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价言贵,久有时日,然一路高歌,攀升不止。随之,发行额连年大幅上扬,出版利润成倍增长,而销售量和全国人均购书册数又徘徊不前,乃至倒退。是喜?是忧?是正常抑或怪异? 众言称书贵请先看几例报章摘抄: 《燕赵都市报》2001年3月13日报导:“……近日许多人大代表抽空逛逛书店,但普遍感觉书价涨的太快。他们说:居高不下的书价会把普通群众挡在知识的门外……中国科技大学教授郑永飞代表建议……降低书价。”新华社长春5月18日电讯:《图书定价水分大,五折销售也稳赚》《中国图书商报》于2001年3月20  相似文献   

2.
图书价格是一个出版界和民众都普遍关注且有争议的话题。许多读者抱怨书价涨得太快,书价虚高;而多数出版者则申辩书价并不高,有出版者说:"做出版之前,我是读者,我觉得书贵;干了出版,我才真的体会到,我国的书不是太贵,而是太便宜。"那么,图书价格到底是高还是低呢?  相似文献   

3.
出版改革,面临一道关隘——书价。提出这个命题,显然会有众多歧义。政府说:书价放开了,权在出版社。出版社说:非常想提高书价,但是又怕没人买书。读者说:好贵的书啊!还想涨价? 看来,这个问题值得一议。先从经常受非议的图书销售说起。销售网络运行低效,作者、读者和出版社均大为不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现阶段的图书定价问题,既要关注社会反响更要开展专业研究。近年来书价猛涨是事实,但相比较于其他行业和居民收入的增长、比较于西方国家(地区)的书价,我国书价不仅不高,而是偏低。书价低,已经不利于出版业乃至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图书定价销售还是折扣销售,各有利弊;即使"折扣战"也并非十恶不赦。这些,对图书市场生态到底是毁灭性的破坏还是建立新秩序前的惨烈拼杀?不宜轻下定论。目前,图书定价的种种问题,还是交给市场解决为好。  相似文献   

5.
《上海发行所通讯》今年第l期刊载崔家寿的文章说:目前书价太高,后患无穷: 一、限制了图书正常销售。由于书价上涨幅度过大、全国出现了图书订数萎缩。近几年,每种新书全国平均订数不足两千册,既限制了生产,也影响了销售。过去新华书店经常顾客盈门、应接不暇。而现在却是看书的多、买书的少。据杭州《钱江晚报》调查,近年来买书人越来越少:78%的人,很长时间不买书了;半年没买书的人占了16%;只有17.1%的人还到书店买书,但每月购书额不超过15元,远远落后于其他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6.
贵、贵、贵!这样的观念与认识不改变,书价之高的抱怨声就永远不会绝耳!关于中国书业,从业人员听到最多的抱怨或许莫过于书价之高了。的确,无论是坊间闲谈还是公开见诸于媒体的文字,我们总能听到关于书价过高的抱怨。今年年初的某财经杂志甚至将中国的图书出版业与医药、殡葬、美容、宠物、房地产、培训、电信、眼镜和保健品等九个行业并行,  相似文献   

7.
书价贵,肯定减少销售。但是,书价低,也会减少销售,也不全是好事。何以见得? 书价是由生产成本、流通成本、出版社经营管理费用、税负和利润等项组成。为了压低书价,必须降低各项成本和各项费用,而降低流通费用,就会降低流通部门的积极性,不利于图书销售,不利于文化科学技术的传播。 我国的新华书店是国营的,国家规定非卖书不可,不能改行。但在资本主义国家,有利才卖书,无利就不卖书,因此,出版社千方百计稳住书店队伍,使书店老板愿意经营图书。他们给书店的待遇很优惠。美国,批零差价一般是40—50%,书店还可以  相似文献   

8.
纸月亮:我个人认为目前书价并不是象很多人说的那么离谱。按照马老爷爷的说法呢,商品的价格是其价值的体现,价格围绕着价值波动,但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背离价值。书价过高的意思就是说图书的定价远远高于了它的价值。书的价值在哪里?铅字和纸张能够体现书的价值么?如果回答是,那么  相似文献   

9.
“一般图书”这个概念在我国图书发行工作中已沿用多年,它是指课本以外的图书,意即课本以外的图书都是“一般图书”。仔细推敲这个概念,会发现它不准确、不科学,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弊端。什么是“一般”?查《辞海》,“一般”作“普通”、“通常”解,与“个别”或“重点”相对。这样,与“一般图书”相对而言的无疑是“个别图书”或“重点图书”。那么课本是“个别图书”呢,还是“重点图书”呢?如果说课  相似文献   

10.
形势与危害“居高不下”是当前书价的主要特点。据统计,这几年全国图书平均定价上涨幅度1994年为234%,1995年为287%,1996年为248%,平均涨幅高达256%,高于全国零售物价总指数的上涨幅度。书价太高或偏高的直接后果是图书销售不畅...  相似文献   

11.
论图书价格     
“低书价政策”的反思政策性价格历来是图书定价主要的指导思想,而不是其价值的本身。数十年来,这种“低书价政策”在特定的时期对提高全社会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传播精神文明起了必不可少的作用。但是,随着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确立了它的地位并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图书已更多地被承认为具有商品特征的劳动产品。因而,“低书价政策”是否延续下去,已成为值得思索的重大问题。以下的事实值得我们作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2.
让广告走上图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悉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出版商都主动与企业联系,在图书上刊登广告,在日本,图书的杂志化倾向愈益明显,甚至出现了“杂志图书”新品种,目的是变通地让广告走上图书。 让广告走上图书起码有三个益处:一是降低书价。眼下,书价又成了热门话题,读者的抱怨声、指责声不绝于媒体之上。出版社俨然成了众矢之的,社长们似乎也满肚子委屈。纸张、印制、宣传、工资及发行回扣等各类费用越来越高,书价又如何能居高不下?实践证明,让广告走上图书就可降低书价。二是扩大发行,随  相似文献   

13.
读《新闻与写怍》1989年8期上刊载蓝鸿文同志文章《从文言新闻到白话新闻》,其文说“1815年出版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标志着我国近代报刊的开始”。这引起了我对中国近代报刊起始的思考。怎样认识中国近代报刊的起始呢?是以中国社会的发展形态来决定呢?还是以历史上最先找到的某种正式出版报刊来决定呢?这是一个应如何认识、  相似文献   

14.
可能有细心的读者一看这标题,就心里犯嘀咕,怎么不是“图书、情报与档案”而是“图书、档案与情报”呢?是不是随手这么一写,搞错顺序了?哦,不是的,这么写是自有其道理。且听咱慢慢道来,看是否可以自圆其说。  相似文献   

15.
木戈同志就出版界为了赚钱而大量印制《三侠五义》之类一事提出批评,认为“任其全面开花,大肆泛滥”是一种“十分不正常的现象”;认为这种现象涉及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就是:“图书出版发行工作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还是为了追逐高额利润?”谈出了一些切中时弊的好意见,读后颇受教益。但是,文章却引出了这样的看法:“精神产品的  相似文献   

16.
近来,书价成为消费者和管理者都十分关心的敏感问题,几家业内和业外的媒体记者要求对此进行采访,但是图书价格是一个涉及面极为广阔,极为复杂的问题,不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仅凭感觉判断书价的高低,都是不负责任的,仅对少数图书进行简单的纵向比较就得出书价高或低的结论是片面的,仅从书价本身看书价,而不从整个国民收入与消费的总体看待书价问题是孤立的,因此  相似文献   

17.
当前,书价问题成为人们的议论焦点:有人说书价高,有人说不高。说书价高的人认为图书涨价太快了,书价太高了。到书店买书,1993年出版471页的一本书定价是9.8元,1996年出版410页的一本书定价为19.00元,都是大32开平装本。一本小书是几元钱,丛书、套书每套是几百元甚至上千元。因此,不  相似文献   

18.
无论搞新闻写作,还是搞文学创作,都追求写得生动。这不仅是对的,而且至关重要。有人写出的文章,自己挑不出毛病,别人也找不出什么缺点,只是谁都觉得不生动,我看这往往比任何毛病、缺点都更大。世上有许多没毛病、没缺点的东西,但人们也不会仅仅因其“完整”而尊重它,因为它没有特殊价值。光光的羊粪蛋,圆圆的鹅卵石,它有什么毛病?有什么缺点?我看把它捧在怀里的人不多,道理很简单:它廉价或无价值。 文章尤其如此。写文章与一般性的说话或随意在纸上写字不同,主要的不同在于要使听众、读者觉得生动,有所触动,达到感动。  相似文献   

19.
图书定价的经济学:理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图书定价的争论随着图书定价的不断上涨,图书价格问题始终是一个敏感的热点问题。总的来看,大多数学者都倾向于认为,近年来的图书价格上涨速度过快,目前的图书定价过高,存在图书价格虚高问题。在他们看来,"书价定得太高会影响书籍的销售,从而阻碍知识的传播。"因此,"书价还  相似文献   

20.
陈菁 《出版参考》2015,(1):39-40
前几个月,我代表单位招聘一名编辑.面对20多名应聘者,问了他们每人同样一个问题:“你怎么理解编辑这一职业?怎样做,才能算是好编辑?” 有的说:“我是中文硕士,文化底子好,可以当编辑.” 有的说:“编辑就是看稿子,做图书出版的,如果能修改点稿子就更好了.” 有的说:“我喜欢看书,所以我想应聘编辑.我认真仔细应该可以做好编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