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涂露芳 《新闻界》2000,(1):63-64
平衡(balance)是西方新闻报道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近年来也越来越引起我国新闻工作者的重视。孙旭培先生一九九一年在《论新闻报道的平衡》一文中,结合我国国内报道的实践对平衡问题进行了探讨。他认为,“平衡就是在突出报道一种主要因素时,还要顾及其他因素,特别是相反的因素;在突出报道一种主要意见时,还要点出其他意见,特别是相反的意见。”① 如果要对平衡下定义,似乎可以这样表述:平衡意味着在新闻报道中尽可能公平地呈现事件或问题的全貌,既突出主要因素和意见,又顾及其它的尤其是相反的因素和意见。这个定义强…  相似文献   

2.
吴江  许必成 《军事记者》2012,(12):58-58
近年来,新疆军区某部新闻报道工作如芝麻开花节节攀升,连续11年被新疆军区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多名新闻骨干被评为"新闻十佳"与"新闻报道先进个人"。报道员说这些成绩的取得与部队政委王岩京对新闻工作的关爱和支持是分不开的。亲力亲为传帮带"作为新闻骨干,要把着力点放到基层,聚焦一线官兵。只有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亲身感受体验,  相似文献   

3.
张敏 《今传媒》2013,(2):125-126
创伤新闻报道在社会范围内的受关注程度日渐走高。实践表明,这类新闻报道所产生的"媒体创伤"不仅波及到了新闻事件的当事者、新闻信息的接收者,同时还有新闻报道的生产者。本文旨在综观创伤新闻报道对以记者为典型的新闻报道生产者所产生的两层次"创伤"之表现,建设性提出帮助缓解其创伤伤害的意见,以期在学理层面拓展与丰富创伤新闻报道的探讨意义与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国栋 《青年记者》2007,(12):25-26
平衡报道的内涵 “平衡报道”理念最初源于西方,是西方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之一。美国报业发行人协会为“具有特殊成就的报纸”所定的四项标准中有一项就是“这一报纸的新闻报道,必须顾及各种性质新闻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西方新闻报道中客观形式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报道中是十分重视“客观性”的。但他们的阶级立场和世界观决定了他们的新闻报道并不能真正地客观。而且在阶级社会中看待社会、政治、经济现象也不可能有超越阶级的客观。然而他们在新闻采写中尽量注意保持新闻的客观形式,却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西方新闻机构的采编规程和新闻院校的教科书都强调,新闻报道必须客观。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1980年出版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说:新闻报道应当“求得平衡、公正和客观”。1908年,学院院长威廉斯博士制订的《记者守则》强调,新闻必须“坚持超然地位”;“正确与公…  相似文献   

6.
报道质量考虑因素,指的是编辑、记者用以评价新闻报道质量的标准。我们知道,新闻事实自身具有的新闻价值,必须通过新闻的报道形式表现;而新闻报道能否充分表现出新闻事实所具有的新闻价值,则取决于记者的报道艺术。西方记者评价一则新闻报道的质量优劣,常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7.
自2011年8月,中央五部门提出在全国新闻行业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活动以来,从中央到地方,越来越多接地气、有人气的新闻报道不断涌现。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以及新闻价值被强化,以新闻为本位的特性在回归。  相似文献   

8.
灾害报道,因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而备受关注。在西方新闻界,一直有"不是好消息就是好消息"的说法,记者甚至将灾难发生视为重大节日,灾难报道是各家新闻报纸的重点。在我国,受传统新闻观念和体制的影响,很长一段时间里,灾难报道被视为"禁区",报道的时效性和深刻度都不尽如人意。当下,社会的发展和资讯的丰富对传统新闻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应对挑战,各类新闻报道纷纷在报道模式、报道理念等方面进行变革,这种变化体现了一种报道思维的革新,值得思考。本文以灾难报道为切入点,分析这种新思维在具体报道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
程锁  张辉 《新闻传播》2010,(2):77-77
有偿新闻,是指新闻单位和新闻记者在新闻采访和新闻报道工作中收取被采访和被报道单位、个人及有关方面的报酬或费用的行为。这是1995年广播电影电视部颁布的《关于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中关于有偿新闻的定义。  相似文献   

10.
"新闻审判"(trial by newspaper),也叫"媒介审判",是指"新闻报道干预、影响审判独立和公正的现象"。原是西方媒体中的一个概念,这两年在中国国内不断被人们提起。新闻审判意指新闻报道超过法律规定,干预、影  相似文献   

11.
“平衡就是在突出报道一种要素时,还要顾及其他因素,特别是相反的因素:在突出报道一种主要意见时,还要注意点出其他意见,特别是相反的意见。……平衡手法所追求的目标,是更准确地反映事物及其内外联系。”①这种报道方式,在报道对多方有利害关系的新闻事件中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既可以使公众对利害关系各方有更多的了解,增强新闻报道的广度和深度,又可反映利害关系各方的真实状态,避免各方对新闻报道可能出现的抵触情绪。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大众传播学学者韦尔伯·施拉姆指出:“如同国家发展的其他方面一样,大众传播媒介发展只有…  相似文献   

12.
纵观英、法、美等西方国家的报纸,虽然各国新闻业传统、新闻概念和记者角色各不相同,但它们的新闻报道却越来越呈现出相似性,这在西方报纸的国际新闻报道中尤为明显。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无意的,但西方报纸国际新闻报道呈现的相似性因素却确实存在,似乎有一只无...  相似文献   

13.
文字和图片构成文本结构。本文探讨的是新闻报道文本结构中的新闻价值,是记者或者编辑在文字和图片选择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本文以北京暴雨报道为例来分析文本结构中的新闻价值,试图探析新闻事件是怎样被赋予"价值"而见于报道的。  相似文献   

14.
在新闻报道中,时政新闻被认为是最难有所突破的报道领域。其存在的宣传味浓、不够"亲民"等问题一直被受众所诟病。本文阐述了地方台的时政新闻在传播理念、传播内容、传播手段三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王旭  王松 《新闻世界》2011,(8):324-325
在新闻报道领域,对于中国所发生的诸如藏独闹分裂、东突暴动等敏感性事件,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存在有失客观的现象。虽然国际媒介话语权的天平偏向于西方媒体,但中国媒体一直没有放弃对话语权的争夺。本文以"3·14"、"5·12"、"7·5"事件为例进行文本分析,透视中西方媒体在中国新闻事件中的话语权争夺。  相似文献   

16.
中西方新闻报道在新闻客观性方面存在着差异。西方新闻更倾向于负面报道,中国新闻则以正面报道为主。这主要是中西方新闻传播思维、传播体制及文化观念等方面的不同导致的。本文从中西方国家的新闻传播体制的差异出发,分析了不同新闻传播体制对新闻报道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7.
靳雪莲  杨德山 《报刊之友》2013,(8):38-39,42
客观性是英美新闻报道的核心价值之一。新闻客观性是理念和形式的统一体。形式上的客观虽不能保证实质的客观,但却是保证实质客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新闻客观性的形式贯穿于新闻采、编、播全过程,在实践中保障新闻工作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呈现给受众相对客观的信息,使受众和新闻工作者双方受益。文章以《卫报》和《纽约时报》对以色列袭船事件的报道为例,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研究英美报纸如何通过显著性设置和引用信源的形式诠释新闻客观性的"平衡"理念,达到对冲突性事件新闻报道的客观呈现。  相似文献   

18.
张勇锋 《新闻世界》2010,(11):39-40
客观性原则,一直是全球新闻界公认的最有价值的新闻传播理念,但经常的情况是,在媒体看似价值无涉的表象背后,是隐藏其中的意见表达,而且,越是重大的新闻事件,这种意见表达所持的立场越是鲜明。美国《时代》周刊关于阿富汗"割鼻女孩"的封面图片报道便是一例。因为《时代》一直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精英媒体之一,它的新闻处理方式对于我们深刻理解西方新闻的"客观性"具有代表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燕 《新闻世界》2011,(5):151-152
同为"现代报纸之父"的普利策和史量才,都运用企业化的经营管理方式改进生产设备、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发行量和广告额度。然则,在完善组织结构、平衡新闻报道和言论、发展新闻特色产品上则不尽相同。二人分居东西,以其新闻实践丰富着两个国度的现代新闻事业。  相似文献   

20.
赵乃政 《新闻窗》2011,(5):54-54
好的新闻报道,是有"灵魂"的。这个"灵魂"就是新闻的主题。新闻主题是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态度和通过事实的报道所表达的主观意图,是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它犹如一条红线,贯穿通篇。新闻报道有快、短、新、活的要求,但同时也有对"深"的要求。新闻之"深",就是要求文章要有深刻的主题,有鲜明而独到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