们所征引。但使人引以为憾的,是该书版本虽多,而文字讹误不多之善本却实在少有。据我历年来在各地寻访所见,《读史方舆纪要》一书,除顾祖禹原稿本及几家抄本外,清嘉庆十六年龙万育刊于成都之敷文阁本当是最早一种刻有全书内  相似文献   

3.
明清易代,历史大变故的刺激催促着清初学风的大变化,“经世实学”学风由是而风行。顾祖禹身处变世之交,亲受亡国之痛,他以“人”为本,借军事地理的严密考证,并兼及国计民生的经济地理,旨在经世,致力于舆地实学,实践了清初的经世实学学风,于是有顾氏的传世不朽之作——《读史方舆纪要》  相似文献   

4.
《襄樊学院学报》2010,(12):F0003-F0003
“2010中国·襄樊宋玉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10月22日至24日在襄樊学院召开。会议由中国屈原学会、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襄樊学院、宜城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襄樊学院宋玉研究所、宜城市宋玉研究会共同承办。会议主题为“新世纪宋玉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本课教材的重点是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及《尼布楚条约》的内容.难点是《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及其性质.一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斗争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的一个组成部分.东汉时台湾称为夷洲,当时己同大陆有着密切联系,曾有夷洲人到会稽(辖境包括今江苏省一部、浙江省大部及福建省全部)交易,大陆东南沿海也有人出海遭遇风浪漂流到过夷洲.教材在《三国鼎立》一课提到230年孙权派卫温等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人民大规模到达台湾的第一次明确记录.南宋时,宋政府已在台湾设置政权机构,行使国家主权.赵汝适《诸蕃志》载:"泉(州)有海岛曰澎湖,隶晋江县",《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载:"台湾之北(按:此方位误)曰澎湖,二岛相连,互为唇齿,在宋时编户甚蕃",楼钥《攻媿集·汪大猷行状》载:宋孝宗乾道七  相似文献   

6.
《读史方舆纪要》是明末清初学者顾祖禹撰写的一部历史地理名著。该书体大思精,自问世以来深为世人所推崇。该书虽有多种版本流布,但多有错讹缺失,少有精本传世,严重影响了这部名著价值的发挥。中华书局出版的由贺次君、施和金先生点校的《读史方舆纪要》弥补了这一缺憾。  相似文献   

7.
北宋亡后,南宋建立的最初几年,形势危机。西北关中之地大部沦陷,东南长江下游腹地遭到严重破坏,金兵虽撤到了大江以北,但仍然聚集在淮河两岸,有再度南下的企图。以赵构为首的南宋小朝廷惊魂未定,“当建炎之三年,宋之不亡如缕”(l)。怎样挽救危局,成为南来上下关切的战略问题。一、汉中、安康是南宋号令中原之地南宋建立之初,有识之土如李纲、唐重等人,都主张以关中、汉中、巴蜀为基地,“迎车驾入关(中),居建瓴之势,庶可以临东方”。“镇抚关中,以固根本,然后营屯于汉中,开国于西蜀,此为策之上”。“若引兵南渡,则因…  相似文献   

8.
《襄樊学院学报》2010,(10):17-18,22
2010年9月25日至27日,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襄樊市委市政府承办的2010年中国·襄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在湖北省襄樊市举办。适值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襄樊市“中国三国文化之乡”的称号和批准在襄樊学院建立“中国三国文化研究基地”并挂牌成立之际,由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与襄樊市人民政府、襄樊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三国历史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在襄樊学院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9.
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王朝后,1276年灭南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一次新的大统一。“舆图之广,历古所无”。《元史·地理志》说:“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它成为世界上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但是这个王朝统治时间不长,1368年被明王朝推翻了,历时九十八年。元朝兴衰之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就元初伯颜和元末伯颜两人对元朝兴衰的影响作些论述。  相似文献   

10.
宁波地处我国东方前沿,在政治、军事、经济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九十二《宁波府》条对宁波从军事、政治方面进行了概括,他说:“府控海据山,为浙东门户;浙东有难,必先中于明州。说者曰:‘明州三面皆海,而北面尤为孤悬。吴松、海门,呼吸可接;明州有难,必先中于江淮’。”所以宁波历来为政治家、军事家所重。“北面尤为孤悬”一语在时刻提醒着中国的军事家,这也是侵略者所觊觎之点。至于宁波的山海之利,水陆交  相似文献   

11.
重庆大足石刻造像题记中“天元甲子”之纪年,过去普遍认为是专门为颂扬南宋高宗所为。其实,根据文献记载,“天元甲子”是我国古代“七元甲子”纪年法中之一元,与绍兴十四年(1144年)宋高宗“中兴第一甲子”相遇纯属巧合,其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大足宝兴镇三教寺第5号龛题记中所见“上元甲子”之纪年,源于我国古代历法中的“三元甲子”纪年法。此窟的开凿当始于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而不是原来推定的北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  相似文献   

12.
美点赏析张岱笔下的西溪,咸淳《临安志》卷三六:"西溪在武林山之西",《方舆纪要》卷九十:西溪"络以小河,又北汇余杭河,合于运河"。西溪源出余杭西部山地,东流经留下,古荡,至松木场八字桥折北汇余杭塘河,长约25公里,  相似文献   

13.
文科博览     
“桂林山水甲天下”出自南宋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名言长期找不到最早出处。历代考证中,有人认为是宋代范成大所说“桂林之秀,宜为天下第一”而来;又有人认为是出自南宋末年桂州经略史李曾伯《重修湘南楼记》一文中“桂林山川甲天下”;到了清朝光绪11年,广西巡抚金武祥在《漓江游草》一诗中有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至此,人们一致认为“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诗出自金武祥之口。 1983年,桂林市一名叫杨寅生的拓碑师傅有一次在桂林名山之一的独秀峰拓印碑文,在钟乳石下发现一块诗碑,其中有一句诗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这首诗是南宋嘉泰改元(1201)9月16日“桂林大比”(科举考试)刚结束时,“提点刑狱权府事四明王正功,为考中的11人宴享礼”所作。这一发现比原来的说法提前了685年。  相似文献   

14.
一、生平及其主要活动吕祖谦(公元1137——1181),字伯恭,南宋浙江婺州武义县人(今浙江金华东南)。祖上为赵宋王朝的世臣,有“累朝辅相”之称。自宋朝开国以来,其祖吕蒙正、吕夷简、吕公弼、吕公著、吕希哲等任过宰相之职,封侯受爵,可谓是显赫的官宦世家。吕祖谦的祖父曾任南宋的右朝靖郎,父亲吕大器曾为右朝散郎,而他本人年方十一岁时,就“以祖恩致仕,补将仕郎”。但因年幼,未正式袭职。他后来是通过科举考试而步入宦海的。  相似文献   

15.
<正> 安庆在历代战争中,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争夺最为剧烈的有元末朱元璋与陈友谅、太平天国时期天朝与清朝、辛亥革命以后革命派与军阀。这几次战争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城区易手之频繁,相互拼杀之残酷,以及伤亡人数之多,实为历史所不多见。其原因何在?笔者最近翻阅了《读史方舆纪要》和《明史》以及有关史籍,着重研究了朱元璋与陈友谅之战。从这次战争的决战阶段,双方所采取的一些战略措施,就可以解开此谜。元至正十八年(1358),陈友谅由黄州领兵东下,夺取了安庆,又破了江西瑞州、抚州、吉安、赣州诸地,军势大振。当时长江以南独陈友谅兵最强。陈为巩固其所据的长江中游江州(今九江)、武昌一带,向长江下游左右发展,派他的部将赵普胜(号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注·提”实验经验交流暨表彰会纪要山西省“注·提”实验课题研究组1993年12月1日至4日,山西省教委和语委在运城市召开了“注·提”实验经验交流暨表彰会。各地布分管这项实验工作的教研室主任、教研员以及在实验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共18...  相似文献   

17.
乐平慈湖书院原建立在乐平县城东南古长乐坊、观音阁左近,“溪山环抱,形势壮丽”。南有洎水长流,柳丝垂映;北倚(?)崖峭壁,古木参天;可以“观草木之发生”可以“听禽鸟之和鸣”。有书声咿唔,无城市尘嚣,真是古代教书育人的胜地。书院为何名为慈湖?系乐平邑人为纪念南宋慈湖先生杨简而建立的。  相似文献   

18.
<正>一、是谁在“神鸦社鼓”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有“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之句,读者对“一片神鸦社鼓”的主语有三种理解:(1)敌人;(2)沦陷区的原宋朝百姓;(3)因辛弃疾写此词时佛狸祠在南宋控制版图内,故又有人说这里的主语应是南宋的军民。三种理解表现了不同的主题。第一,如果认为主语是“敌人”,则这句应是写敌人肆无忌惮地在昔日大宋的领土上祭祀庆典。那么,该词突出了祖国疆土已沦为敌手之痛。我们说因人识文,联想词人辛弃疾是从金人统治地区南归的志士,他对国土沦入敌手的痛切之感应是非常强烈的。  相似文献   

19.
《孟子》记载“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舜之居深山之中”。《史记》认为,“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这两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结合现实的遗迹遗址、民间传说、考古证据和史籍记载,我们得出了“垣曲诸冯山是帝舜故里”这个观点。其实,这种观点早在三百多年前,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已经提出,也已载入国家典籍《古今图书集成》。  相似文献   

20.
朱熹(公元1130—1200年),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婺源人。南宋著名的道学家和教育家。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赴泉州同安县任主簿,宋孝宗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他受命任江南东路南康知军(军治在今江西省星子县),第二年三月到职。他甫至南康,即着手白鹿洞书院的修复工作。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东南的后屏山之阳,离星子县城二十余里。此地背岭古松参天,苍郁蔽日,洞前清溪临崖,常流不息,“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真君居讲学遁迹著书之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