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科学论坛》2002,(2):16-18
1月初,苏州当地媒体报道了这样一件事:苏州市某私立学校一个学生的家长——一位有钱的公司老总,寒假前在酒楼宴请孩子所在年级的所有老师。席间,这位家长大倒苦水,说自己一直都太忙了,忙得没有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最近他开家长会的时候才发现孩子的成绩已是一落千丈。这位家长表示,他很想和孩子做一些交流,但工作上的事情已让他觉得分身乏术,在教育孩子方面确实有心无力。他希望他的孩子将来能考上很好的大学,能有一番作为。所以,他想请老师们以后能多抽出点时间来关心关心自己的孩子,让他的孩子成绩能提高一些。酒席快散时,该家长又给老师们上了一道特别的“菜”,他给在场的二十几位老师,每人送一台高档的掌上电视。这位家长最后说,他虽然有钱,但没有时间,再次希望老师们能多抽出点时间给他的孩子一些关心。家长该不该送这份礼?老师该不该收这份礼?消息刊载后,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教育科学论坛》2002,(2):16-18
1月初,苏州当地媒体报道了这样一件事: 苏州市某私立学校一个学生的家长——一位有钱的公司老总,寒假前在酒楼宴请孩子所在年级的所有老师。席间,这位家长大倒苦水,说自己一直都太忙了,忙得没有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最近他开家长会的时候才发现孩子的成绩已是一落千丈。这位家长表示,他很想和孩子做一些交流,但工作上的事情已让他觉得分身乏术,在教育孩子方面确实有心无力。他希望他的孩子将来能考上很好的大学,能有一番作为。所以,他想请老师们以后能多抽出点时间来关心关心自己的孩子,让他的孩子成绩能提高一些。酒席快散时,该家长又给老师们上了一道特别的“菜”,他给在场的二十几位老师,每人送一台高档的掌上电视。这位家长最后说,他虽然有钱,但没有时间,再次希望老师们能多抽出点时间给他的孩子一些关心。家长该不该送这份礼?老师该不该收这份礼?消息刊载后,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90年代初,在青岛市南区一所小学就读的一位韩国学生,面对他的中国老师,语气蛮横地质问:“你有钱吗?”说着,他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又在圆圈中心点了一个“点儿”,大声说:“钱!你懂吗?”这件事情,带给老师们的愤怒和思考,是相当深刻的,直到今天,许多老师仍记忆犹新。90年代末的今天,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韩国孩子越来越多地涌入岛城,仅市南区就有92位。今天来青岛的韩国孩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群体呢?具有怎样的精神风貌?怎样的个性特征?怎样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他们和我们中国的孩子———青岛的孩子,究竟有什么…  相似文献   

4.
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一位老板模样的家长领着一个孩子到办公室找我。一见面,他就紧紧地握住我的手,连声说:“请老师多多关照!”坐下后,他对我说:“我的孩子叫李小成,分在了你班!”接着,他就招呼孩子:“来,向你的新班主任老师问好!”,我打量了一下这个孩子:长得很粗壮,头发黄黄的,不知是染的,还是天生的,脸上满是青春痘。我皱了一下眉头,直觉告诉我:“这不是一个好对付的学生!”  相似文献   

5.
李伶 《湖北教育》2004,(23):8-8
一节一年级语文课正在进行,突然一个孩子站起来指着同桌大声说:“老师,他流鼻血了!”学生们纷纷扭头注视着这位流鼻血的孩子。一位正在回答问题的同学面露怨色,嘀咕着:“我好不容易回答个问题……”另一位则直接说:“烦死人了,今天有人听课呢!”老师快步走向流鼻血的孩子,  相似文献   

6.
记得有一次,我与孩子们玩耍嬉戏,玩得正起劲时,一个小朋友跑过来,迫不及待地 报告说:“老师,冬冬骂你啦!”我觉得奇怪,不相信地随口问道:“怎么骂的?”“他说知 道你的名字,喊你×××。”我笑着对他和身边的孩子说:“冬冬没有骂人,老师和你们一 样,都有名字,小朋友也可以喊老师的名字呀!”孩子们小声地重复着我的名字,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十分快乐地又追逐玩耍起来。之后不久,幼儿园来了一位新老师,班主任将她 介绍给孩子时,很具现代意识:“新老师的名字叫王丹丹,小朋友可以喊他‘丹丹老师’” 。这称呼新奇、浪漫、…  相似文献   

7.
人们对“老师”的记忆,大多聚焦于早年学生时代的班主任老师、语数老师。不得不承认这些老师平均花费在每个孩子身上的时间更多。我多希望当我两鬓斑白时,孩子能依然知道我——他的音乐老师,而不会像余秋雨在《老师》中所言:我尴尬地望着他,终究记不起他的姓氏。“一分汗水,一分收获。”只凭和孩子每周一二节课的短暂相处,教授课本内容,  相似文献   

8.
《家教指南》2006,(3):38-39
《当代家庭教育报》报道,很多幼儿园老师说,有的小朋友天天愁眉苦脸,喊着“烦得很”、“没意思”,上课时总是说“我对这些没兴趣”。这类孩子心理压力特别大,对一切事物都抱消极态度,学习也缺少创造力和积极性。老师们经过家访发现,这些孩子家长多是比较繁忙的上班族,他们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平时爱发牢骚。一位家长介绍,5岁多的儿子总好说:“你烦不烦啊?”那口气和神态就和他妈妈非常相似。另一位6岁孩子的母亲则反映,她的孩子口头语是“生活像一锅没味儿的白菜汤”等等,这也是孩子爸爸绎常说的。  相似文献   

9.
调到新单位工作不久我便发现,除了两校的管理各有千秋之外,学生、家长之间存在的差异更大。我教的是小班,家长们比较有钱,他们对子女都寄予了重望。但钱越多的家庭,教育的问题有时往往更严重。家长们更多的是想依赖于学校和教师,并以此来转移自己对子女成才的迫切心理。法国教育家福禄倍尔说过:“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掌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父母手中。”高尔基也说过:“爱孩子是连母鸡也会的事,但教育孩子则是一门艺术。”这两位伟人分别道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与艺术性。不久前,我召开了一次班级家长会,会前通过家访调查了解,总结出我班学生的五种家庭环境和背景。  相似文献   

10.
关注细微处     
下午,我随堂听一位老师的课。老师宣布上课时,学生们随着班长的口令很快站立起来。有一个孩子虽说人站起来了,却侧着身,躬着腰,埋着头,两手在书包里翻找着什么。细心的老师发现了,期待地望着他。这孩子不知道老师在看他,更没有意识到他正在违背常规,仍旧神情专注地找东西。老师朝着他走过来:“晓刚,大家在等你哩,准备好了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吕海青 《下一代》2012,(7):27-27
开学不久,一位家长特意找到我说:“孩子可喜欢你上课啦,你说的话,对孩子来说那简直就是‘圣旨’啊!”我不由得感动,但同时也在思索:学生对老师更多的是害怕,为什么不怕我还喜欢我呢?在后来的谈话中我终于知道,原来,孩子喜欢我对他(她)们笑,喜欢我和他(她)们“拉家常”。我在课余时间总爱和他(她)们说说话,有时问问家庭情况、娱乐情况、饮食情况、身体状况、业余爱好,等等。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又拉近我和学生的距离。没想到我这极为平常的做法,竞使孩子深深地享受到被爱的幸福,老师在他(她)们纯真的世界里是多么崇高啊!  相似文献   

12.
鱼儿不打架     
我曾目睹过这样一件事:一群幼儿园的小朋友,手拉着手随着老师去公园踏青。不料,其中两个小朋友发生了争执,打起架来。老师微笑着拉过两个孩子,指着池塘说:“你们看,鱼儿不打架,它们在水中游得多美!”一句柔声细语,就轻而易举地化解了孩子间的矛盾,两个孩子又手拉着手,看起了鱼儿。这一幕让旁观者吃惊:原来教育可以这么简单,而又如此美丽。我不由得想起老师们常说的话:“现在的孩子难教育,说他们不懂事吧,讲起话来一套一套的,什么道理都懂;说他们懂事吧,样样事儿乱参与,什么不该做的事都做得出。当老师真是不容易呀!”…  相似文献   

13.
刘莉 《班主任》2010,(11):8-10
非常优秀 孩子的班主任贾老师是一位被家长们称赞为“非常优秀”的老师。她是在四年级中途接班的,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我的孩子在各个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我为孩子能遇到这样的老师感到庆幸。  相似文献   

14.
一天,一位小学生对我说道:“我们老师好不公平哦!”我问道:“为什么呢?”孩子说:“我们老师罚这次成绩考得较差的同学去扫地,他们本来就没有学习好,扫了地就更没有时间去复习了啊,还怎么学习得好呢!”在我们老师看来,通过惩罚来教育学生是再正确而平常不过的了。但是幼小的学生心里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想法,师生心理的巨大反差怎能不使我们的教育结果低效,甚至是适得其反呢?  相似文献   

15.
把孩子24小时托付给老师,这种“全天候家教”,已成为当前浙江省温州市民的新时尚。 教育孩子难,家长们都这么说,教育孩子没时间,成了家长们头痛的事。而中小学生又特听老师的话,很服老师管,于是这种“全天侯家教”应运而生。一位司机说,他的孩子年初托付给班主任后,学习进步了,饭也多吃了,身体结实了,让我们家长放心。  相似文献   

16.
画面一:点点(系化名)对正在盛菜的老师说:“老师,我要吃瘦肉。”老师问:“那肥肉谁吃呢?”点点说:“我妈妈爱吃肥肉。”点点还告诉老师,妈妈不爱吃好东西,好东西都是他吃。画面二:80高龄的张奶奶住院了,子女们端来了她爱吃的鱼头。望着鱼头,张奶奶流下了苦涩的泪:“我吃了一辈子鱼头,还没吃过鱼肉呢。”以上两幅画面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不少孩子的父母认为这是在爱孩子,好东西让给孩子吃,让孩子生活得幸福是天经地义的事。孰不知这样溺爱孩子,其实是害了孩子。到头来这种“甜蜜的爱”只会结下像张奶奶这样“苦…  相似文献   

17.
不少学校在暑假组织学生到国外修学旅行,他们分别住在当地的各个家庭中。这样,通过日常的相处,可以更好地了解该国的风俗人情,也便于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更好地学习外语。但是,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初中同学向带队的老师诉苦:“我要换一家人家住,现在住的那家的孩子老是欺侮我!”“怎么会呢?”老师想,许多人家的孩子和我们的同学都友好相处,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问那位初中同学:“人家怎么欺负你的?”他说:“每次玩游戏的时候,他都要当进攻的,而我总是防守的。”老师再问:“那孩子大概有多大?”“五六岁吧。”听了同学…  相似文献   

18.
核心提示:“知识不足可以补上,身体不好会耽搁学生的一生。”在党寨中学,每一位老师都记得校长彭肃说的这句话。 “农村孩子也是孩子,农村教育也需要优秀教师,我是不会走的……”十多名教师被抽调至城区学校,彭肃校长流着泪这样说。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语文教学中,不少老师往往是通过知识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的,这无疑是一种可喜的现象。但是,在进行语文知识训练时,有的老师却忽略了思想教育,这是一个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例如,一位小学四年级老师,让学生在课堂上用“……不一定……,……不一定……”口头造句,有个学生造的句子是:“生了孩子的女人不一定结婚,结了婚的女人不一定生孩子。”结果,学生哄堂大笑,老师竟然给了满分。再如,某重点高中一年级语文竞赛试卷上,在要求仿写的题中有这样一句话:“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试想,如此进行…  相似文献   

20.
记得我听过的一堂公开课,老师问小朋友:“砖头可以干什么?”大多数孩子回答道:“盖房子。”教师笑了。显然,这是她认可的正确的答案。然而,偏偏有一个男孩子举起了稚嫩的小手说:“可以打狗!”孩子们笑着嚷嚷开来,老师的脸色有些不好,她不大喜欢这个淘气的男孩子,这孩子常有怪点子,还常常爱捣乱。但打狗并没有错,老师示意孩子们静下来,不再提这件事了。 我心里想,多聪明的孩子呀,如果我是老师,我一定要赞扬他,并让其他小朋友一起再想想,能不能举出砖的其他更多的用途,使孩子的思维活跃起来。 在我们常采用的教育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